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自古喜欢玉石,它温润无瑕,纯洁美好,是君子的象征。汉字的世界中蕴含着怎样的玉文化呢?在甲骨文中,“玉”有两种写法,一种 一种简单,都取象于玉佩之形——把不同的玉石用绳子穿起来,佩戴在身上。从金文直至小篆,“玉”的写法才不断固定下来。

玉石洁白美丽,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许慎认为,玉是最美的一种石头,它有五种重要的品质:玉的色泽温润,有一种温暖的手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说的就是这种质感。仁爱是一种温暖和煦的状态,因此,玉有仁德。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一个有道义的人就像璞玉一样,凭借外在言行就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璞玉和他们都有内外一致的品格,因此玉有义德。玉能制成玉磬,敲击起来清脆舒朗,可以远远传开,有智慧的人产生的影响,就像玉磬的声音一样绵远悠长,因此玉有智德。玉质地坚硬,不能使之弯曲,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此玉有勇德。玉石虽然有棱角,却不会像刀剑一样刺伤别人,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虽然坚持原则,也决不会 别人的利益,因此玉有洁德。

仁爱、道义、智慧、勇敢、高洁,这些德行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君子形象。在玉的“五德”中,寄托着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汉字中就有许多以“”(斜玉旁)为偏旁的字。它们或是天然的美玉,或是 的玉器,这些字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名字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玉石的偏爱。

摘自《汉字就是这么来的》,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繁复 损害 巧夺天工

B.繁杂 伤害 巧夺天工

C.繁复 伤害 鬼斧神工

D.繁杂 损害 鬼斧神工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未经雕琢的名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B.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C.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D.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3.下列和“玉”相关的文化(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苌弘化碧

碧:青绿色的美玉

《窦娥冤》

元曲

B。

完璧归赵

璧: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C。

蓝田玉暖日生烟

蓝田:有名的产玉之地

《锦瑟》

李商隐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玉石:把美玉当成石头

《阿房宫赋》

贾谊

A.AB.BC.CD.D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教育部消息,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HSK等中文水平考试的达到4000万人次。中文已经成为世界语言,是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在所有人欣喜于“中文越来越国际化”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自己真的已经学好中文了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当我们欣喜于科技进步带来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表达越来越趋向去文字化,白纸黑字正走向边缘。随着用键盘打字而非手写的日常化,年轻人的书写能力在下滑,简单的词汇书写时挠头皮成为常态。尤其是随着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原有的遣词造句在部分人生活中成为记忆。写信交流已不知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一项调查表明,有4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而70%的人称他们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视频化、语音化,使得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被淡化。年轻一代对网络热词如数家珍,曾有一段网络视频:一群年轻人在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结果接上的成语都是“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十动然拒”这样的网络成语,而传统意义的成语却说不上几个。还有些年轻人在学习中重视英语超过中文。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得缩略、替代形式代替以往用词规范的现象,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能力上的问题,必然会演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我国也在中文使用规范中出台了许多文件,但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要把中文作为民族身份的要素来守卫,从而产生自豪感、责任感。

取材于《别忘守好自己的母语之美》(江帆)

材料二

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语言日渐粗鄙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自古以来,语言都是讲求高雅、追求诗意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诗妙句进入日常生活的范例。中国文学也不例外,诸如以“围城”形容婚姻。鲁迅先生创造的经典也有很多成为生活中的比喻,我们说一个人“阿Q”,指他的精神胜利法人格,说一个人“祥林嫂”,代称絮絮叨叨让人厌烦的倾诉。古典诗歌这样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汉语。

