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宗族的好与坏

壹、

到现在,广州省依然存在泾渭分明的三伙人。

广府、客家、潮汕。

这三伙人都是从北方迁过来定居的,只是他们来的时间不同。

如广府人就是在秦始皇征伐岭南后,留下的50万军士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来。

汉朝建立后,一批中原人经福建中转后来到了潮汕地区,这就是最早的潮汕人。

在潮汕人最开始来的时候,广府人还打算和交个朋友,毕竟哥俩祖上都是中原人。

但奈何人家是正统汉人,而他们则是先秦遗民。

他们中有的说粤语、有的说潮汕话,语言不通、当时也没有什么普通话去整合他们,彼此融合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是真的不合适。

于是又骂骂咧咧的分居了。

几乎同时,客家人也开始加入到移民的队伍中来。

每当中原乱成一锅粥,如东汉末年、西东晋之际,南北朝对峙、安史之乱时,都是大量北方人南下的高峰期。

这伙人来的比广府人和潮汕人晚,于是这伙人又被叫做客家人。

客家人来得晚,好的土地早就被土家人或者潮汕人给占了,像什么广东珠三角、粤西平原等,只要好种地的地方都被当地人给安排上了。

不得已,客家人只能在山沟沟里讨生活。

但尽管客家人都到山沟沟里扎堆了,但是马尔萨斯陷阱可不管这么多。

随着广府人越来越多,广府人曾经看不上的山沟沟,现在也成了他们活命的本钱。

但是一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客家人,又怎么可能是善茬。

要知道难民可不是什么随便拿捏的小白鼠,尤其是那种躲避战乱而迁徙的难民,几乎就是一种半军事化的武装组织。

人家能安全逃到目的地定居,可不光是和路上的劫匪、流寇、溃兵动动嘴皮子就行。

没有几件趁手的家伙什和组织度,根本无法安全走到南方。

可以说,客家人的逃难之旅,几乎全是少儿不宜的画面。

每当人多地少时,马尔萨斯陷阱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会高悬在土客两家的头顶。
没办法,没土地就意味着等死。

为了扩大各自的生存空间、占有生存资料和生存资源。

土客两家不可避免的就要发生冲突。

这两伙人平时可能共用一个渡口,在同一条河里捣衣、洗菜,在同一个集市上贸易。

他们的孩子们可能也在日常的嬉戏中互相推搡。

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因资源分配而起矛盾,这些矛盾若不得到及时的解决,慢慢就会演变成世仇,以至于打官司,打群架甚至大规模械斗。

械斗最开始是在两个异姓族氏中进行,后来又演化成一些宗族联合对抗另一些宗族的“战争”。

如在福建同安的一场械斗中,双方分别为“齐会”与“包会”。包会是“李、陈、庄“等大姓的联合体,其中”包“意味着包办一切。

而”齐会“则是小姓联合在一起对抗大姓的组织,”齐“意味着齐心协力。

这场械斗打得异常激烈,当地政府完全没有能力掺和,直到闽浙总督派兵将两会的首领抓获,这场械斗才告一段落。

械斗的后果可远不止死伤几条人命、破坏点财物、生产资料这么简单。

以1854年至1867年的土客械斗为例。

这场械斗中,双方累计“铲村“3000-5000个,单个月均死亡人数可达两千人。这场持续十四年的纷争中,累计死亡百万人。

其中处理“战俘“的手段层出不穷,有活埋、火烧、钉船沉海、卖掉做妓做猪仔等。

械斗对宗族、对法制、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已经达到政府不得不管的地步。

有人提出强化保甲制、有人建议用族正制,还有人说削弱宗族共有经济,让他们无力械斗。

但是这些法令基本上就是治标不治本。

宗族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还是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贰、

在任何时代,社会阶层向下流动是常态,向上流动才是偶然。

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只有嫡长子才是父亲地位权力的合法继承人,而庶子们则会被皇帝分到一个权力阶层较低的位置。

比如皇帝的庶子做诸侯,诸侯的庶子当大夫,大夫的庶子就只能成为士。

如此反复,就算是皇帝的后代,只要不是直系,那么过几代就成了普通老百姓。

如汉光武帝刘秀,就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脉。

由于遵循汉武帝时定下的“推恩令”,到刘秀父亲那一代只能当一个县令,而刘秀和哥哥刘縯就能当一个普通老百姓。

这么做还都是因为家族财富地位不够分,只能选一个继承大宗,好让其他家族成员能紧密的团结在其周围。

那么如何使得家族的财富地位能避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将家族的财富传承下去?

