第一批拿到了5G入场券的先行者,他们的所痛、所思、所悟「物女心经」
作者:彭昭(物联网智库创始人&云和资本合伙人)
导 读
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我与第一批拿到了5G入场券的先行者们坐在一起,直面关于5G的各类灵魂拷问,揭示他们初尝5G的所痛、所思、所悟。
全文字数:6000字,阅读时间:12分钟
物女皇:5G时代谁会成为赢家?
你好,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205篇文章。
5.5G,1+N,这两个词给2021年5G融入千行百业的大趋势画了张素描。
这两个词,一脉相承,它们来自11月12至13日举办的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简单的说,5.5G既是产业愿景,也是对5G场景的增强和扩展。5.5G从5G场景的“三角形”升级到“六边形”,从支撑万物互联进化到使能万物智联。
5.5G增强的“三老”场景是: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5.5G扩展的“三新”场景包括:
UCBC上行超宽带,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RTBC宽带实时交互,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HCS融合感知通信,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1+N是指全频谱向5G演进,以中频大带宽为核心,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利用其他频段构筑差异化优势,实现“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目标网络。
即将到来的2021,5G在产业落地的专网路径逐步清晰。
在路途的远方,5G连接规模的目标极为宏大。
预计到2030年,蜂窝网络需要承载1000亿级的连接,这将主要依靠5G实现,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将是面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应用。
从节奏来看,短短一年时间,全球5G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而3G和4G时代,这个数字分别只有32万和40万。
超新场景、超大规模、超快速度…
不过,先别急着激动!当我和一些蠢蠢欲动,徘徊于5G门口的朋友们交流时,大家的反馈同时也传达了他们的超级迷茫。
“传统5G”不能解决行业特色需求怎么办?
5G新商业模式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
有了试点还是不敢用怎么办?
概念更新的速度再快,最终还是得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所以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我与第一批拿到了5G入场券的先行者们坐在一起,直面关于5G的各类灵魂拷问,揭示他们初尝5G的所痛、所思、所悟。
与我交流的产业带头人,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总经理冯翔
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杰
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凯
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凯
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李勉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无人机行业总监、系统架构主任设计师刘长杰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丁靖
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耿亮
01 5G模组成本高、应用价值不突出,怎么破?
思考者: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品线总经理冯翔
一问:现在行业探索过程中,出现了5G模组成本高、应用价值不突出等问题,怎么办?
冯翔:目前5G正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我看到很多行业客户,正在逐步认识5G、慢慢导入5G。
虽然早期的进入者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多心血来探索5G和产业的融合,但是因为新应用的推进需要时间,所以当下会经历这么一个特别让人迷茫的过程。
鼎桥通信是一家做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的公司,我们积极拥抱5G技术,推广了5G工业模组,研发了5G工业级CPE、5G智能AI网关产品,在珠峰直播、湘钢、宁波港等项目落地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小型化的产品,引入5G模组是比较适合,也是比较方便的。比如直播背包、工业网关、机械臂和机器视觉等产品。
有一些大型设备和项目,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不容易,代价高、周期长,这些应用在5G导入的先期就能做一些初步尝试。
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场景越来越多,参与的伙伴越来越多,技术也会逐步成熟,5G模组的价格也会逐步下降。
我估计明年5G模组至少有20~30%的价格下降空间,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5G的建设当中,形成良性发展,并助推模组价格的进一步下探。
就在上周,11月6号,鼎桥在成都举办了合作伙伴的峰会,汇聚了企业、专家,来探讨行业应用怎么与5G相融合,这样的活动我们会定期的巡回举办。
另外,近期我们也获得了5G应用产业方阵对“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的授牌。在创新中心,我们将搭建一个5G终端的测试平台,为行业提供5G行业终端产品的孵化服务,与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创新。
不能因为现状,阻碍我们尝试5G的脚步。
02 特传统、强约束的行业,怎么做数字化转型?
思考者: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杰
二问:作为强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制造企业,煤矿怎么做数字化转型?
景杰:我做了30年的煤炭行业,前十几年我在煤矿工作,后十几年我服务于煤矿,说得高大上一些,我们属于能源行业。
以我30年的见证,这个行业实际上缺少一个连接者。
虽然煤炭是个传统行业,但是过去这么多年井下几十公里,上万种设备,是没有信号覆盖的,也就是连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我们就承担了连接者的角色,把煤矿变成5G智能矿山,把这个传统行业彻底打通。
我们通过5G网络和终端,打通井下534米处的人、机、料、法、环,将数据传送到地面。
山源电子的定位是煤炭行业的通信方案集成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超过10款5G网络产品和终端产品的本安隔爆认证,支持了5G在山西阳煤、陕西榆林、麻地梁等主要的5G智慧煤炭项目的交付。
煤矿属于特种行业,4G在整个煤炭行业推行了5年,只覆盖了100个矿。但是5G出现之后,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推进了100个项目,因为5G能够迎合我们这个行业的刚需。
找准切入点,实现闭环落地很重要。
煤矿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是带着血汗、不安全的。确实,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其风险很高,可能很多企业不愿意做煤炭企业的相关服务。再加上现在90后愿意下井的煤矿工人很少,所以解决行业难题要靠5G。
我们作为一个服务煤矿30年的企业,对行业非常了解。现在这个行业在5G时代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
对于5G我也有一些建议。
一是5G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建设和运营。
二是在5G时代要做好思路的转变。5G的煤矿业务就不再是交钥匙工程了,也不再是卖产品的,更多的是不断卖服务和卖运营。我们把管道做好、把终端做好,整个生态建好,然后就会形成一个增强回路。
我们这个行业,原来叫“煤矿”,现在叫“能源”,未来叫“智慧能源”。
我为什么不叫它“智慧矿山”或者“智慧煤矿”?
