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第二十七辑)
榷文(第二十七辑)
本辑《榷文》,我推出两篇关于花草的文章,《又闻花香》和《墙角一抹青》,作者分别是王笑威和张贺青。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具有一种共同点,即展现温柔而坚强的悲剧,我觉得这正得花草的神韵。是的,喜剧会让人怀疑;而悲剧,则会给人力量。花草不可能一直是美丽、芬芳、顽强,它也会枯萎、沉寂、倒下。或许,只有经过了这个过程,花草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此外这两篇文章在艺术上也很值得推荐,比如纵深性丰富的层次,比如细腻的细节刻画,还有自然而然的场景转换以及朴质而准确的语言。
又闻花香
文/王笑威
傍晚日落之时,商铺打开了明晃晃的灯,一只只飞蛾拥上前去,又被卖家的布条抽下去,如此这般,反反复复。
渐渐,街上人多了。
夹杂在空气的花香吸引着我,挑逗着我的嗅觉。我不由得沉醉其中,进而眼睛迅速扫描着街市,然后锁定目标,向花香出发。
然而,不一会儿,母亲停下了电动车,堵了。花铺前排起长队,因为不断的有人把车停在路边,尽管鸣笛声在不断的响起。
他们欢喜地抱走一盆盆花,也有人一下买了五六盆,高兴地装车上运走。
排队,依旧在排队。这时花香越来越浓了,轮到我们的时候,花很少了。此外,还有一些不开花的植物,如吊兰。
挑了不到半分钟,就有人在后面催促,在催促声中,一株茉莉成了我心仪的对象。
它在我的怀中,被我紧紧抱着。
掘开几块砖,松土,栽好,加肥,浇水,培土……在灯光照耀下,在将近一个小时地忙碌后,它被移植到家里一块肥沃的土地上。
也许这一株茉莉很开心,它的花苞慢慢涨大。
一天清晨,花,开了,我轻轻地凑到它跟前前,嗅到清肺的花香,几滴露水正沾在花上面。
接下来的几天,花苞接连开放,院子里飘着淡淡的花香。
十几天过去,花凋了,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又用心地嗅一下空气,花香淡了。
再后来,花香没了。
一两个月后,植物蔫了,到了冬天,花干了,枝干上已全是黄色。
一天早晨,母亲拿塑料、铲子及肥料和水壶走了出去。
在妈妈回来后,只见一片塑料把风雪挡在外面。
一天一天地过去,由冬转春,天气暖和,冰雪消融,眼见这株植物的枝干慢慢地由黄转嫩绿,绿芽拱破枝皮,钻了出来。
我早已进入住宿学校,学习似乎永无止境,作业也如洪水一样淹没我。它,在我的印象逐渐淡化,它的样子,它的香味,逐渐模糊不清了。
春天的一次放假时,我终于能够趁着明媚的春光回家看看父亲和母亲。
出了校门,我冲上去拥抱父亲和母亲。路上,母亲对我嘘寒问暖,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
忽然,我又闻到一阵花香。那条街上,那个商铺前一如既往地排起了长队。到了家中,临近卧室门,似有惊喜等我,一打开门,花香与我撞了个满怀。原来它汇集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爱,暮色中,我们一起在芬芳中沉醉。
【江一点评】
笑威的文章有一种水墨山水画的味道,文字简洁而唯美有力,场景轻盈而自然而然。因此,读这篇《又闻花香》,似乎在观赏一幅山水画,景物神韵之外,还有轻轻的点染,淡淡的留白,然而这点染和留白却是十分的珍贵。因为,在作文时,我们常常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如何流转自如地做到场景转换,在这个方面,笑威可以说给我们做了一个范例。从文章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场景转换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场景内容本身,而在于场景之间的过度语句,这些过度语句需要很精炼,并且带有象征的韵味。还有一种转换方法,那就是不必刻意雕琢过度语句,而只需将每一个场景的开头语写好就行,这个时候,切忌拖泥带水,而要凝练简洁,抓住核心,让语言不仅呈现出一个外在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象,还可以呈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或者情绪,这就需要语言具有双关性、象征性。此外,笑威这篇《又闻花香》,其纵向层次很深,花与人都在一定长度的时间内发生着变化,这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使文章不至于落入俗套。而在这里,很可贵的是作者做到了文气似断而实练,整篇文章如同一条纯朴可爱的手链,清新质朴,颇具小家碧玉之美。再者,文章语言很值得品味,笑威巧用短句子,却很吸引人,能够击打心灵。
墙角一抹青
文/张贺青