在欧美,创业一代的富豪们,非常热衷于成立家族基金会,让职业经理人来进行管理。

基金会每个月只会给族人,一笔固定的零用钱去消费,从而防止纨绔子弟肆意挥霍家族财产。

当然这种家族财富的传承模式,早就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早在北宋宋仁宗皇佑年间,范仲淹调任知杭州时,看到范氏宗族当中有不少吃不上饭的成员。

于是自己掏出全部的积蓄,在苏州购置了上千亩良田为范氏家族所用,对外号称“义庄”。

为了让义庄能长久的运转下去,范仲淹还定了几条规矩。

一、有饭吃:宗族内部逐房计口给米,男女五岁以上 每人每日白米一升。

二、有衣穿:每人每年冬衣布一匹,五岁以上十岁以下减半。

三、婚姻补助:嫁女者给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给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四、丧葬费:丧葬之事,尊长先后给钱二十五贯,次长十五贯,十九岁以下至七岁以上者分为三档,分别给钱七贯、三贯、二贯。

五、科举费:子弟中有为官者,若在待选、丁忧或任 川、广、闽官而留家乡里者,照样赡给米、钱。

六、最低生活保障:乡里、外姻、亲戚中有贫困、急难不能度日者,诸房商议核实,酌量济助。

除此之外范仲淹还特别强调,义庄内的土地屋舍都不得出售,甚至连义庄内的人力、车船等器物,族人都不得借用。

田地屋舍不得出卖的硬性规定,使得范式家族的族人,有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义庄为族人的生活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这就使得族人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了一个避风港。

就算家族的发展有波折,但是也不至于骤起骤落,只要安稳度过风险期,等待家族重新培养出一个人杰,那么总有重新兴起的机会。

古代中国讲究的是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就是一边种田、一边读书。

而范式义庄为族人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使得族人得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心应付科举考试。

为了提高升学率,义庄内还兴办私塾,让所有族众都有机会念书,从而使得本宗族能最大限度的产生,官僚士大夫。

有了这些在朝廷上当官的族人,宗族在地方上也就不会被人欺负,甚至侵吞田产。

这些当上了官的族人还会不停的将购置来的田产捐献给义庄,这就使得义庄的规模不断扩大, 能养活的人就越多,出的官僚士大夫也更多,从此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到了清朝末期,范氏义庄的规模足足有了5300亩。

据统计,范氏宗族,宋朝共生产出进士二十二人,明朝共生产出进 士三十人,宋明两代做官的有一百八十四人。

而清朝仅顺治年间,进士就有十二人,做官的就有三十七人。

可以说正是义庄这种经济模式,使得范式家族代代都有人才出,才使得范式家族得以不断辉煌。

在新中国成立前,普通民众对于国家民族这个观念还是比较笼统,他们更在乎的是家族和血缘。

因为在皇权不下乡的古代社会,乡政府基本上只管征税,而其他的诸如教育、 医疗、养老等都是一些宗族在管理。

你生在那个宗族,那么这个宗族就会负责你的生老病死,还要对你进行德化教育。

正是因为宗族的这种稳定社会的功能,政府也很乐意将一部分权力分享给他们。

当然必要的时候,宗族还会充当政府的白手套,许多脏活不宜政府出面,那么就由宗族代办。

这也是宗族能在基层社会长久存在的原因。

叁、

宗族势力除了维持社会的一定稳定之外,其本身就是一个暴力机构。

太平运动爆发后,清政府的常规军早已失去战斗力。于是政府就开始鼓励各地发展“民团”对抗太平军。

这些民团往往都由乡绅、地主组织并装备一些洋枪后,守乡卫土。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这些流落于乡间的火器却泛滥成灾,政府根本无法监管。

于是原本挥舞着镰刀、锄头的民间械斗,开始更新迭代升级到热武器阶段。

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人更讲宗族血缘,有啥事往微信群里提一嘴都能瞬间摇到成百上千人,所以械斗这种事在南方更为普遍。

至于刚才提到的镇压太平军的湘军的传统艺能“结硬寨,打呆仗”,对于湖南农民来说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在械斗中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拿着橛子围个土围子,再到旁边挖上埑壕,然后派人守好点,等着对面来送塔。

械斗的起因,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琐碎,比如今天你占了水源去浇地,明天就得轮到我,但是你说你的地,水还不够,那么半夜我就刨你家的水渠,引流到我家的地上。

