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岁月的痕迹】◆闫敏哲
作者简介
闫敏哲,陕西西安人,笔名阿哲,《青年文学家》理事,中国西部散文文学会会员,《齐鲁文学》签约作家,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中国文艺家》、《参花》、《齐鲁文学》、《满洲里日报》、《知识经济》、《纳税》、《今日财富》、《秦川文化》等各报刊杂志。
岁月的痕迹
青白的月光冷冷地照着院子,香椿树下,看家的阿黄在院子里悠闲地转着圈圈,女儿像个虾米似得,蜷缩在温暖的被洞里,裹紧被子的四角,但怕那只黏人的猫咪会钻进她的被窝。
年轻的母亲,给孩子做的棉衣棉裤很厚实,袖子和裤腿是可以立起来的那种,被她用来压实在两个孩子的脚下,那只猫在炕头打起了呼噜,孩子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香甜。
屋子的两端都有窗户,一扇对着前院,一扇对着后院。
窗外突然“咣当”一声巨响,惊得打呼噜的猫,弓着身子弹跳而起,呲溜窜下了炕,只听自行车脚踏板带着链子,急促地“啪嗒啪嗒”一阵空转。
木门“嘎吱”一声被推开,清冷的月光顺着门缝挤了进来,母亲急忙开了灯,“回来了”母亲问,“没卖完”,父亲答非所问。竹竿上挑着一长串,被压扁破损的没卖出去的灯笼,自行车在门口不小心倒地,加剧了这疲惫的身影,自责的脸。
披上棉衣,母亲满含笑意地说着:“么事,么事”,急忙下炕点火,锅头前“噗嗒噗嗒”拉起了风箱,给父亲烩了一大老碗,油泼辣子的浆水玉米搅团。
女儿趴在卷成一个洞的被窝里,父亲从怀里掏出了精粉蒸馍,在女儿的眼里,那是天上云彩一样白的蒸馍,不是拉嗓子的玉米面,是可以一层一层揭开吃的,满嘴浓浓麦香的蒸馍,还有用油纸包裹着一包,颜色诱人粘满了芝麻,散发丝丝甜味的点心,父亲递给女儿的是满脸的幸福。
睡得实在,怎么也摇不醒的弟弟,小女儿用脚蹬了蹬弟弟厚实的花被,只见小小的脑袋跟着翻个身,又沉沉地睡去。
夜深的炕头,父亲母亲开始修补那残缺的灯笼,云子印制版,有着祥云蓝天的图案,那是父亲一刀一刀精心雕刻出来的,拉着手钻的父亲,在给灯笼底座打孔钻眼,滚圆的灯笼腰围上,母亲给穿它上了鲜红的绫罗绸缎,剪了无数窗花的剪刀,此时剪下的双喜字,被贴到灯笼骨架的云端。
夜色里,前院后院透着这屋里的暖,月光下的树梢上,挂满了麻黄的暖光星点。
朦胧的白渐渐地出现,木门嘎吱一声,被从里面打开。是年轻父母早起的身影,自行车又被披挂上阵,高挑的竹竿上挂满了滚圆的红灯笼,车头也被挂得满满。
背着干粮的父亲,一条腿从空隙轻轻地迈过车大梁,屁股搭上自行车座,顺势蹬起浑身自带响动的破旧自行车,被灯笼簇拥着骑出了前院,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堆招摇的灯笼,影影绰绰地移动飘远。
晨,起雾了,乳白的雾弥漫在前院后院,窗前没有叶子的干树枝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争执的不可开交,两个孩子醒了,年轻的母亲早以给孩子暖好了棉衣棉裤,还有那父母一口没动,留给两个孩子的云彩一样白的蒸馍,粘满芝麻的点心。
这日,天还没黑,就听轻脆的自行车铃声在院外响起,浑身都响的自行车一路欢唱着,高挑的竹竿上没有牵绊,在自行车后座上空荡漾着。
“卖了,全卖出去了”,母亲激动的明知故问,阿黄摇着尾巴蹭着主人的裤腿,被母亲给穿得像个棉墩子似的一对儿女,蹦跳着,一高一矮,哈哈地乐着也奔向了自行车。
夜色里,透着灯光的屋子,炕头地上又摆满了做好的灯笼,母亲高兴的跟父亲说着,“碎女子今天会剪双喜字了.......”,做灯笼的日子,这对年轻的父母时常披星戴月,没日没夜地忙活。
在这女儿甜甜的梦里,只盼晚归的父亲,骑着那会唱歌的自行车,不要带回一个灯笼,只有那高挑的空竹竿,让它欢快地荡漾在车后,一路响着清脆的铃声,让那蓝绿云子红绸缎,腰身滚圆的灯笼,在正月十五的前后,被买走的人家,全都高高的挂在别人家的大门口。
窗外,月明近月圆,屋里再没有多余的灯笼,自家门前也挂起了一对红灯笼,被窝里暖暖,棉衣棉裤被母亲压实在脚下,厚重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