语言从来是发展的,我们也没必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佛经翻译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她”字,将对女性的称谓从伊伊侬侬中解放出来;清末民初大量的翻译词,如“化学”“服务”“组织”“政府”等的进入,都促进了汉语变革。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其中好些词汇很有创意。“萌”字表达了汉语之前没有的意味,十分生动贴切。用拼音打字“妹妹”,MM,意外出现一个新词“美眉”,用来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逊色于“豆蒄”。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美的表达,确实到了一个紧要关口。面临网络上的巨大挑战,方块字亟待筑起新的长城。雅言当然不是“脑残体”“火星文”,不是“愛祢狠殇”这样的文字组合,亦不是绕来绕去的甄嬛体。在网络时代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对过于随意化的网语胡言予以自我修正,是每一个在网上码字的中国人的天职。

取材于《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杨克)

材料三

网络用语和外来语的日渐盛行,是近年来汉语界引人注目的两个热点。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因为收录了200多个字母词而引起了争论。

应该说,任何一种语言的生命力都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维持并焕发出来的。片面地强调规范化而拒绝新的要素破土而出,会遏制语言的进步。但是分歧在于,语言文字是否需要监管?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针,是否就能收优胜劣汰之效?笔者认为,语言文字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监管,而在当前,语言文字事实上是缺乏有效监管的。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要想健康发展,不能寄托于自生自灭的过程,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自净化、自调整和自适应的能力。监管的责任本来是明确的,应该由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来管。对于网络用语和其他各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应该分三种情况:对于其中合理的成分理应明文颁布以纳入规范,而对于那些具有流行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行为,应该明文禁止,第三部分(也许是大部分)则可以暂时不作干预。语言需要强调规则,但是现有的秩序应该允许冲击。制定规则要持谨慎态度,对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词典没有规定的部分,应该允许试探,但是一旦明确规定了,作为教学、出版物和传媒,就应该严格实行。

沈建华先生在《词典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一文中说得不错:“要相信,语言生活中自有秦琼和尉迟敬德哼哈二将,不倦地守护着汉字的健康与活力,捍卫着汉语言的核心部分,它的使用规则与秩序体系。”但是他没有说明,谁是语言文字生活中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如果不是你,也不是我,把使用汉语的任何人都排除在外,难道汉语仍然能够健康发展吗?应该说,每一位汉语的使用者都有发言权,特别是那些汉语的使用和理解水平较高的人们,更有责任像秦琼和尉迟敬德那样站出来把守大门,捍卫汉语的优良传统与时代活力。

在汉语文的“允许”与“不允许”之间有一条界线,应该通过辩论把这条界线划清楚,而不是通过我指责你“违反了《语言文字法》”,你指责我“思想僵化”“逻辑混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在不同观点的辩论中寻求真理,这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如果大家都置身事外,只怕终有一天,“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

取材于《谁来守护汉语文》(浦家齐)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文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但是我们的表达却越来越趋向去文字化。

B.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这导致原有的遣词造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记忆。

C.有40%到7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唐诗宋词却早已忘在脑后。

D.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能力有可能会决定中华文化是否传承。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网络语言,没有必要视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

B.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有很多词汇很有创意,十分生动贴切。

C.在创新幽默风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没有必要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

D.语言文字需要监管,对于那些具有流行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就应该明文禁止。

6.结合文章的观点,下列网络语言不需要被严格监管的一项是( )

A.美眉B.逗比、逼格C.神马D.杯具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训俭示康①(有删节)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相关链接: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③,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①林放:鲁人。②易:仪文周到。③纯:黑色的丝。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④泰:倨傲。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羞赧弃去之 去:丢弃

B.吾不以为病 病:疾病

C.枉道速祸 速:招致

D.人不堪其忧 堪:经得起,忍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入,问其所来/若属皆且为所虏

D.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B.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C.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D.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0.下列各句中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的一项是( )

A.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B.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C.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D.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司马光写给儿子的训诫文,作者谈节俭的好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B.文章首先从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喜奢华说起,然后对当时世俗趋向奢靡浪费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C.作者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目的是从理论上说明“俭”与“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他说理透彻,反复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13.同样是赞成节俭,孔子对待“俭”的态度有何特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定风波·暮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所做。②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承豪放一脉,清健雄奇,本词就是一例。