械斗的矛盾其实还是生产资料的矛盾,所谓生活中的琐碎也只是一个动手的借口而已。

官府对于民间械斗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类比《功夫》中警察局对于斧头帮的态度。

想管也管不了。

基层的法制在宗族面前如同裹着遮羞布少女一样。

按照律令,只要是参与械斗的人,都要受到严惩。

但是苦于“法不责众”的思想,在械斗结束后,政府收尾的阶段一般都是“和稀泥”。

一般都是按照一命抵一命后,看那家实际死亡人数超过对家,那么就按照每人几百两银子赔偿。

吃了亏的一家当然不服,于是新仇就又添到帐上了,下一次有了矛盾又得打上几架。

除了经常械斗之外,宗族对于基层法制的破坏更巨大。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国家的成文法与宗族的习惯法长期并存。

一些家族甚至立有严厉的“家规”用来控制自己的族人。

比如说在民国时代,一些家族会对本族偷情的女性采取“沉猪笼”(将人放到猪笼中沉入江中淹死)的残酷刑罚。

这些刑法有违国家法律, 但是对于乡村宗族来说确实正常操作。

同时,当本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一些狂热的族人甚至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冲击国家政府机构、对抗国家政策。

桐城东乡章家有位族人参加新四军被当局逮捕,由章氏家族出面担保后,当局被迫放人。

这位战士第二次被逮捕后,桐城当局担心章家人又来要人,于是将其移交给临县政府,“借”李宗仁部队之手杀害了这名战士。

如果没有章氏宗族出面,可能这名战士第一次被逮捕时就早已被杀害了。

肆、

宗族势力在解放前,基本上就是乡村的土皇帝。

但那只不过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不足时,才采取的权宜之计而已。

以我党的基层控制能力,深入农村基层弄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想要彻底解决宗族这种几千年的附骨之蛆,可不能只是将基层的权力真空给填上。

这一切还得从经济关系上找问题。

翻开宗族这个靠血缘维系而成的组织面纱,你会发现全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被压迫和剥削的阶级不仅包括一些散户、还有着一些自己族人。

前面提到,宗族这个乡村的庞然大物,是乡村政权的填充者。手上有了公权力,那么自然要将其运用到获取经济利益上。

而在农村最重要的是什么?土地。

宗族最喜欢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断的将土地据为己有。

有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徽州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183500亩,其中徽州各大宗族就占有其中的14.32%。

同样,在新中国之前,封建地主、富农约为乡村人口的10%,但是却占据了70%-80%的土地。

真正的“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尤其是华南地区,这里的族田名义上属于公有,每一个族人都可以享受族田所带来的收益,但实际上族田更像是长老们私产。

所以这里的矛盾一般都是佃农和本姓之间的矛盾。

没有地的农民就只有三条活路。一、当雇农,二、当土匪,三、当兵。

旧有的剥削制度,使得不少淳朴的百姓为了活命,开始干起刀口上舔血的勾当。

毕竟你不吃人,制度就要吃你。

旧时代土匪过多,这也是我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大规模剿匪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对土匪采取剿灭政策外,我国还进行另一项最根本的“土改政策”。

这项政策,从根源上废除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让农民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几千年来自地主们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就这样终结。

土改在广大农村的强力推行,使得曾经顽固的阶级壁垒被敲得稀巴烂,不管曾经是地主、富农、还是贫农,都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

现在每一个农民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宗族失去了对土地控制权,其立足的基础就已经瓦解,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成为必然。

毕竟宗族的本质其实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互相抱团取暖,整个家族的人一起修筑土堡聚集,保卫田产、水源,在乱世中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治世中,显然没有这么大的意义,宗族的存在只会阻碍国家政令的统一推行。

而基于同一血缘所形成的利益集团,又使得各类腐败和封建糟粕滋生蔓延。

“改开”后,曾有一段时间,宗族势力死灰复燃。

在沿海地区,很多人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走私赚来的,其有了赚钱的门路,想要扩大走私的生意,将路子分享给自己的族人才是最为稳妥的保障。

因此一个个大家族又开始靠着血缘联合起来集团化,成为一个赚钱的组织。

这时候他们发现曾经的宗法制度,是最有利于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生存的制度,于是他们又将这个制度从垃圾堆里捡起来,修修改改接着用。

电视剧《破冰行动》中塔寨的原型博社村,整个村都同属一个宗族,都姓菜。

其中最大的房头则是蔡东家。

1996年的某一天,有几个小混混找托人到了蔡东家,提出想在博社村生产一批石膏粉。

小混混给蔡东家的报酬很丰厚,足足有20万好处费,在金钱的诱惑下,蔡东家欣然应允。

一个月后,这群人带着500公斤的“粉”离开了博社村,几个月陆丰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毒品,这时的蔡东家才回过神来,这哪里是什么“粉”,而是毒品。

