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酷爱米饭却长寿,悉尼大学研究:老年人应多吃碳水少吃脂肪

你是不是连米饭都不敢吃?

很多人在说生活中都认为米面等碳水是导致变老变胖的原因,所以开始有意识的节食控制,但是近期科学却给了我们一个完全相反的解答:高碳水饮食或许能够降低健康风险。

高碳水饮食能降低健康风险吗?

营养素是我们饮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主要是指糖类,例如:面点(馒头、面条等)、谷物(米饭、糯米等)、根茎蔬菜(芋头、红薯等)。

近期悉尼大学发表的一项基于全球103个国家和1879个预期寿命样本的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健康风险和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重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的Alistair Senior博士介绍:“在婴儿期(生物早期)时候,主要通过脂肪和蛋白质进行供应(分别占能量的40%和16%)身体所需能量,风险相对较低。“

但在老年群体中,要逐渐减少脂肪摄入,转化为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这样健康风险会下降。Senior博士说:“人们看到不同营养物质的供应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使50岁以上的人的健康风险降至最低,对于老年人来说,碳水化合物的高供应量显得很重要。”

在《孤独的美食家》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搭配:米饭、拉面搭配饺子,这样的“碳水大餐”在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可以说是相当常见。

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喜食碳水的日本的确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寿命高达83.7岁,是世界上知名的“长寿之乡”,这是为什么呢?

根源不在于补充碳水

这样的结论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似乎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健康膳食的认知。但事实上,该项研究与目前推崇的饮食方式并不是对立的,碳水只是成为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并不代表日常饮食就要成为“碳水收集器”。

从科学上来讲,一直以来科学界都将地中海饮食视为健康饮食的代表,这种饮食方式主张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等等,最后才是谷物和碳水,讲究健康、简单以及清淡。

以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Sinclair博士为首的科学家则更为激进,他们主张采用间断性断食来保持健康。Sinclair博士认为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慢性炎症的发生,2018年其在接受采访时称,利用他的方法,通过健康检测设备测出,从生物学的角度他目前不是50岁,而是31.4岁。

除了日常的饮食限制之外,他还会额外补充一种维生素衍生物,这种物质存在于西蓝花、毛豆等蔬果中,但每100g至多含1mg左右,人体的补充剂量可谓“微乎其微”。但在他的实验室中却发现给老年生物补充一周后,在内环境稳态、肌肉健康等关键指标上,与年轻生物就有着相似水平,其后相关的论文相继在《自然》《细胞》等杂志中刊发。

事实上,这种方式早已有之,保持高碳水饮食仍旧长寿的原因或许就在于热量限制,冲绳是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密集的地区,科学家研究当地饮食发现比起日本其他地区居民,其膳食热量要少11%左右。

相较于热量限制和高碳水饮食,维生素衍生物似乎更受到关注,2016年日本就曾进行商业化探索,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内基因港也于2017年开始进行此类物质的定向酶技术生产探索,目前市场供给八成被其所占据。

长寿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过程

瑞银(UBS)的调查报告中称,十分之九的投资者已经在调整其财务计划和消费习惯,以适应未来可能产生的有关医疗和应对机体退化的费用,资产在100万美元至200万美元之间的人也愿意为健康而牺牲财富自己一半的资产。

悉尼大学的论文可以说给出了新的观点,但仔细研究其论文能够发现,其论文是根据经验数据总结所得到的结果,并非来自一手实验数据,虽然是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从科学角度上来说似乎仍旧缺乏一些依据。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健康饮食中首要一点就是低钠,居民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左右,做饭的时候可以少放些盐。其次用杂粮代替精粮、多吃水果、老年人适当减少脂肪摄入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事实上,对抗时间侵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证实能够应对机体退化。

据京东健康大数据透露,应对机体退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搜索项目,拥有定向酶技术的基因港就是其中一个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生物制药企业,该公司此前也曾被东南亚LAZADA平台引进。

除此之外,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机共生、端粒技术等均有长足进步,突破海夫利克极限难道就在我们这代人中实验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