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可以变成大树吗?

小草可以变成大树吗?

作者:李广生

像我这个岁数的人,恐怕都会唱《小草》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你把我紧紧拥抱。”当年,这首歌脍炙人口、广为流行。再然后,像很多流行文化一样,它销声匿迹了,很少再有人提及。今天,在“助力草根研究计划”启动会上,我提起这首歌,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记得它,清楚地背出歌词。我很高兴。也许,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小草”依然存活在人们心中。

以前的老百姓,自称为“草民”,像小草一样的社会群体。其对地位和命运的隐喻暂且不论,仅就数量而言,可不就是“草民”。如果把整个社会比喻成一个生态系统,有参天大树,有美丽的鲜花,更多的则是遍布天涯海角的小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个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和谐的。大树,鲜花,固然好,小草也必不可少。没有小草,对整个生态系统而言,是致命的。

《小草》不再流行,一方面是流行文化注定的命运,如果一直流行下去,就变成经典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小草已经不再是人们的追求。谁还会甘心做小草呢?如此的平凡,默默无闻,在各种各样的,即便是很恶劣的环境里,也要努力的生长。冬天来了,小草枯萎,一把野火,荡然无存;春天来了,再次发出嫩芽,吐出新绿,用盎然的绿意装点大地。牛来了,饱餐一顿,走了。羊来了,也饱餐一顿,走了。镰刀来了,小草被拦腰斫断,被粉身碎骨,鲜嫩的汁水从断口渗出来,像一滴滴晶莹的露珠。做一棵大树多好,伟岸、挺拔、枝繁叶茂、傲然伫立,小鸟前来筑巢,人们称之为栋梁之才。或是成为怒放的鲜花,有美丽的颜色,馥郁的浓香,蜂飞蝶舞,惊艳一方。是呀,人们的目光总是会停留在参天大树和美丽的鲜花上,谁会注意到那些小草呢。甚至会嫌弃它们,埋怨它们,说它们破坏了花园的美感。既然如此,当然就没有人愿意当小草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若是没有小草护卫大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都将立即发生,生态系统失衡,结果便是,大树枯萎,鲜花凋谢。

因此,我遇到一个难题,“助力草根研究计划”,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把这些“小草”变成大树吗,或是让他们成为鲜花?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在进一步恶化生态,还是优化生态?提升区域教育总体质量,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靠谁——小草还是大树?但是,如果不是这个目的,这个计划还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吗?对于参加这个项目的十几位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本身就是小草,也许渴望成为大树,我却告诉他们,目的不在于成为大树,他们还有兴趣参与后面的研修吗?如果我许诺,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你成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相信一定会调动大部分人的积极性。这样的出发点,于个人有利,于面子有利,但对于优化区域教育生态,弊大还是利大?如果不是这个目的,还是做一棵小草,只不过是“没有寂寞,没有烦恼”的小草,是更加茁壮成长的、更有生命活力的小草,他们会不会失望,会不会应付?开会前的半小时,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会议开始了,有人介绍项目计划,有人代表教师发言,轮到我了,我该怎么说?

站在教师面前,我说:启动这个项目,并非要让各位变成大树!说到这里,我停了一下,观察大家的表情。说实话,我很怕,谁的脸上出现失望,因为每次类似的活动,都会给大家勾勒出一个“美好前景”。几位教师抬起头,好像有点好奇。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助力草根研究计划”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研究的主体是“草根”——真正来自一线的教师。他们有教学任务、班级管理任务,每天奔忙于教室和去教室的路上。希望研究给他们带来的直接红利是,让他们更轻松、更有成效的胜任工作,从而为那些在研究门外徘徊的人提供一个范例,让他们看到研究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做做样子,混个证书。所以,特别倡导,一定要研究真实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也是它的第二层含义,研究主题是“草根”。那些高深莫测的问题,还有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留给专业的研究者去研究吧。“草根教师”最好研究一下“草根问题”,牢牢扎根于实践这片沃土,“草根教师”的“草根研究”才有生命力,拿出的研究成果才有价值——不是学术价值而是实用价值。从小出入手,但要从大处着眼。全区几百项课题,竟没有一个是指向提高成绩的。提高成绩的,或是说提高分数,怎么啦,丢人吗?不丢人。但是,用低级的方法,用消耗生命的代价换取成绩提高,不仅丢人,而且害人。所以要有研究,立足生命的高度,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第三层含义是,研究的方法是“草根”。“草根教师”的“势力范围”就那么一点点,三尺讲台,一间教室,不可能组织大规模调研和大样本实验。与专业研究者相比,他们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欠缺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因为他们还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进修、学习,等等。所以,必须积极学习,吸纳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阅读是最好的方式。还要积极创造,创造一些“草根办法”“草根工具”,更灵活、更便捷的开展研究。这些方法能够给同行带来启示和信心——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研究,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踏入研究之门。

小草可以长成大树吗?应该说可以,而且也需要。没有几棵大树,没有几朵鲜花,生态也会失衡。但是,必须要承认一点,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成为大树,也不应该让所有的小草成为大树!“助力草根研究计划”,就是让“草根教师”用“草根技术”研究“草根问题”。希望所有的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要明确这一点:我们的目标是,让小草茁壮成长,有尊严,有活力。我们做的是“草”的事业,我们做的是“根”的事业,我们正在致力于生态的优化。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