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记住今天

最美的记住今天

“马上这学年都结束了,感觉孩子们没学到什么啊。”同事抱怨道。

“真是郁闷死!教他们真是费劲儿呀,没一点长进。”同事继续说。

“总之呀,会的人已经会了,不会的人还是不会呀。”同事接着说。

“你说他们怎么记不住呢,讲那么多遍,该记住啊。”同事最后说。

因为,已经做好上课准备的我,左手提着自备的教学纸袋,右手拿着水杯,昂扬的走出了备课区,楼道里,白色的墙壁,绿色的墙裙,还有班级个性化的文化设计,哦,还有一阵晚春的风吹来,我感到清清爽爽。到了十九班班级门口,七点三十七,还有八分钟上课,不着急,我在楼道里等一会儿。

今天下午学校放假,孩子们肯定兴奋。座位离前门口近的几个孩子,比如紫阁、武涵看到我,朝我挤眉使个眼色,“吓”的我赶紧躲开门口他们的眼神,怕分散他们最后几分钟学习的注意力。终于可以进班了,我提起纸袋,拿起水杯,准备走向讲台。此时,我看到纸袋儿上浅红色的粉笔字“江三”和“江四”的叠影,另一面是“江十九”和“江二十”,是孩子们给我写的,因为我教十九班和二十班,至于有“江三”、“江四”,没有“江二”,原因不言自明,谁都不愿意“二”呗。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都喊我“江一老师”,有一次上课,也许我的上一节是数学课,不知怎么回事儿,他们又在“江一”之后接起龙来。有人喊“我是江四”,有人喊“我是江七”,有人喊“我是江十八”,”王政突然喊“我是江π”,闹得全班哄堂大笑。

“上课!”我一个箭步走上讲台喊。

“起立!”美琳立即跟着喊。

“江一老师好!”全班跟着站起来、俯下身子喊。

“同学们好!”我也附身还礼喊。

“好,同学们,今天放假,走之前我们来上一节写作讲评课。”我抑扬顿挫的说。

“好,好,好!”讲台下有人喊好,接着是掌声。

孩子们满是笑容的脸蛋儿像是提早开放的莲花,纯真、高贵、美丽。

“有些同学笑起来很好看,只是牙太大。”一边挥手,我一边说。顿时,女生们静下来了,还有几个孩子用手捂着了嘴巴,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门牙真的有点儿大。哈哈,没办法,初一的孩子长得快,牙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看这篇《凉凉的初夏》,我跟大家读一遍。”说完,我就抑扬顿挫的演绎着里面的故事,读完文章,我也把自己的点评读了一遍。

讲台下的孩子们听的认真,频频点头,作者则害羞的低下了头。

“读完了,也讲完了,你们有要说的吗?包括作者张梓暄。”我兴奋的说。

“江一老师,她的文章太短了。”华伟声音很高的说。

“对,对!”一阵哄笑后,大家附和着,梓暄受到了“攻击”,但只是微笑着看着我。

“华伟,再短,也有600字吧。”我快快的说,但底气不足。

“没有,老师你可以看看字数。”武涵说。

“好,大家看。”说着,我就打开审阅里的字数统计。

文章显示的是509字,点评显示的是541字,大家都笑了。

“那梓暄你以后再修改一下,把细节再雕琢雕琢。虽然短,但我们不得承认这是一篇美文,语言、结构、情感都处理的干练又引人注意。”我无奈又欣喜的说。

梓暄像是幸运的被赦免的犯人一样,频频点头,想笑,但又不能笑。

“江一老师,可以写小说吗?梓暄这篇是小说。”梦涵站起来怯生生的说,大家漫不经心的笑了。

“梦涵,你问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写,但要写好,一会儿我在说这个,请大家把这问题写下来。”我很郑重的说,大家安静了下来,并把问题写了下来。

“好,我们看这篇《本来我可以留下雨中的微笑》,作者张冬旭,他人呢?”我喜悦的说。

“回家了。”同桌晁全说。

“什么意思?”顿时我心里感到遗憾,好不容易抓住一个鼓励他的机会。

“江一老师,他家里有事儿,提前请假走了。”班长凤仪说。

“哦,没事儿,他不在,我们也要说他的‘坏话’,大家仔细看这篇文章,我还是读给大家听。”我继续我的课堂。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走神儿。

“大家看,这篇文章在情节构思上很见功夫,本来我以为到‘我俩走在路上,他话很多。’就该结束了,可是还有,本来我以为到‘那个我到家了’就该结束了,可是还有,本来我以为到‘今天,我们班的方明同学转学了’肯定结束了,可是在日记本上还有一句‘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吗?”我继续问孩子们。

“江一老师,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呀?”永昊羡慕的问。

“永昊,你要问出关键的问题我才能说出关键的答案。”看着永昊,我笑着说。

“江一老师,怎么才能有这么好的情节构思呢,根本在哪里呢?”思瑶说。

“嗯,思瑶问对了问题,注意记下这个问题。还有要问的吗?”孩子们写下问题后,我进一步发问。

“江一老师,怎么让文章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呢,我感觉用文章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晨彤站起来认真的说,大家都很安静,认真的看看她,又看看我。

