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技术经验(三)、免疫组化染色。

This    is    the    dividing    line.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其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及显色反应。免疫组化涉及多个步骤,上手不难,但是做好不容易。因此,小编今天想着和大家聊聊个中细节,旨在交流和学习。
Q1:如何选择抗体才能呈现最佳染色效果?
答:抗体常分为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时依靠的是抗原决定簇。
诚然,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以特异性地标记目的蛋白;但如果前期组织固定不当或者抗原修复不当,极可能出现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原决定簇出现异常,导致结果假阴性;此外,单克隆抗体对反应体系的环境、PH等要求较严格,小编认为不可盲目迷信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可识别更多的抗原决定簇,有一些情况下,单克隆抗体无法识别地识别抗原,那么多克隆抗体很有可能发挥奇效;多克隆抗体的劣势是特异性相对没有单克隆抗体好。注意,小编想说的是相对。

Q2:
染色中存在抗体孵育环节,如何更好地把控?
答:孵育时间与抗体的滴度呈反比。对于免疫组化而言,恒定地孵育时间是必须保证的,否则总体染色质量和染色强度会有较大差异,孵育温度越高,差异越明显。目前很多公司的抗体是能够支持4℃过夜孵育和37℃恒温孵育的。二者均可,但是对于一个完整地研究来说,不同的指标均应该采用相同的孵育温度和时间,这是很重要的。

Q3:
二抗在免疫组化染色的重要性?
答:二抗在免疫组化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也是保证染色结果稳定的因素。众所周知,不同公司生产的二抗效价是不一样的。有人曾经做过研究,发现这种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免疫组化本身涉及多个步骤,重复性并不好。因此,小编建议大家摸索好某一个品牌的二抗及其相应浓度,以后就尽量不要更换品牌了,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抗的品牌差异带来的数据偏离。

Q4:
抗原修复的过程如何把握?
答:抗原修复的好坏直接决定免疫组化的成败。抗原修复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微波炉法(操作方便,但是染色弱,易出假阴性)、高压锅法(染色效果很好,但可能易脱片)、水浴法(使用较少,步骤多)等等。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理论来解释抗原修复的过程。有一种解释,小编认为比较好理解:甲醛固定导致抗原交联,而修复可以打开抗原交联,暴露抗原结合位点。事实上,甲醛固定后带来的变化和抗原本身复杂性远不止于此。修复时把握2点:修复液要加热到95℃-100℃,一般维持此温度15-20min即可;让切片在修复液中自然冷却至室温,不要用冷水骤然降温。抗原修复液不要回收!
介绍2种修复方法
常规高压修复法:切片常规脱蜡入水后,去离子水漂洗3次*2min;高压锅修复10min;去离子水漂洗3次*2min;PBS漂洗3次*2min,继续免疫组化步骤。
组合修复法:切片常规脱蜡入水后,去离子水漂洗3次*2min;3%过氧化氢孵育5min左右;去离子水漂洗3次*2min;0.01%枸橼酸钠溶液PH6.0微波热修复,98℃,15-20mim,目的是增加胞膜和核膜的通透性;自然冷却至室温后,PBS漂洗3次*2min;1%胰酶PH9.0室温孵育15min,目的是消除甲醛固定后对抗原带来的不利影响;PBS漂洗3次*2min,然后接免疫组化步骤。

Q5:
组织切片烤片时间到底需要多久?
答:采用阳离子防脱玻片,制片后烤片1h,烤片温度55-60℃,可以很好地保证抗原活性。常规玻片这样做可能有脱片风险,建议还是选择阳离子防脱玻片。有病理技术专家测试过,一般情况下,温度过高(超过60℃)或时间过长(过夜烤片超过16h),会一定程度地降低抗原免疫活性。

Q6:
DAB的使用要点?
答:很多人觉得DAB不重要,实际上,DAB直接关系到免疫组化结果。有过免疫组化经验的小伙伴肯定知道DAB显色时间长短对染色强度的重要影响。现在大家基本都会使用即用型DAB试剂,即DAB浓缩液和DAB稀释液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现配现用型。DAB浓缩液一般由DAB粉末和Tris缓冲液配制而成,建议大家将其存储在-20℃冰箱,避光保存。DAB稀释液,其成分就是0.3%过氧化氢,见光易分解,建议避光4℃保存。最好的DAB工作液PH应该在7.0,建议大家使用前用PH试纸测一测。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DAB具有强致癌性,小伙伴们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Q7:非特异性染色怎么破?
答:免疫组化最常遇到的就是非特异性染色了,这会给我们的分析造成很大的影响,目的蛋白染色较浅时尤其如此。在排除切片过厚、染色过程中干片、DAB过度染色或洗涤不充分等一般性问题之后,大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做肝、肾或者肿瘤研究的伙伴应该注意内源性生物素的影响,鉴于此,可延长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孵育时间和血清封闭时间,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少非特异性染色。如果还有的话,可以分2步考虑。第一,采用PBS代替二抗或三抗,排除二抗、三抗的原因;第二,换一种修复方法,抗体说明书仅是参考,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变通,即之前采用PH6.0修复液的可更换采用高PH修复液体,。
另外,一些存放很久的蜡块或切片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此时PH6.0修复液比PH9.0修复液效果要好一点。

Q8:
切片洗涤小技巧?
答:切片洗涤占了整个实验过程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们常说的漂洗切片,实际上是将切片泡在PBS中,而不是真正的冲洗切片,那样肯定会脱片。有条件的课题组,可以考虑买一个微量振动台,切片漂洗可放在台上,大大缩短漂洗时间。没有条件的,可以考虑使用ELISA平板振动台或者常规的平板摇床。

Q9:
介绍一种很好地冰冻切片修复方法?
答:常规修复方法小编就不说了,这里介绍一种改良方法,是小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首先常规制作冰冻切片;漂洗后过氧化氢室温避光孵育10min左右;去离子水漂洗3次*2min;PH6.0修复液,微波法修复重复3次;BSA封闭20min;一抗孵育半小时;二抗孵育20min;显色。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染色效果,并且缩短染色时间。小编自己没试过,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可以做做预实验试试。
Q10:免疫组化干片?
答:这个实验几乎全程在湿润环境下进行,干片最易发生的步骤是一抗孵育环节,其次就是组织的边缘区容易干片。在滴加抗体之前,轻微的干片带来的影响不大,但是加了抗体后的步骤绝对不能干片。建议大家用免疫组化专用笔在组织周画个圈(圈要离组织外缘3mm),这样滴加试剂就不会在切片上流失。小编啰嗦一句,用免疫组化笔时不要太用力,否则里面的液体会顺着笔尖流下来,沾到组织上就再也洗不掉了。组织边缘的干片有时很难避免,所以很多人做的免疫组化组织边缘存在一圈淡淡的棕黄色,这就需要小伙伴们多多加液,细心实验了;同理,后期分析时也尽量不要在组织边缘区做太多思考。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之后会进一步地针对某些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大家交流。
完结!撒花!

This    is    the    dividing    line.


以上为本期内容,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