这批500公斤的毒品在市场上价值一个亿。

在巨额金钱的诱惑下,由蔡东家牵头,博社村大部分村民都开始公开或者遮遮掩掩的开始毒品的制作。

因为这些村民都是同一个祖宗,在村里随便找两三个路人都能攀上亲戚。

要是一家制毒,隔壁邻居那也不能说拿着证据,就去警局举报,毕竟自己的人际关系、家产都在这里。

要是实在眼红这赚钱的法子,另一家也乐意将制毒的方法交给邻居,毕竟都有着血缘的纽带,割不断的亲情。

就这样靠着亲戚帮亲戚、邻居带邻居,博社村垄断了当地的制毒原料和市场、甚至他们制造的毒品还远销海外。

要想解决农村宗族的问题,那么最主要的就是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

有资料显示1978年-2003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从28.1%降到了15.4%,而城市化水品从17.9%上升到了40.53%。

城市化的大力推行,使得许多原本留在小乡村的青年进城务工,他们开始与乡村的宗族脱节。

这一辈青年在逢年过节时,还会回到宗族中看一看,但是他们那在没有宗族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很难拥有父辈那样的对宗族的向心力。

刚刚“改开”那会,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于是国家把主要的治理精力都集中在城市。

这就使得乡村级别的政府稍弱于宗族势力,甚至有时候某些村政府都被宗族势力所控制,开个政府会议跟开家族会议一样。

在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后,我国也算是将精力投入到乡村的基层治理中来,扫黑除恶就是一个很好的基层治理手段。

不过说到底,宗族这种东西,在一些尚未城镇化的地方,还是有着其存在的土壤。

只是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宗族的血缘关系才会逐渐淡薄。

毕竟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连孩子都不想生,谁还会想去和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扯上啥关系呢,人家也只是想过得清净一点。

文\梨花天涯

(0)

相关推荐

  • 家谱 | 房派的含义是什么?颁谱时为什么要按房发放族谱?

    房派的含义 古代,同一血缘关系共居一处为家族,而以房为单位分居散处外地,则成为宗族.房支与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之别,只有亲疏之分.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古代耕种地不足,而人口却在逐年增加,长此以往,家族负担 ...

  • 中国的祠堂文化

    一.祠堂是什么?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 ...

  • 福建风情丨明清时期,福建家族中的养男、螟蛉子都扮演什么角色?

    明清时期,福建民间"收养之风"盛行,即通过抱养.过继(房).顾香火等形式让孤寡的族人得到香火延续或让家族人丁更加兴旺. 养男.螟蛉子也称"养子.义子",属于抱养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

  • 一文读懂硬度试验

    硬度,硬度测量,硬度公式,硬度换算,材料硬度,钢材硬度,布氏硬度,硬度试验 来源:北京赛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文读懂:广东人从哪里来?

    岭南韵味  广府情怀 粤曲| 粤剧 | 名家 | 名段 很多外省的朋友们不是很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一些朋友会奇怪: ◆为什么秦汉时期的" ...

  • 一文读懂:宗教、哲学、科学,的诞生史

    作者:黃爾文 公元2021年5月7日 2文讲解<西方哲学史>系列 (第3章. 宗教.哲学.科学 の 诞生) 释迦摩尼 如果按照一个"发展顺序"来讲的话呢: ❶是人类最初 ...

  • 一文读懂地产类信托

    2019年以来,政府对于信托资金流向房地产的管控有所加强,年中时有传言光大信托和国投泰康信托暂停所有房地产类项目,引起市场一片哗然,随后市场又有"2万亿地产类通道业务清零"的说法. ...

  • 一文读懂企业IPO需要聘请的各种中介机构(投行方法论系列)

    目前A股IPO的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律师这三大机构,为一般的大众所熟悉.但实际上,A股IPO最多有可能涉及到26个中介机构,分别为:1.IPO顾问.2.券商.3.会计师.4.中国律师.5.海外律师 ...

  • 一文读懂!在家煎煮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张晓 赵薇 刘天聪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用中药来调养身体,取药回家围在炉旁慢慢等待药香四溢.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汤剂?专家告诉你! 1.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既利于有 ...

  • 一文读懂 丨 针灸绝技:过眼热

    导读:"过眼热"是传统针刺手法,是"烧山火"针刺手法的一种.它选取风池穴作为手法施术的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下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quo ...

  • 为什么会心跳慢?要不要治疗?一文读懂!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次/分就称为心动过缓,也叫心跳过慢. 大家最关心的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心跳慢?需要治疗吗? 心跳过慢的原因五花八门,下面就来聊一聊心跳过慢的常见原因和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