B.上阕侧重抒情,在“茶瓯香篆小帘栊”冠以“唯有”二字,最见精妙,诗人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

C.下阕词人转笔绘景,“卷尽残花风未定”原是词人透过“小帘栊”所见,风卷残花的景象引出后面的感情。

D.全词情景交融,回环扣合,以喻开篇,赋春以性灵,以老少张目,寓情于景,自见机杼。

15.鉴赏上阕的表现手法。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⑵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的润泽喻指女子年轻貌美。

⑷ 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树如诗

王剑冰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⑧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宇,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

⑨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一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⑩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据说,它每天都能吸入两吨山水。

⑪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

⑫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也具有普遍意义。丁肇中带着家人远涉重洋,一次次来看大树的故乡,他对他的儿子说,别忘了,你的根就在这里!

⑬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它的四周,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

⑭老银杏树,它有时是沉默的,有时是喧哗的。它与夜融在一起的时候,夜有时也会恍惚,恍惚这是更深的夜。夜深人静时,它会发出声音,那声音似沉吟,似低吼,似长啸,又似雷霆。我说那纯粹是它夤夜飞翔的气韵。

⑮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比如让一个少妇在某场雨中站立其下,让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感兴趣地打量它,而后围着它转,一抱抱搂过,一把把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过,最后出现那个“七搂八拃一媳妇”(注)的故事。

⑯好在是一个媳妇,若是一位少女,故事或可发生反转。一棵让人愉快让人值得托付的大树,一个满腹文墨的少年与一位琴书俱佳的佳丽,在一场一直不停歇的雨中相遇,雨与树还有这一拃让他们有了目光与心灵的交流。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

⑰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我稍后问其中的一个,可知道“毋忘在莒”?他自信地点头,并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

⑱菩萨在树下打坐,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有着安详的佛光。地上的叶子多了,翻涌着发出海样的声响。

⑲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谁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以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

⑳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

(选自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注)“七搂八拃一媳妇”: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避雨,想要测量一下树的周粗,他做了一个标记,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拃到一个避雨的小媳妇身边,巧妙地把小媳妇当成一个计量单位计算了进去。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莒县浮来山一棵树龄达四千年的老银杏树,作者的思绪跨越古今,文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章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高”与“大”,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它的历史久远。

C.作者认为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如果是与一位少女在雨中的银杏树下相遇,那么就有可能是个美好、浪漫的邂逅。

D.第⑰段,从“有序”“高声朗读”“自信地点头”等一系列描写,看出这一群生在莒地的孩子的确“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

E.文章结尾作者用“辉煌”描绘银杏树,并将其比作大鹏和诗篇,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与景仰之情。

19.鉴赏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20.第⑤段说老银杏树“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又说它是“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这样写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21.文章的题目是“好树如诗”,通观全文,这棵老银杏树“好”在何处?

22.“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试从文章之外举一“有着精神之光”的人,并就其“心中的大树”做不少于100字的说明与点评。

七、语言表达

23.下文是李明为爷爷六十岁的生日寿辰写的贺词,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或不准确。请你帮助他找出四处不得体、不准确的内容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用语得体,语体风格一致。

时光荏苒,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快到您的古稀寿辰了。回顾您这半辈子,为子孙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和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这让我们大受好处。在您的生日来临之际,惠赠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您身体健康,生活顺心,万事如意。

①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24.《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贾雨村之口提到“正邪两赋”之人。所谓“正邪两赋”即“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而这正体现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真实立体与复杂丰富的特点。

班里要举办主题为“我看名著人物”的读书交流会。请你从《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释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要求:写出人物的名字,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九、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李汉荣曾说:“我一伸手,一张口,就享用着大自然,就占有着无数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我也在享用着。我至少在享用这木头制成的床以及这棉被毛毯,而这都不是我创造的;我同时在享受这和平宁谧的环境,而此刻,守边的军人正穿过一片丛林蹚过一条冰河……