因为5G实际上是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了。
原来的煤炭不知道用在了什么地方,不知道用的效果怎么样。现在整个供应链可以涵盖从安全生产到客户销售,包括化工领域各个中间体的应用,都可以追踪。
煤炭仍然担负着中国60%的一次能源供给。5G通过一张网,把煤炭行业融入到智慧能源的体系。5G融入各个行业,煤炭也就融入了各行各业。
03 在5G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
思考者: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凯
三问:行业有个说法“不能盲目的为了5G而5G”,同时也有个说法“先坐上5G牌桌,来晚了就没你什么事了”。怎么把握节奏,在5G发展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陈凯:利尔达是一家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5G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在探索,怎么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发现在5G发展的初期,大部分5G连接的目标设备都是比较重型的复杂的设备,如果我们直接用5G模组实现通信,周期长、投入大。所以我们就前进了半步,做了一些小型终端产品。
我们研发了基于5G模组的小型化5G DTU终端、还有对应的连接软件、设备管理平台,并且完成了与PLC工业控制器、AGV、摄像头的对接测试,目的是降低所有客户连接5G的周期和难度。
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组织500家下游物联网客户召开5G产品推广会,帮助超过200家行业客户完成了5G产品的集成开发。
利尔达的5G DTU产品支持了包括山西阳煤、山东黄金、南方工厂、美的、宝马、奥迪、戴姆勒等国内外项目的验证,参与了医疗、机器视觉等行业标准的制定。
最初我们有些项目的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5G之余很多行业的回报和价值还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开始的进度比较慢。
不过渐渐的一些客户感觉到5G确实帮助他们解决了非常多的实际问题,比如连接断线的问题、延时性的问题等。
在尝试5G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每个行业对于连接相关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些行业需要大量的上行通信,有的行业需要本安认证,有的行业没有规范化标准,我们就一个个去落地。
5G在很多行业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给我们这样的厂商带来了机会。太容易做的东西,大家早就做掉了。
现在没人知道前方地形怎么样,坑在哪里,果实在哪里。这时我们能怎么办?只有参与5G建设的过程,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04 5G+工业互联网,价值几何?
思考者:北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凯
四问:我看了最新数据,2020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4289个,其中工业互联网项目最多,占27%。5G+工业互联网,价值如何体现?有哪些挑战和困难?
谭凯: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移动通信和工业领域是没有交集的。
为什么?因为工业对于时延、可靠、带宽、安全的要求很高,传统的移动通信根本满足不了。
5G带来了低时延、高带宽、高可靠,改变了过去的游戏规则。
所以微视新纪元尝试解决5G+机器视觉在工业产线中的应用问题。我们研发了行业第一款5G智能相机,通过5G+AI+MEC,实现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缺陷检测。
传统方案中这种工业产线的缺陷检测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智能化程度不足、检测精度不够、部署布线太复杂、维护困难等等,采用最新的5G方案,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应用之后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实施成本、部署成本都大幅降低,智能化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当然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
第一个问题是上行带宽不足。我们在工业机器视觉中的采集带宽,可以达到40GB每秒,但是现在5G的上行带宽还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数据接口不匹配。在很多工业场景中,已经部署了机器视觉产品,这时就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无线化升级,匹配现有的工业数据接口。
第三个问题是国际大环境。有些元器件可能会受到国际贸易问题的影响,产生断货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在智能相机上做预处理,节约带宽;增加对不同工业数据接口的适配;对核心部件尽早做好国产化、自主化的考虑。
工业有很多场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完善,越是这样的部分,越是难以被替代。反而是一些需求在过去没有被充分满足的薄弱环节,最容易激发创新。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契合度,我感觉是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大有可为的。
05 5G终端如何从“吉祥物”变为“日用品”?
思考者:中微普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李勉
五问:从业务演示到商业闭环,5G应用落地的最后1米,怎么打通?
李勉:目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的一个重要本领是能识“天时”。
其实很多企业家很早就意识到5G是新一轮技术迭代的开始,也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5G的推进,还需要依靠地利、人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5G行业终端成为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
小型化、低成本和便携化是5G普惠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中微普业最新发布的工业级5G无线数传终端,只有不到手掌大小,具备高性能边缘计算能力。
中微普业在两个月内,一口气完成产品定义并落地了6款满足不同工业需求的5G Dongle产品,每款产品对应不同的场景、工况、尺寸、安装条件、防护等级,交付华为、中车等智能工厂项目2000台终端。
除了标准化产品之外,我们还提供行业定制。
我们发现很多行业有5G终端的定制化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好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可以与客户合作,打磨产品,实现5G inside,把5G更好的用到智能工厂、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各个场景当中去。
5G的快速落地,需要我们全产业链的共同合作。
06 特新颖、很年轻的领域,应用5G靠谱吗?
