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让学生收心更重要的是……
比让学生收心更重要的是……
作者:李广生
假期结束,新学期开始,玩了一假期的孩子们重新坐回到教室,眼睛盯着黑板,心思还在游乐场里、电视机旁、外出游玩的路上……帮学生“收心”让他们迅速回到学习的状态,是开学第一周各学科教师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工作。相关的文章、小妙招受到教师的热捧,特别是呼吁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收心工程”的建议,尤其受到教师的欢迎。但是,我的观点是:比让学生“收心”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反思。
教育要始终伴随着深刻的反思才能永葆其鲜活的生命力。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各种情境下的教育问题了,没有必要进行反思了,那就意味着你的教育正以你没有觉察的方式步入僵化,不仅你的学生连你自己也将越来越少的从教学中收获到快乐。“生命课堂”提出的教师发展模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暗线即教学主张,教师从来都是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开展教学工作;一条是明线即实践反思,教师从来都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实践与反思的相互作用实现着教师的发展。没有深刻的反思,富有挑战的、令人激动的教学工作就会变成机械枯燥、按部就班的“体力劳动”(希望这样表述不要让你以为我轻视体力劳动)。弘扬“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事实上倡导的是“匠心”而不是“匠气”,匠气十足的“教书匠”并不是教师的追求,匠心独具的好老师才是目标所在。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如果说孩子们真的需要“收心”的话,那么教师是不是更应该深入反思,如何更富有成效的开展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如何创造更优质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意义也更有意思?……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我经常提及的反思的三个基本路径,在具体问题上它们的排序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以“收心”这件事为例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对它的反思。
“为什么收心?”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谈论“收心”的话题,我们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曾告诫我们要“收心”,难道就因为这个就要把“收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吗?这样的反思会让你觉察出也许自己已陷入到“路径依赖”的陷阱中,是惯性在控制着你而不是专业的判断和理智的思考让你做出的选择。你能不能给出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必须要“收心”的理由?比如你会说“收心”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把心思从生活的状态转向学习的状态。这个答案也许让你觉得满意,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个答案的前提是把学习和生活割裂,甚至把学习和生活对立。杜威曾说过,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不能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在生活中应用,这是巨大的浪费。难道学习和生活真的是对立的吗?
“为什么收心?”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的,你会在心里嘀咕:“当然要收心了。”可这真的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如果你连“为什么收心”都无法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答案,那么你下面所采取的行动及产生的效果真的就无法预知了。
“收心收什么?”这是我想到的第二个问题。事实上只有第一个问题有了能够让自己信服的答案,第二个问题才有可能做出回答。那好,就为便于讨论就让我们使用上面的那个结论,“收心”的目的在于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由生活的状态转向学习的状态。那么“收心收什么”似乎就有了答案,就是把假期生活的那些心态“收”起来。假期生活是什么心态呢?首先是放松的心态,其次是快乐的心态。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收”起来,这样就真的有利于学习了吗,是有利于学还是有利于教?
通过这样的反思会让你发现在你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名叫“刻板印象”的东西,它一直左右着你的思维方式。也许在你的心底一直坚信学习就是一个“苦差事”,“三更灯火五更鸡”嘛,学习就是要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可能是轻松的,更不可能是快乐的,轻松和快乐不但不会促进学习反而会伤害学习。可是,学习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怎么收心?”这是我想到的第三个问题。同样的,它的解决也必须依赖于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暂且使用上面得出的结论,“收心”是把假期生活的轻松、快乐的心态“收”起来,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事”要在高压状态下进行。“怎么收心”的答案似乎也有了,那就采用强制和压制的办法呗。先考一次试,给他们迎头一棒——“都考成这样了,还不把心收回来!”再开一次会,明确各项纪律要求,郑重警告:看你还敢不把心收回来。会不会有效果?当然会,以我的经验来看,效果还不错呢。但是,通过这样的反思你有没有发现,你对自己的作用的定义是否出现了偏差,你是否存在着错误的“职业认知”?你是一个教育者,你的作用不是威慑和恐吓孩子。
这是我坐在书桌前用想象的方式进行模拟的过程,它与真实的教育有几分相似之处,我想大家有自己的判断。总之我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教育教学必须要伴随着教师的深刻的反思,让学生“收心”远不如让教师反思更加重要。通过反思,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否陷入了“路径依赖”、是否存在“刻板印象”、是否存在错误的“职业认知”。
前面几篇文章其实都是在提醒大家充分利用开学初的这段时间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将更有助于你发现教的快乐。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