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鸿篇巨制,却不能“文以载道”,故你的脸上流露出庸俗的气质!

――文以载道,相由心生!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都雄辩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内容决定形式!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包括一切文学艺术在内,中国古代以来,皆仰仗“文以载道”的宗旨。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一种概括。最初的说法是“文以明道”。文以明道的思想在《荀子》中已初见端倪,在其《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荀子把“道”看做客观事物的规律,又把儒家的“圣人”看做客观规律的体现者,总理天地万物的枢纽。因此,要求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冕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这里特别强调了“气”!

古代许多诗人、学者,其文有气,其人独有的气质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修养与文学素养,皆因其具有真正的风骨,铁肩担道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不是耍一己之态,逞匹夫之勇!

故他们有的仙风道骨、有的威武霸气、有的英气逼人、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禅意十足、有的正气凛然!

嵇康是魏晋时期一个最具独特风格与个性的一位人物。作为“竹林七贤”的领先人,他龙章凤姿、潇洒倜傥,言行狂放不羁、旷达洒脱,其刚肠嫉恶、真率自然的个性是魏晋风度的最好诠释;他多才多艺,在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四言诗清隽玄远、活泼新颖,说理文极具论辩色彩、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且琴技绝佳,一曲《广陵散》已然成为历史绝唱。他还是一个身体力行者,他的思想不仅仅只体现在书面文字上,更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嵇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如今,我们有些文人学者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大局意识,舞文弄墨,谈经论道,颇有“风骨”,实乃底蕴不足,修养不够,道不明而文不能彰正气!故呈现给众人一副软骨头!

举个粗俗的例子,爱情与性都是人类的话题,可以抒写与入笔。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文人(关门自摸的除外,权当自娱自乐),你的作品就不能一味地露骨,因为要顾及社会影响与作品的审美情趣。最起码,要顾及未成年人的观感。既然是艺术家、公知、文人,就应该站在国家与社会的大局观来创作、发表言论。

一个没有道德良心的人,甚至要完全摒弃先人优秀文化传统的人,如何能够用作品弘扬正气?没有正气的人,怎么可能表现出大家风范?怎么可能表现出雅俊之气?怎么可能表现出仙风道骨、英气逼人?!绝对不可能。这就是内容决定表现形式的道理。

故,传道者,气正!气正者,文扬!

诗人,你的诗歌泄露了你内心的秘密!文人,你的作品价值取向泄露了你内心的审美情趣!作家,你的鸿篇巨制因不能真正的“载道”,故你的脸上流露出庸俗的气质!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相由心生!

广陵散新传

文/信陵君

只要你的琴弦拨动

春秋,就以刺客的方式泛起鲜血

谁能听懂你的琴音

除了荆轲、曹沫、专诸、豫让

这些假装五音不全的硬骨头

低垂在史记中失声痛哭

有人深陷在久远的年代

那一次士为知己者死的承诺

那聂政把躯体抛向史册

琴音响的时候,他早已面目全非

他屠过的日子也血肉模糊

只有利剑温热如初

嵇康头悬于春秋

却用骨头

敲碎了魏晋的门阀制度

用素琴复活一个高渐离为灵魂击筑

如果要在红尘滚滚中弹出一轮心中的太阳

何其难!

把青衣放浪于青山

十指已羽化,人面纷纷从指间剥落

唯琴音迷幻,弦上高悬一颗肝胆

化为秋风萧瑟,菊花飘零任水自流

把千年的真善美照亮

湮没,一切尘世的假恶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