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流淌,联结在一张大网之中|宇帆​·早茶夜读666

666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水的流淌,联结在一张大网之中

文/ 宇帆

26岁,文学研究生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
在《中国都市史》中,斯波义信有意避开长安、洛阳和北京这样传统印象中的“中国都市”,而是选取了汉口、宁波、佛山、台南等都市发展案例,通过对这些一般人认为是“小地方”的都市的详细介绍,重新审视中国都市生态特色,力图把中国都市的一般形象及整体特征描绘出来,达到一种更加立体性的效果。
可以注意到,斯波义信关注的这些都市仍然有某种共通之处,即这些都市的水系都非常发达。河流哺育生命,造就城市文明。正如斯波义信在文中叙述:“交通特别是河流交通,进一步说是水系本身几乎促成了有史以来中国的定居点及聚落(不论行政都市还是自然都市)的发展。”汉口位于汉水、长江交汇之处,著名的九省通衢。宁波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两港一湾。佛山也是河网密布,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台湾更不必多说。从这种“交通培养都市”的规律性中,斯波义信强调了中国社会都市化特性中水上交通发展的重要性,而同一水系的低地在地文及人文方面会比边缘的水源地程度高。由此,我们也意识到斯波义信在论中国都市史时的独特视野,有别于习见的“行政视角”,从经济社会角度研究都市史。

中国水系

河流水系,是一种交通运输,不仅是将物品从此处运送到他处。林耀华在《金翼》中所讲述的黄村,即坐落在离湖口镇码头两英里的地方,从那里沿江船只顺流而下直抵滨海城市福州,村民往返两地做生意,水的流淌,把黄村和外面的世界联结在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
河流水系,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它也孕育着一方气质与文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着最天真又忧郁的水文化。高低错落的沿河吊脚楼,翠翠和傩送如水般纯洁的感情,还有三三藏在水中那无人诉说的少女心事。汪曾祺笔下的水是无常的,时而柔软,时而汹涌,而当地士绅在面对水灾所体现出的责任与担当,也让这方土地更显温度。
斯波义信在书中以南宋首都杭州为例解释了交通道路对都市的生态分化产生的影响。大运河、钱塘江、杭州湾……随形而置的杭州城与以往的四方规矩的都城大有不同,杭州也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城市。发达的水陆交通造就了繁荣的都市,吸引大量外来人涌入。外来者在都市中生存竞争,十分依靠同乡关系(乡帮)。在中国,这样的同乡关系意味着“知根知底”,是建立身份认同与信赖关系的最重要且普遍的依托。由此,都市中开始出现同乡行会、同业行会、会馆等团体。在19世纪中期,清政府威信低下、财政不足,多地出现由几个或十几个会馆联合起来执行实际“市政”的例子,它们担负起广泛的福利及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除了斯波义信在书中详述的几座城市外,还有重庆著名的“八省会馆”。
重庆也是一座十分符合斯波义信所说的中国社会都市化特性的都市。除长江横贯全境外,市内仍有嘉陵江、乌江、綦江、阿蓬江等河流。在重庆,最有名的鸳鸯锅不在火锅店,而在朝天门码头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据说是为了迎接天子顺江而达的圣旨,因此得名朝天门。两江交汇、天然港口,也形成这座城市的码头文化。1891年,重庆开埠,在江湖豪气的码头文化基础上形成更为开放的开埠文化。明清时期,大量外来人通过水陆交通到巴渝定居,并以原籍为单位建立起同乡组织,会馆就是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在的三千多万重庆人多是移民,原住民历史似乎只能追踪到宋末,“湖广填四川”、“抗战大移民”和“三线建设移民”构成了重庆人的血脉来源,也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
重庆码头
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都市多起源于河流沿岸,中国的都市不外如是,但中国的都市发展仍有其极为独特的都市生态特色。河流水系对都市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便利的交通,当然这一点十分重要,斯波义信在书中也多次强调。但作为一种地理因素,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运河不仅意味着便利的交通,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代价,也并不是缺乏河流水系的地方就不能发展出大都市,有些缺水缺少资源的地区反而会努力向外开拓。若论生命的长度,一条河流,流过了多少个时代,又经历了多少次都市的兴起与衰落。同一条河流或奔腾着,或缓缓流过,它总是孤独地前进着,却影响着周边的人与城的命运。以前我总是将河流水系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命题看待,读着都市史,想要重新去了解在都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河流,以及河边的风景。

今晚二条

南昌书游记

短暂的南昌之行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去同质化与求异质性| 收获了不该有的安慰| 身在异乡非异客| 苟晶只是破坏了神话,你们就受不了啦?| 无根的高密县| 如果给你一个岛,你会怎么设计呢?| 家乡的小镇也是都市啊| 大都市?城中村?|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