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巷”是件行为艺术品
长不过三四百米,“油墨巷”是条死胡同。风水上有讲究,此局对于居住其间的仕途官员,或有碍,至于百姓,无妨。
此巷位于东岗路,因隔壁的太原油墨厂得名。早年此片是市里规划的企业区,除此之外,尚有染料厂、低压锅炉厂等等。随着城市扩充,厂南的废品回收站改换门庭,九六年建起了出版社的宿舍小区。小区内的退休老人找来电视台记者反映,说开窗异味呛人,转而采访厂方,说我们五十年代已在这里。
人会失联,地点也会,起个名字,便能领回。此巷本无名,整治市容,树起了“油墨巷”的路牌。小区里的住户偏颇理解,哄然起异,不知所以地争执,遂上书言事,理由是无稽可考,而立事违众。想不到的高效率,三天后便更名“东岗路东巷”。原先打问住址,脱口告知“油墨厂附近”,已然约定俗成,落入人心,但要正式命名,不依不饶矣。大费周章,不如相沿成习,兴师动众,不然自然而然,至少起名如此。
较之前名,后名实在无特色至无语,却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此名与不远处的“东岗路东路”一字之差,极易混淆,算是埋下个不方便的后患。绕来绕去感觉不像个地名,至少不像太原的地名,帽巷、靴巷、剪子巷,铁匠巷、盘碗巷、酱园巷、炒米巷、锣锅巷、阴阳巷、馒头巷、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米市巷、柴市巷、烧酒巷,一条巷子里,全是民生,诸如此类的命名,皆不脱认知语言学范畴。好事,好情,好人,好物,所见的一切好,还包括好名。网络时代,出现了一批嗯嗯、呃呃、湾湾、怕怕之类的叠字,年轻人中年人一旦进入场域,皆以口齿不清、语焉不详为时尚表述,后人或会昵称其为“东东巷”,添加几许风趣,生活的烦恼,烟消云散。“油墨巷”是无意间起出的好名,易记且上口,暗合出版印刷业油墨不可或缺。过几年厂子外迁,可独享其名,待觉油腻时,可雅化为“幽默巷”。
中央美院研究生葛宇路,直觉敏锐,见识深刻,2014年,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北京的一条空白路段为“葛宇路”,并自行出资,制作路标,安装路牌,此为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名称先后被高德地图、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百度地图收录,由此获得认证。放牧别人的羊群,收获自己的作品,毕业展之际,此作因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好评如潮,由此窜为网红。不可能成为可能时,正常凸显不正常,2017年7月13日,“葛宇路”路牌被城管部门依法拆除,当地居民惋惜与之合影作别。管理部门改其名为“百子湾南一路”,一件新奇无比的视觉作品,就此为平庸替代。公权领域,法无授权即禁止;私权领域,法无禁止即自由。民间命名,已不被允许,在刻板规定面前,谁人在乎天才的创意表达。由于涉嫌滋生事端,美院更是对其予以记过处分。假路牌,真艺术,处分令这件作品的意义,更为丰厚,以致水深可行船。
作为仪式化道具,“油墨巷”也是一件行为艺术品。在设立的三天时间里,经过此巷的所有路人,惊鸿一瞥也罢,视而不见也罢,皆作品的有幸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