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在旅馆里赏雨时写下名作,无一雨字却成咏雨名篇,流传至今

对于情感细腻的文人墨客来说,外界的环境变化总是能够惹起他们的心境变化。尤其是下雨更是如此,似乎对于那些文人墨客来说,那一滴滴雨水并不是由天空落向大地,而是由天空直接落进他们的心湖,激荡起阵阵涟漪。古诗词中也从来不乏对于雨这一经典意象的描写,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笔下就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宋代大才女李清照也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但是要说写雨写得最让笔者触动的,当属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阁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外”,他通过三场听雨写出了一生的悲欢离合,跌宕回旋的匠心令人读之难忘。不过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经典写雨诗词,大都是唐宋年间文人写就,似乎说起古典文学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唐诗宋词上,但实际上元曲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便是一首咏雨的元曲名篇。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徐再思。徐再思半生颠沛,曾在外漂泊十余年之久,这在他笔下的句子“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便能窥见。而长期在外漂泊之人,总是会在雨天惹起无限愁思,徐再思这位才子也不例外。在他游历的途中,某个秋夜投宿在一家旅馆,夜里风雨如晦,于是徐再思便在赏雨时写了上面这首经典咏雨曲,全诗无一雨字却句句写雨。

这首散曲起首三句采用了鼎足对形式,所谓“鼎足对”指的是三句形成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同鼎之三足并立,故有“鼎足对”之名。既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季节、时间,也点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是在某个秋日的深夜,院中有梧桐芭蕉。作者没有提到“雨”字,但是梧桐叶和芭蕉叶上的一声声拍打声,已然将这场雨和盘托出,这雨点看似打在叶上,但实则滴滴敲击在作者心上,这也奠定了全曲凄凉的基调。雨水总是能够惹起游子的乡思,作者也不例外,这场雨让他想要在梦中短暂归乡,但这样的夜里终究好梦难成,三更已过,作者依旧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接下来三句化用了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作者在这样的夜里实在睡不着,心中愁思纵横,为了排遣便独自在雨夜下棋,奈何心境本就黯然,越下越是惆怅,便连下完的棋子都懒得收了,内心不由悲叹自己的羁旅之愁。

最后三句,则是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忧思。躺在床上,作者不由思绪纷纷,想自己十年漂泊辗转,不仅未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还惹得他们为自己担忧,如今依然是功名未就,自己这些年来到底做成了什么。这种种思绪一下子全部涌上心头,作者的内心五味杂陈,孤寂、怨恨、指责、思亲等种种思绪便在这样的雨夜中无声蔓延开来,令人读之怅然。

不得不说徐再思这首咏雨曲确实写得打动人心,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恰恰是这样简单的言语,却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愁思。或许也正是如此,这首曲子才能红了600多年,一直流传至今。

对于徐再思的这首曲子,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