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懒,但我是学霸
特别是课本的复习,总感觉课本上的东西都会了,为什么一考试才发现并没有。
就像你显现出来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并不完全一致,课本上的知识有时候并不是你看上去的样子,大的知识模块里,总有些缝隙需要你自行脑补,如何脑补?下文里有提及。
01
我的数学偷懒真经
我身在“牛班”,却不是“牛人”。
同班同学里做题比我快的有之,钻题比我深的有之,然而高考考场上比我分高的却少之又少。
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在于我是个地道的“懒人”。
因为“懒”,我不愿苦苦挣扎于题海;因为“懒”,我总是拼命地寻找捷径。
事实证明,“数学是门可以走捷径的学科,不会“偷懒”的学生是与高分无缘的。懒”也有一定的方法,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偷懒真经”。
少题海多精题
“偷懒”的第一要任就在于减少复习的负荷量。
数学最大的负荷是永无止境的题海。开学伊始,我便整理出一个大体的概念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做题经验对应框架进行知识点筛选,删除要求低的和已掌握的,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在第一轮复习大家都埋头做题之时,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题海。
省下时间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题”上才是目的。
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两大类“精题”:一类是涵盖了多项考点的“母题”,一类是同一题型中频率较高的“错题”。
经验表明,对这两类题的反复研究和提炼大大提升了我学习数学的效率,为短期内成绩攀升打下坚实基础。
少抄书多翻译
文科数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做题经验归纳出针对自身的解题技巧,这也就是我所谓的“翻译”。
事实上,高三一年我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做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结中萃取出的一本针对性极强的“翻译”小册子最终成为我数学攻坚的不二法宝。
少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任务很重,文科每天的作业量足以把手写到抽筋。
为了“偷懒”,我在动笔做题之前总先浏览一遍题干,遇到会做的题绝不浪费笔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也只综合起来做个思路比较即可(当然前提是计算和格式能过关)。
这个习惯不仅为我省去了大量无意义的劳动,更让我获得了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题目的机会,从而加强了对许多考点的纵深理解。
少粗心多自信
粗心大意是大家在数学学习中难以绕过的一大障碍,然而粗心只是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够熟练。
不熟练并不意味一定要用题海来补救,惯于“偷懒”的我选择了用“翻译”来解决问题。
审题不细的现象背后,或许是忘了分母不能为零,或许是记不清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总之,导致粗心的原因无非几类,稍作总结便可悉数在握。
心态的调整亦无需花费额外的精力。我所采取的措施是在临考一个月时找来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细做一遍,并将答案写在卷上。
抄答案的过程有利于对格式和细节进行查缺补漏。由于大多数的试题都在一轮轮复习中零星地遇到过,因而三套试卷整体感觉偏易,从而可以达到降低高考恐惧感,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数学是文科制胜的关键,捷径是数学制胜的法宝。我的“四少四多捷径法”的核心就在于极强的自我针对性。只要找对路,你的高三旅程一定能迎来真正的“鸟语花香”。
02
怎么看书怎么复习基础知识
什么叫基础知识?高二那年,没有退路的我,也在疯狂的探索。
也想抓住哪根救命稻草似的渴求方法,我知道再这么下去我学习会一直平庸下去,我要改变那种不进不退的局面!
可是,周围,毫无学习方法的概念,去网上搜,也只是一堆空话套话,虽然失望,但也认识了两个字“基础”。
大家都知道,书上说的简单,考得却难,对么?那怎么看书呢、怎么复习基础知识呢?
以物理为例。
还记得那时把桌子拉在角落,把桌面全部清空,一张白纸,脑子里面只想一个问题。一个斜劈,上面静止放置一个木块,这个木块受几个力?可以说两个:重力以及斜劈对木块的作用力;或者说三个:重力、摩擦力、支持力。再深一点,斜劈受几个力?可以说是三个:重力、地面和木块对斜劈的作用力。再深一点,斜劈受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么、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是多少?再深一点,如果对木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地面对斜劈的作用力又是多少?再深一点,如果这个竖直向下的力很大,木块会滑动么?再深一点,如果这个力改变方向,那木块以及斜劈的受力情况又是怎么样?再深一点,就是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再深一点,就是微积分了,那就免了。
上述那些是什么?不是书上某句话的死板记忆,不是某些公式定理的机械练习,是一步步的探索,是一步步的深化、加强、巩固,是高中力学大部分同学的共同软肋!
这些基本问题,又有多少能搞得很透彻的?再难的题目,也是能一步步分割成上述微小的问题。
当你同上述方式去弄清了一系列问题或者某一个重点模型时,你会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喜悦感和成就感,你会发现,原本漏洞百出不堪入目的知识体系在一步步向铜墙铁壁蜕变!
其实,整个物理学都是建立在经典力学,或者从其中衍生而出的,不管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是如此。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有力,世界才在发展,不管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
学好力学,学好受力分析,后面的更重要的电磁学便变得很轻松。
高中物理其实不就那么多模型么? 两块金属板,一个金属球从中穿越,分析其运动,变点花样就是加上电场,最多就是再加上磁场,分析其运动轨迹以及方程,再变点花样就是电场和磁场强度是周期变化的,这个模型,不知道出过多少题目了。
抓住主干知识,抓住核心物理模型,花几小时去研究去钻研,所获得的,将会比别人浑浑噩噩学几天的收获都多!
所以我说,大家心里要树立一个概念,大部分人都是在以蜗牛的速度靠着三年的积累进步缓慢的向高考前进,你若能以兔子的速度充实过好每一天,哪怕你只用一年的时光,也能将他们远远超过!
所以不要在意现在的自己基础如何,相信自己是兔子!是别人不知道的流星!
03
Think, think, think
强化基础。由于高考的出题特性,基础扎实、认真细致的考生,可以依靠基础题很轻松地拿到约 75% 的分数。有了这 75 %垫底,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应该从最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练习起,每天做个20题,慢慢会发现基础有很大提高。我从高一数学从未及格,到最后高考得高分,靠的就是这种弱智方法。毕竟,高考中间基础题占大部分,而难题因为分步记分,前几步的基础分还是可以拿下的。
构建脑内陆图。典型的“文科”科目学得好的人,脑内会有一幅形象化的地图。各种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串联其中,随时可以查阅。
不断翻阅、研究教材,自然而然可以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考试时用流畅的文字表达即可。“文科”科目近些年来考试活化,光靠孤立背诵知识点、写许多字覆盖知识点,已经很难做出题目来了。
Think, think, think,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索,不要被限定在旧方法或者老师教授的方法的框框里面。
例如高考作文有许多范式,老师可能会给你们“模板”。但你仔细研究这些高分作文,无非就是“起承转合”四步安排恰当,“表里、奇正、详略”得当,然后你就可以通过 mindmap 的方式列出作文提纲:起承转合各多少篇幅,说哪些内容?内容如何安排?这一秘密武器,既显得很酷,又可以在考试中间拿下高分。但不思考,是得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