思考者: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无人机行业总监、系统架构主任设计师刘长杰
六问:刚才我们讨论了特传统的行业怎么做数字化转型,反过来,特不传统的领域,应用同样特不传统的5G,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刘长杰:我在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做5G无人机与千行百业的融合。
我们一直想给5G智能网联无人机做一个定义,到底它能改变的行业是什么?结果发现很难。
无人机我们很多人都玩过,通信范围大概是2~3公里。当我们把无人机真正应用在to B的行业客户时,这个通信范围就不够了。
举个例子,对于公安巡逻的场景,不可能一个人抱着无人机巡逻两公里,往前走两公里,再巡逻两公里。
所以我们在深圳公安做试点,利用5G基站的架设,将巡逻范围扩展到了20公里,实现了方圆20公里的无人机自主化巡检,作为辅助公安人员的一种空中补充侦查手段。
回到关于5G智能网联无人机的定义,我认为可以将它定义为一种通用能力。有了5G的加持,无人机可以融入到千行百业,比如河道与基础设施的巡检,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等。
目前我们已成功支持了福建5G无人机河道巡检、无人机血液紧急转运、四川5G无人机应急通信等项目的成功交付。
5G无人机让我们的智慧城市管理,从“二维”向“三维”升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陆续开展了5G无人机低空覆盖方案、5G无人机高空应急基站等应用的研究和测试。
对于5G无人机的应用,逐步可以扩展到“低空经济”的范畴。
说不定低空经济会成为下一个GDP的重要增长点,我们正在推动整个低空经济的发展,我对自己所做的事业非常自豪。
07 技术发展潮起潮落,怎么站稳巅峰?
思考者: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丁靖
七问: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遵循潮涨潮落以及产业变革的趋势,一些新兴技术的波动尤其剧烈,比如AI人工智能,经历了几波大起大落。如何在技术的潮水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根基?
丁靖:我们宏电自主研发了工业网关、CPE、工业路由器、车载网关等5G终端类产品,其中第一款工业网关在去年12月就推出了,是第一个获得华为5G to B认证的产品。
这些产品已经应用在国外国内的智慧工厂、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接近400个试点项目中。
我们发现这些行业的应用各式各样,需求也不尽相同。
有些企业或者技术,可能会产生短暂的趋势溢价,但最终会回归产业本质。
我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施伟年曾经说:物联网作为一个一度火爆的技术名词,终将成为语言中一个普通的名词,物联网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社会经济产业中服务大众。
因此我们将企业的生存发展定义为一个公式:
生存发展 = 技术创新 x 对全社会产业链的价值贡献紧密度。
一方面我们顺应5G移动通信大潮,另一方面,我们坚守打造IoT基础要素。
在推进5G应用的过程中,客户对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要求。有性能方面的、有时延方面的、也有功耗方面的,五花八门。
这时我们就遇到了一组矛盾,5G终端的应用量上不来,行业的需求非常碎片化。
宏电的特色在于以产品+服务“双核驱动”,实现端到端的赋能。
我相信不能把眼光只盯着矛盾、成本和问题,还应该关注生态、价值和护城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08 怎么利用5G完成从0到1的突破?
思考者: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耿亮
八问:超高清视频和VR/AR等重体验应用,成为优先落地的首批5G“杀手级应用”。作为研发了全球第一款集成5G模组的4K直播编码器的企业,有哪些“从0到1”的突破?
耿亮:目前这款集成了5G模组的4K直播编码器,已经支持了10多场大型活动,包括珠峰的直播,它解决了移动性和超高清回传两大挑战。
我们的产品从0到1的突破,是因为5G大带宽、低延时的特性,让4K视频可以在移动的场景实现传输。
过去如果传输4K信号,即便压缩到超低的码率,3G、4G也很难有足够的带宽实现传输。
当时在70周年国庆阅兵的时候,我们第一次采用了5G基站和多卡捆绑,实现4K移动机位的信号回传。
在新产品方面, 11月12号我们刚刚联合华为推出5G SRT多链路聚合网关。这款网关方案,面向的是5G网络下更通用的广域视频传输业务,包括公交、警务、教育等行业,都可以应用。
通过这款产品,我们可以从立足媒体行业的超高清直播业务,跨到其他行业,实现了跨界。
从地域上看,5G网络在全球范围都有应用,我们今年在德国、挪威、捷克都做了活动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5G网络的扩展,我们的产品也走出了国门。
----写在最后----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回答问题的这8家企业都是5G生态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佼佼者。
在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同期举办的5G行业生态伙伴沙龙上,他们基于为构建健康、开放、多赢的5G产业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和工作,获得了行业生态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