“嗯,晨彤这个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也将这个问题写下来。”我一边说,一边看着孩子们写下问题。

“那么,现在请大家就刚才梦涵、思瑶、晨彤的三个问题讨论一会儿,互相说说,之后我跟大家讲。”一边走在过道里,我一边说。

写完了的孩子在互相的说着,我也选择性的参与其中,感觉大家都有对的点,可是连不成线面,更不成体系,于是,我开始总结。

“我们班已经有很多写作高手了,比如梓暄、天祺、紫阁、思瑶,等等,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刚才就那三个问题也跟刚才说的几位写作高手有了交流,总之,思路是有,但并不是特别贯通,所以就不让他们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小说可以写,但要按照散文的特质写,就是真实,这不是故事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文章完成后给人感觉的真实,因此,散文和小说写法上是不加区别的。至于如何处理好情节结构,其本质是思维问题,就实战而言,有一种思维很常用,就是辩证思维,拿到一个题目,我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看,还要从题目的反面看,比如‘凉凉的初夏’,写好它,不仅要看‘凉凉’,还要看‘热热’,由热转凉是关键,再比如‘告别冷雨里的痛’,写好它,不仅要看‘痛’,还要看到痛的反面‘温馨’,由温馨到痛是关键,这就叫辩证思维。懂得这个写作思路才会打开,明白吗?”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孩子们静静的听着,频频点头。

“江一老师,除了这个思维,还有什么思维对写作有用?”离我最近的紫阁问。

“还一个常见的,叫发散思维。”一边说,我一边把它写在黑板上。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连忙在黑板上再写四个字“榴花初红”。

“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次我们再说,榴花初红是我们下次的题目,大家放假了写一下。”我急匆匆的说。

“好的,好的。”大家答应着,突然想起了掌声。

“下课!”我喊道。

“江一老师再见!”同学们起身道别。

“再见!”我也还礼道别。

“江一老师!”有人在后面喊我。

“啊,是凤仪呀!”我提着纸袋、拿着水杯疲惫的说。

“江一老师,我有个问题。”她从容的说。

“好,你说吧。”我却有点儿着急的说。

“我为什么写不好作文啊,这么久了,其他同学都有作品上《童音》了,可是我还没有,我很喜欢写作。”说着她变得很难过,看得出,她很委屈。

“哦,不要着急,你已经写出了好作品,上次你那篇《本来我可以享受成功与荣誉》就挺好,只是我没时间给你打进电脑,抽课间时间来找我吧,你拿回家,把电子版的文章发到我邮箱,我给你点评一下。”我真的忘了告诉她这件事情。

“嗯,好的,谢谢江一老师,那下午回家前我去拿。”她激动而喜悦的说。

“不客气,我把它放在我办公桌上,你回去上课吧。”我轻松的说。

“嗯嗯,江一老师,再见!”她也轻松的说。

“再见!”我说完就走了。

走在回办公区的路上,我在想,一个真正的教师是渴望课堂的,课堂是教师生命的天堂。因为教师可以将别人不能言说的事物表述出来、表述清楚并流传下去。我也在想,课堂中孩子们除了学习、记忆的东西之外,还应该有可以创造的东西。对于语文而言,那自然是写作了,而且,我认为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

“孩子真的需要一种最美的记忆方式,那就是写作。”我写了下来。

就这样,我和孩子们的写作坚持了下来。最后,整个学年结束了,我们的《童音》已经是厚厚的一本书了。可喜的是,这些作品质量经得住考验,《童音》已经进入了出版序列之中了。

生活是平凡的,她有时并不美,尤其是我们身在其中的此刻的今天,所以,我们做不到记住最美的今天,那么我们就最美的记住今天吧。它们是不同的,最美的记住今天的方式就是写作,坚持这样,我想有一天我们会在此刻的今天发现今天的美丽,而不再是时过境迁之后。

榷山

戊戌莲月尾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附录《凉凉的初夏》和《本来我可以留住雨中的微笑》原文及其点评

凉凉的初夏

文/张梓暄

清风拂过云稍,扬起片片清凉,浓浓白雾弥漫于茶园间,模糊了叶缘,正值初夏,山林间的水气凝结为露,化为天地间一点晶莹。

我扶着书包的肩带,漫步于茶间,效仿那位收留我三天的老茶农,捻起嫩嫩芽,放到背后开着口的书包里,转身向那位年近古稀的茶农道谢告别。就这样,我完成了我今年寻茶之旅的第一章。

五年前,姥爷因病逝世,研究了一辈子茶的姥爷却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远行寻茶。姥爷生前,为了能够照料我那体弱多病的姥姥,他一生几乎未曾远行过,自然也完不成那个心愿。