难道活着仅仅是享用?如果不是享用,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听见万物都在默默地启示我——

蚕说,用一生的情丝,结一枚浑圆的茧;

树说,为荒凉的岁月撑起一片绿荫;

煤说,在变成灰烬之前尽量燃烧自己;

野花说,让你的生命开一朵锦绣的花。”

正值最美好青春年华的你,认为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A

2.B

3.D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繁复:繁多而复杂。繁杂:繁琐而杂乱。事情多而且杂乱。语境要和“简单”对应,填入“繁复”。

第二组,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一般指对物或对人精神的一种伤害。伤害:指试图用冷嘲热讽去伤害他人,不法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一般多指对人身体方面的损伤。语境是“别人的利益”,填入“损害”。

第三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语境中已经有了“它们或是天然的美玉”,填入相对应的人工制作的玉器,即“巧夺天工”。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错误,搭配不当,改为“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排除AD;

“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语序不当,应该把“它”放在介词之后,即“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排除C。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阿房宫赋》作者贾谊”错误,《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故选D。

4.A

5.C

6.A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表达绝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尤其是随着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文章中是说“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而非“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表达绝对;“这导致原有的遣词造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记忆”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有的遣词造句在部分人生活中成为记忆”可知,是“部分人”,选项扩大了范围。

C.“有40%到7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有4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而70%的人称他们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可知,“承认经常书写错误”的是“40%的中国年轻人”;“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是“70%的人”。

D.“中文运用能力有可能会决定中华文化是否传承”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文运用能力上的问题,必然会演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大问题”可知,不是“有可能”,而是“必然”,因此,将必然说成或然。

故选A。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没有必要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可知,原文强调“不能忘记借鉴”,而非“没有必要”。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根据材料二“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可知,对“逗比”“逼格”需要监管;

C.根据材料三“'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可知,对“神马”也需要监管;

D. 根据材料四“'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可知,对“杯具”也需要监管。

故选A。

7.B

8.A

9.D

10.C

11.D

12.(1)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2)但是(只不过)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

(3)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就可以走正直的道路。

13.①孔子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②孔子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③孔子对待节俭的态度灵活。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B.“吾不以为病”的意思是我不把(这)作为缺陷。“病”:缺陷。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都作介词,把。

B.“之”,代词,这;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

C.“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是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句中的两个虚词“也”表判断时处于句末,所以两个“也”后要停顿;“俭德之共也”和“侈恶之大也” 都是判断句,且句式对称,“俭”“恶”分别作“德之共”与“恶之大”的主语,连个主语之后都可以停顿,所以排除B、C项。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的意思是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省略主语“共”,“言”作谓语,“有德者”既作“言”的宾语,又作“皆由俭来”的主语,所以“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中间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A.这是司马光父亲在世时,当时士大夫人家招待客人的食物和食器,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

B.说的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节约的好处,不是说司马光的,当然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的品格。

D.说的是鲁公,而不是说司马光。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错,司马光举宋初身居高位的李、鲁、张三人厉行节约,保持勤俭作风的事例,与近年风俗侈靡的习惯对比,赞叹大贤们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突出近年风俗侈靡的程度重。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耻”,以……为羞耻;“恶”,不好;“足”,值得;“与议”,S省略句,跟(他)谈论。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顾”,但是,不过;“奢”,奢侈;“之”,的;“难”,困难。

第(3)句关键得分点为:“寡欲”,少贪欲;“于”,表被动,被;“役”,役使;“直道而行”,走正直的道路。

参考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世代都凭借清白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参加)闻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毋宁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这一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即使是居高位有权势的人不能禁止,难道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作为清高有名望的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不隐瞒实情,越发器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张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哪里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体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相关链接:

孔子说: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一间简陋的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颜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雍也》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当做天上的浮云。

——《论语·述而》

放见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啊!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从办理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沉痛悲哀地悼念死者。”

