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在OLED有机材料合成、提纯方面,都在加大研发投入
有机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反应方式、反应机理也不尽相同,极易产生副反应,所以要制得很纯的有机物是比较困难的。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不仅要求材料纯度高,而且要求材料组成单一,因此,各国都对有机发光材料合成的方法以及提纯方面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在OLED器件上施加直流电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器件正极和负极注入到有机材料中。空穴和电子在有机发光材料中相遇、复合,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激,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将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致发光现象。前述材料在注入空穴和电子时,只有25%的空穴和电子能够形成单线态激子,另外75%形成三线态激子。三线态激子到基态的跃迁是自旋禁阻的,故大部分有机分子的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效率极低。若不利用三线态激子,即使充分利用单线态激子,OLED的内部量子效率也只能达到25%。因此目前材料研究的重点转向充分利用三线态激子。
磷光材料既可通过单线态,又可通过三线态激子去激活发光,因而采用磷光材料可突破OLED最高内量子效率为25%的上限,理论上可达到100%。吉林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较早进行利用三线态发光材料制备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验,并提出突破25%理论上限的可能性。随后Prinston大学的Forrest和南加州大学的Thompson合作发现了几种磷光发射的铂卟啉(PtOEP)化合物适于发光器件的制备,采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器件具有高的发光效率。Baldo及其合作者通过在主体材料中掺杂Ir(PPy)3或PtOEP磷光材料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采用Ir(PPy)3时外量子效率达到7.5%。除了Ir(PPy)3和PtOEP两种磷光材料之外,近来还发展了其它磷光材料,如Cu4,Au2(dppm)2+2,Ru(bpy)2+等。
在OLED中空穴的传输速率约为电子传输速率的两倍,为了防止空穴传输到有机与金属阴极界面引起光的猝灭,在制备器件时需引入缓冲层。采用CuPc作为缓冲层,不仅可以降低ITO与有机层之间的界面势垒,而且还可以增加ITO与有机界面的粘合程度,增大空穴注入接触,抑制空穴向HTL层(Hole Transport Layer空穴传输层)的注入,使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得以平衡。
OLED器件要求从阳极注入的空穴与从阴极注入的电子能相对平衡的注入到发光层中,要求空穴和电子的注入速率应该基本相同,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空穴与电子传输材料。在器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发热可能会引起传输材料结晶,导致OLED器件性能衰减,所以应选择玻璃化温度(Tg)较高的材料作为传输材料。试验中通常选用NPB作为空穴传输层,而选用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①空穴输送材料(Hole Transport Material HTM)。要求HTM有高的热稳定性,与阳极形成小的势垒,能真空蒸镀形成无针孔薄膜。最常用的HTM均为芳香多胺类化合物,主要是三芳胺衍生物。
TPD(口苯基联苯胺):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
NPD:N,N′-双(1-奈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
②电子输运材料(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 ETM)。要求ETM有适当的电子输运能力,有好的成膜性和稳定性。ETM一般采用具有大的共扼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如8-羟基喹啉铝(Alq),1,2,4一三唑衍生物(1,2,4-Triazoles,TAZ),PBD,Beq2,DPVBi等,它们同时又是好的发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