姥爷临终前把那个心愿告诉了我们,可惜,表兄妹中无一人放在心上,于是我放下了姥爷生前因重男轻女而对我的种种不公,一个暑假对于几次短暂的游行来说,足矣。

世人皆知春花秋月的风雅,却鲜少有人知于初夏漫游茶海之乐。一个背包,几只小茶瓶,即可让我知足知乐,我有时还会想:姥爷生前对我的不公,是否是为了他逝世后我的如梦之旅做铺垫。因为姥姥曾说过,人这一生,受过的苦与福,都皆乃上天冥冥之中注定,只不过是早晚之别。

清风忽至,卷起云雾,泛起翩翩清涟,茶叶微动,显现出我前进的脚步。我知,我这样做的意义,不过是守一抹茶香,安一缕幽魂。

注:作者系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初一年级学生。

【江一点评】

梓暄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小小说,超出考场,但从纯文学、纯学术的角度,我要给她很高的评价。这里我要对文学要一点思考,文学就是人学,人学就是要表现人心灵中不可更改的存在。文学的本质应该是诗性,而诗言志。因此,文学绝对不是对大众的屈从,人们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绝对客观的反映,有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体现出一种诗性,完成一种心灵的叙事,而不是为叙事而叙事。在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散文、戏剧等都应该是诗性的,只是没有用诗的形式来表现而已。因此,我认为梓暄的这篇文章有很高的价值,她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而完成这样的作品,真的难能可贵。这篇文章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她能满足我们对美好的想象。作者通过一篇唯美且略带凄婉的文章朦胧的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重男轻女”,也许这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但文章离开这几个字似乎重量会减轻不少,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是有认真而深刻思考的。此外,梓暄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清风忽至,卷起云雾,泛起翩翩清涟,茶叶微动,显现出我前进的脚步,我知,我这样做的意义,不过是守一抹茶香,安一缕幽魂。”最后,文章也出现了哲学性的思考,比如“人这一生,受过的苦与福,都皆乃上天冥冥之中注定,只不过是早晚之别。”虽说是姥爷所说,又何尝不是作者所思呢。

本来我可以留下雨中的微笑

文/张冬旭

雨又开始下了,一根根银线组成一张大网笼罩住这个城市,将每一个人联结起来,但,雨终究会停。

看着窗外哗啦啦不停的雨,明明前不久刚下了一场雨,却始终对雨感到新奇,眼下枯燥的作业先去了往常的重要。

放学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看向窗外五颜六色的伞代替了灰色的石泥地。拿出伞,我也该走了,手伸入柜子。伞呢,原本放在旁边的伞不见了,我把书包拉了出来,手忙脚乱地在书包里摸索,一阵电流闪过我的大脑。中午回家时也打着伞。想起我的伞在哪了,倚在椅子上绝望地叹了口气,同学走了,爸妈又都不在家,不可能会有人来为我提供帮助的,无奈把书包放在头上,准备发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刚要出校门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朋友与他妈正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看到我后,跟他妈妈嘀咕了一会儿,跑了过来。

“你怎么还在这里。”他不解地看着我说。

他往我头上看,当看到了书包时顿了一下,恍然大悟似地拍了一下头。

“你没带伞啊,在这等我一下。”他着急的说。

说完,他跑回去拿了桌子上的伞拉着我出了校门。

“走,我送你回家。”他热情的说,我感受他的温暖。

“哎,你不是在这还有事吗,你走了,你妈妈怎么回家?”我疑惑的说。

“一会儿再回来就是了。”他满不在乎的说。

我俩走在路上,他话很多。平时,我们走在一起,通常不说话。我想插个嘴也插不上,当我看到我家时,他还在往前走,嘴上依旧没个完,快走过时,我才有机会出声说话。

“那个我到家了。”我无奈的说。

这时,今天他这机关枪似的嘴,终于停火了。不过他的脸色也变的有点不好看了,他犹豫了一会儿,从自己书包中抽出一个本给了我。

“你不是一直想看我这本上写什么了吗,借给你看看。”他说完便离开了。我拿着这本皮都开始泛黄的本,这个本从我认识他时,他就写了,有一次我碰了一下,他就跟我闹了一天,今天怎么忽然把本给我了?

第二天,一到教室班主任就让我们坐好。

“今天,我们班的方明同学转学了。”他坦然的说。

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像被锤子打了一下,“怎么会这样,那天是最后一次,那个本……如果我挽留他,他会不会留下。”我这样想。

回家后,我将那本整个读了一遍,看到最后一句话,我停下,顿了顿合上本放入我的小盒子中,小心翼翼地放下。

我们也正如他的最后一句话“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

【江一点评】

当读到“我俩走在路上,他话很多。平时,我们走在一起,通常不说话。”这句话时,我已经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了,并且读下去的兴味很浓,觉得再也放不下了。而当读到“今天,我们班的明同学转学了。”这句话时,我觉得上一段写的简直妙极了,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当我读到“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时,我被深深的打动了。冬旭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儿,从他的文章来看,确实是如此的。由此来看,冬旭的这篇文章就是他的生活与生命本身,而与冬旭无关。从这篇文章中,我也获得了很大的启示,没想到文章可以如此丰富多彩,我以为文章会停止在“明同学转学这里”,可是最后还有一个“相遇平淡无奇,分别万劫不复”。再看全文,情节、细节、情感俱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