——《论语·八佾》

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做,是节俭的方式,我遵从大众。在堂下见礼叩拜,是礼制;如今改在堂上见礼叩拜,那就显得傲慢。虽然违反众人,我还是坚持堂下见礼叩拜。”

——《论语·子罕》

14.A

15.上阕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衬)的手法。用“酒浓”比喻“少日春怀”,以“病酒”比喻“老去逢春”,用“少日”与“老去”作对比,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落寞与凄凉。

16.①结合“老去逢春如病酒”可知作者为年老体衰、仕途失意感到落寞凄凉;②结合“试问春归谁得见”可知表达了为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春、孤寂之情;③结合“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可知表达了自我开导消解愁怨的乐观豁达之情。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本词就是一例”说法有误,本词风格应为婉约,不是豪放。

17.不尽长江滚滚来 而人之所罕至焉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罕”“焉”“沃若”“跬”“至”的书写。

【点睛】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8.BE

19.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想象(用典)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银杏树的“硕大无朋”“定力无限”和“磅礴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老银杏树的惊叹、赞美之情。

20.不矛盾。第⑤段承上启下(过渡):前写老银杏树的“崇高与辽阔”,突出它外在形态的雄性之美;后写银杏树对文化的滋养和生命的孕育,展现其内在气质的母性特点。

21.①作为沂蒙的映衬,日照的地标,既高且大;②能够滋养精神、信念与文化,孕育新的生命;③作为生命的启示,怀抱热情与自信,展现无穷力量和蓬勃生机;④是一部活的历史,见证着古老与文明,不屈与强大;⑤具有地域特征,也具有普遍意义,展现了希望与力量;⑥有时自然又生活,使青春焕发美好,让生命享有激情;⑦作为文化自信的象征,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心的感染。

22.钟南山:他“心中的大树”就是对人民的爱。他两鬓斑白,虽年近耄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他就是钟南山院士,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应该是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历史久远,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它的“高”与“大”。

E.“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错,文章题目是“好树如诗”,开头写到“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应该是分别和开头、题目相呼应。

故选BE。

23.①“日子过得真快”改为“日月如梭”

②“古稀”改为“花甲”

③“半辈子”改为“半生”

④“惠赠”改为“奉上”

⑤“好处”改为“裨益”

24.贾府的仆役焦大。他是宁国府的老仆。从小跟宁国公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着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他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0)

相关推荐

  •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宇宙也有"高速公路" ●李明涛 ①据国际学术期刊 ...

  •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小语段组合阅读专练(附答案)

    小语段组合阅读专练 二十一.[2020·石家庄十八县区联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一]天难生于才①,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 ...

  • 初中第153天

    每天一道题,让我们一起在朋友圈打卡,提高自己的水平! 关注我们!成为学霸!改变命运! 欢迎您加入我的星球 180元问一年 每天只需不到0.5元 帮你答疑解惑 尊享VIP服务 七年级 选择填空 Plea ...

  • 2021届高考语文小题训练5:语言文字运用 文言文阅读

    绝密★启用前 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限时训练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5分 命题人:喻玉   分享:吴林艳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 ...

  • 2021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01年,严复完成翻译亚当·斯密的名著<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在此二十年之前, ...

  • 2021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一向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滋养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_____的丹青 ...

  • 2021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热爱喝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包括古英语 ...

  • 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初王士祯(   )的红桥唱和,使扬州红桥名扬天下,而从红桥泛舟至平山堂,在当地可谓一条经典游览路线.平山堂作为人文名胜 ...

  • 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中国的嫦娥四 ...

  • 2021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促使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发生变化,阅读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选择的多样化导致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 ...

  • ​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亚文化"是个舶来品,上世纪传入中国.人们惯用"抵抗-收编&quo ...

  • 2021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相随,它们勤劳忠实.憨厚驯(xùn)良,犁田耙(bà)地 ...

  • 2021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1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有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别人在一步步向成功迈(mài)进,自己却碌碌无为,该怎么办?请告诉自己, ...

  • 2021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金山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21年4月 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