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何苦为难老人
老人何苦为难老人
作者:李广生
临近中午时分,我到一个机构办点私事,进门取号,我拿到是2034号。坐在等候区的人不多,两个窗口正在营业,一个窗口显示正在办理2022号的业务,另一个窗口显示正在办理2027号的业务。估计能在午饭前办完,我就坐下来等候。
2027号的业务很快完结,窗口呼叫2028号,也很快办完。“咣当”一声,随着2028号业务的完结窗口关闭,挂出一个牌子“暂停营业。只剩下一个窗口办理业务。坐在我身边的拿着2029号的中年男子,默默坐下,继续等候。
这时我才注意到,显示办理2022号业务的窗口,外面坐着一个老人,女性,60多岁,干净、整洁、文雅,一副退休教师的样子。她正向营业员详细询问相关事宜,面带微笑,营业员耐心解答。
“信不过这里就别来,一个人用了这么长时间!”忽然,我身后的人发出忿忿不平的声音。她也老人,60多岁,女性。
她的埋怨立即引起对面的另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老年女性的应和,“就是呀,她一个人占着窗口,快两个小时了。”很明显,这个时间有点夸张。
两个老人开始小声议论,矛头指向正在窗口办业务的那个老人。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坐在窗口的老人不知道听见没有,依然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的和营业员对话。也许她听见了,但没有计较,或是不想惹出口角,也许注意力全在业务上,根本没听见。
这助长了两个发牢骚的老人,他们把声音再次提高,话语明显带有侮辱性和攻击性,并用挑衅的眼神瞟着窗口的老人。那边的老人还是无动于衷。
于是,两个老人对大堂经理说:“你去给她解释解释,别让她总占着窗口,我们还要回家吃饭呢。”“我这饭还没做呢!”两个人一唱一和。
大堂经理是个小伙子,仪表堂堂,西服笔挺。我以为他会劝解两位老人,让她们稍安勿躁,没想到他真的凑到窗口的老人身旁,把她带到一边,为她讲解。趁这个机会,2029号顾客办完了自己的业务。随后,那个老人又坐到窗口前,继续办理。
这边的两个老人看她又坐了回去,立即爆发了,嚷嚷着说她怎么又去了。大堂经理说:“她的业务还没办完,一会儿就行了。”两个老人更加肆无忌惮,真有些出言不逊了。
我忍不住劝她们:“都这么大岁数了,何必呢,老人嘛,谁不想问的详细一点,办的稳妥一点?”
“老人和老人不一样,有的人就是笨,天生的!”一个老人说。
“我看就是老年痴呆!”另一个老人说。
声音很大,坐在窗口的老人听见了,向这边看了一眼,没说什么。
我长出一口气,心里想,幸好她没说什么,如果三个女性老人吵起来,恐怕我只能下午再来了。
两个老人看对方没反应,便把嗓门放开了,话越说越多,而且难听。我怕事态扩大,就对她们说:“你们不应该抱怨人家,人家毕竟排在前面。要抱怨你们应该抱怨他——”我指了指站在一边笑呵呵的大堂经理,他像个没事人似的,坐山观虎斗,“明明六个窗口,他们为什么只开一个窗口?”
两个老人停了下来,估计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我继续说:“不怪人家办的慢,只怪他们窗口少。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你们不也早办完了?”
看了大堂经理一眼,两个老人小声嘟囔几句。很明显,她们或是不敢或是不愿把怨气撒到大堂经理身上。
于是,我对大堂经理说:“顾客这么着急,你们就不能多开一个窗口,赶紧给她们办完了?”小伙子说:“不能,这是规定,我们也要吃饭。”
听他这么说,心里特别不爽,本想质问他:吃饭的规定重要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要?可又一想,小伙子这么年轻,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何必难为孩子?就不再说话。
两个老人又开指责窗口的老人,甚至站起身来,要过去理论,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她们为何不向年轻的经理施压反而如此尖刻的气势汹汹的对待和自已一样的老人呢?——我很不明白。
就在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看样子和经理一样年轻,人很漂亮。她走到两位老人身边,热情的询问:“您办什么业务?”老人说完,女子笑了,说:“您办这个也不用排队啊,您过来,在这台机器上办。”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办完了,老人很高兴,说:“早知道在这里傻等啥。岁数大了,啥也干不好喽。”此时她可能忘了刚才说另一个老人的话。
女子又走到另一个老人身边,询问她办理的业务,也带着她在机器上办理了,用时更短。把老人送出去时女子叮嘱:“下次您来,办什么业务跟我们咨询一下,我们帮您。”老人连声道谢。
我的业务必须在窗口办理。大厅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又恢复了和谐安静。
这番经历勾起我——一个教研人的思考:
第一,事情发生后为什么人们习惯性的向弱者问责而不向强者施压,为什么就不能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一想?一把年纪的老人,脑子慢、行动慢、反应慢,办理过程中慢一点情有可原,却受到来自同样的老人的羞辱和指责,人性怎能如此不堪?扒高铁车门的女教师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谁能理解这位女教师当时的无助和恐慌,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啊,为什么不质问铁路部门一家三口乘车偏偏要拦下一个?
第二,事情发生后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什么不可以多样化?规定不可动摇,窗口不可以多开,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事实证明,办法有,而且很简单。只用了不足两分钟的时间,那女子就化解了一次危机,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思路问题,而且是态度问题。
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美好,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同情弱者,多为别人想一想。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