“咚咚,咚咚……”,窗户不停地被什么东西击打,狂风在肆意的咆哮,坐在院子里的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知道天要变,我赶紧钻回了屋里。关上窗,透过玻璃看窗外密布的乌云。心想,看来要有一场雨了。
“嗒嗒,嗒嗒……”雨说下就下,雨滴在地上跳动着,伴着那稍微冷冷的雨美丽的乐章,风也在伴奏,呼呼作响。坐在屋里,我好好欣赏这场初春的表演。
不一会儿,雨渐渐停住了脚步,风似乎也累了,屋外平常下来。我站起来,慢慢地跑出去,好奇地环顾四周。
哎呀,我看到,那树被敲击的已不成样子了,在那里俯着腰,它似乎是很累很累啦。还有周围的一切,雨后变得毫无生气,令我愈加沉闷,仿佛世界变得一片漆黑。而我,却想要寻找一处光亮。失望的我觉得无趣,便要转身回屋。然而在转头一瞬,我看到墙角那里仿佛有一道光。
好奇心促使我赶忙凑过去看,我仔细地扒开杂草,慢慢向前看。走上前,她似乎显得更加美丽。当我驱赶开离她最近的那窝乱草时,一朵鲜艳的小花红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将头再凑近一些,为了更好的一睹其芳容。
瞧,她的叶上似乎有一滴雨,可她却仍是挺立,直到雨落到地上,这时我似乎看到一片美丽的春天。与那棵树不同,它在雨的洗涤下竟然如此的娇艳。
不知不觉间,雨又下了起来,我还不想离开它。于是,我回屋拿了把伞,撑开,继续凝视着它,突然,一个灵动的小生命浮现在我眼前——小蚂蚁。它要去哪呢?我向更深处看了看,那里有个蚁穴,正好在那花下。
雨愈加凶猛了,可是那花却愈加坚强。而且它还在为这蚂蚁遮风挡雨,它的头无数次被打下,却又无数次地抬起。它在雨中变得越来越明亮,让我看到了美丽的春色,那蚁穴在它的庇护下无恙,没有被雨水冲毁,因为是它伫立在那里。那雨似乎非要与她争个高低一般,拼命地拍打,雨滴不停地摔在她身上,她心中似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身在劣处,仍要有意义,所以它始终没有倒下。
渐渐地,她的腰弯了下去,几滴雨连续击打,摁下了她一支臂膀,雨水落在了蚁穴上,此刻她便也安心了。
突然一阵狂风刮过,它倒了,倒得如此安然,悄无声息。
不过,我真看到了一抹美丽的春天。
【江一点评】
初读贺青的这篇《墙角一抹青》,我就被文章中心灵味道所吸引。读到一半时,我猜想这会成为一个喜剧,花依然挺立,蚁穴安然无恙。同时,我也开始怀疑这是否可能。但读到最后,我发现这是一个悲剧,花没有抵抗过雨,它倒了,倒得如此安然,悄无声息。我像这花一样,也便轻松的安心了,但心中却充满力量。是的,喜剧会让人怀疑,而悲剧,则会给人力量。从内容上说,这是这篇文章最惊世核俗的地方,花是美丽、善良、强大的象征,它让人赏心悦目,它让人心存良知,它让人充满希望。但是,在力量对比中,它没有赢,而是坦然的输了,输的竭尽全力。然而,这就够了。因此,贺青的这篇文章在内容的层次性上是极为突出的,它拓展了我们对美的想象与看法。另外,对于贺青这篇文章,我们还要注意到刻画细节的妙处,上文说这篇文章的层次深,而做到这一点的就是文章的细节刻画很值得称道,或者说这篇文章的场景转换是通过细节刻画完成的,比如开头的雨声描写,中间的树与花的对比,最后的蚁穴、雨水等,都给我们很强烈的画面感,这些画面之间形成很好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形象更鲜明,让主旨更突出。最后,还是要强调文章的语言,贺青的语言质朴而细腻,比如“渐渐地,她的腰弯了下去,几滴雨连续击打,摁下了她一支臂膀,雨水落在了蚁穴上,此刻她便也安心了。”用词平易,却深得其妙,让人得其形,会其神。
【江一点评】
当读到文章中的月时,我的心已经完全沉静了下来。如作者在文莫所说“莫骄,释怀。”月给我们的暗示,多数是思念家乡,怀恋亲友的,然而作者在文中却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动。并且,这种感动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之嫌。即未经瑕疵雕琢的月,何尝算得上完美的月;未经跌宕起伏的人生,又何尝会精彩。这是多么漂亮的一句话,没有想到一轮圆月竟然还可以给我们这样深刻的劝告与勉励,这真是十分罕见,又是十分珍贵的。作者对月的观察是仔细的,对月的描写是细腻的,“在那月的中央,竟嵌着几块青灰色的瑕疵。”这简单的一句话,对于本文来说,却有了扭转乾坤的力量,让文章的光泽与质感自然而然地从一种轻快的惬意转入凝重的沉思中,当然,实质上是作者情感、认知与心灵的变动。开始是取得成绩后的狂喜乃至狂妄,似乎这也不足够形容。这时的确需要一个什么,一个足以让作者淡定、平静下来的什么。那就是这轮圆月。而作者真的没有辜负这圆月,表现在作者用最美的语言来呈现这月,可以看到写月的文段,作者用心更加细致,用笔更加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