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能够过好日子的人,都懂得万事朝前看
“不管多重的伤,终究是要把腐肉挖了,伤口敷上药,医得一点疤痕才没有,才好。”
——为小公爷痛心又希望官配赶紧成婚的古典君
最近,要问哪部剧最火,肯定要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
虽然前期的台词中出现了不少语病,节奏比起其他剧又显得慢,
但还是凭着对宋代家庭生活的还原以及相对写实的情节,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斗茶、焚香、插花、投壶、打马球……
宋朝生活的精致和精彩扑面而来;
繁华的汴京街道,开阔的汴河码头……
颇有《清明上河图》的味道;
曾经活得小心翼翼,近来扮猪吃老虎的女主盛明兰;
曾经有点瞎,近来“真香”的男主顾廷烨;
“其苦不堪说,其痛难言停”的小公爷齐衡;
“情深不能自抑,柔弱不能自理”的白莲花组合;
“软饭硬吃”的孙秀才;
一个比一个偏心的“渣爹”
……
呈现出的百态人生,让人忍不住地反观现实的生活。
01
谁的人生
没经历过意难平
看剧到现在,最让人意难平的,莫过于明兰与小公爷被门第被现实掐死的初恋。
一个是五品官家的庶女,一个是国公府的独子,感情还没开始,就要面对齐大非偶的结局。
“小公爷就像雄鹰一样,雄鹰矫健,是飞在崇山峻岭上的,我是屋檐下的雨燕,远远看他几眼就是了,既然没有生在一个窝里面,就不指望能与他同行。”
可是,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尤其是对方还将整颗心捧在你面前。
当齐衡不顾母亲阻止,再三表示非明兰不娶;明兰不顾声誉受损,选择信他、等他。
“他说能,我们就再信他一次。”
“他若罢休,我就罢休。他若向前,我就向前。”
……
谁也没想到,最终等来的却是齐衡娶县主的消息。
县主的父亲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一家人仗着权势,以国公府和盛家的安危作要挟,齐衡不得不从。
“其苦不堪说,其痛难言停”,齐衡悲极而泪,伤极而笑;
“我也知道他是有苦衷的,这不怪他”,明兰虽懂但还是忍不住伏案大哭。
像不像滚滚红尘里,那些努力过却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
不是不爱,而是夹杂着太多的现实考量,不得不分开。
02
抱着回忆生活
不过多添几笔辛酸
想起了王献之。
琅琊王氏的显赫出身,王羲之的小儿子,天生的好容貌,粉丝遍地的书法名家……
王献之的一生,从来都是让无数人艳羡的存在。
然而,当他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仍然对一件事耿耿于怀。
“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和郗家女离过婚。
郗家女,郗道茂,他的元配夫人。
这句话,也是他的遗言。
他与郗道茂年少相识,情投意合;即使面对女儿的夭折,也没放开彼此,一起面对,一起走过伤痛,一起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的王献之《中秋帖》
本以为牵手到白头的幸福,结果在半路里杀出个第三者——东晋简文帝之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这位公主爱慕王献之已久,前夫是权臣桓温的次子桓济,桓济兵变失败后,公主趁机离婚重获自由身,然后就对王献之展开了猛烈追求。
王献之自是不答应,为了打消公主的念头,甚至用了自残的方式:用艾草烧伤双脚,变成瘸子。
但公主实在太执着,除了让太后皇帝施压,还不屈不挠地表示:不管王献之变成什么样子,她都要嫁。
当时已明显式微的王家,已经不起太多折腾。
被逼无奈的王献之,最终还是屈服了,与郗道茂和离,娶了新安公主。
▲唐寅 《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都说王献之很苦,在一封无头无尾、没有落款,不知道有没有寄出,被人称为《奉对帖》的信中,王献之说:这种无尽的痛苦,大概要等到断气那天才能结束。(”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甚至去世前仍念念不忘地说,“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可谁又知,王献之还能与公主相敬如宾,还能与红颜知己桃叶再传佳话;而郗道茂,只能回到郗家,早早便郁郁而终。
▲王献之《 奉对帖 》拓本
喜欢一个人,仅凭努力怎么足够。再多的爱,都不如对方好好活着,幸福的活着。
守着回忆过活,不过徒添辛酸罢了。
03
万事朝前看
才不会错过幸福的可能
幸好,这是部奔向幸福生活的剧。
“眼睛是长在前面的,本就应该向前看的!来这世上一开遭,本就是要好好过日子的。”
爱过,哭过,努力过,日子还得过。
明兰送还了齐衡的信物,开始新的生活。
而剧里这一点做得最好的,当属顾廷烨。
渴求父爱,父亲除了打骂完全不和他沟通;生母是商户女,因万贯家财被顾家骗婚,竟还因出身被视作耻辱。
当母亲对待的继母,对他好只是为将他惯坏,好给弟弟腾出继承权;当作知心人的红颜知己,一心想的是怎么入侯府,实现阶层跨越。
父亲身死,他被众人合伙算计逐出家门;稍显落魄,红颜知己就开始偷偷典卖财物,还带着他的儿子跑路;再加上科考被皇帝亲自除名,断了科举进仕途的可能……
顾廷烨的前半生,一个惨字不足以形容。
换作是旁人,大概要喊声“老天为何如此待我”,然后一蹶不振,怀疑众生。
顾廷烨却不是,路见不平,依旧拔刀相助;江湖漂泊,不减潇洒从容;明白了“自己是什么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人”后,更是为了女儿毅然投军,谋个前程。
不自怨自艾,不沉溺于伤心,被生活打击看清真相后,依然对世界怀有善意,对未来充满希望,活得风风火火、热气腾腾。
这样的人,靠自己拼出了奇遇,找到终身幸福,实在是水到渠成。
04
万事朝前看
也是放过自己
在网上,大家应该都看到过一篇名为《寒窑赋》 (也称《破窑赋》)的千古奇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传言,出自北宋状元宰相吕蒙正之手。
虽然这是篇伪文,但吕蒙正却实打实住过破窑。
《寒窑赋》部分
而与印象中出身贫苦人家不同的是,吕蒙正实则富贵人家出身,祖父、父亲官职都还不算小。
为什么沦落到住破窑?
只因他也有个“渣爹”,宠妾灭妻,将正妻嫡子逐出家门。
(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知否》里的“渣爹”那么多,其实也是有依据的)
恨吗?
考上状元入仕后,吕蒙正将多年来对他不闻不问的父亲,接到身边奉养,和母亲同堂分屋。
有人道吕蒙正宽宏大量,有人说吕蒙正沽名钓誉。
而后来的一件事,则足以说明吕蒙正为何这样。
那时,吕蒙正刚升职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上任第一天,便听见有人暗里嘲讽“这小子也配当参知政事?”(此时吕蒙正才37岁,满朝文武里实属年轻)
身边人想要追查说话那人是谁,被吕蒙正阻止。
“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正是这种气度,吕蒙正在朝中名望极高,一生三次为相,并加授国公一爵。
太把一件事放在心里,终会成肉中刺,而扎疼的却是自己。
有些事不计较,不是原谅而是算了,是终于学会了放过自己。
05
过好日子
要懂得万事朝前看
林语堂说:“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
就像作为观众的我们,虽也会为明兰、顾廷烨曾经的委屈而不忿,却只会将这些当作是生活对他们的磨练。
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会平安走过,然后携手相伴,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换成现实中的我们,遇到一些委屈、不安时,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练?
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次契机呢?
万事朝前看,才能放过自己;
万事朝前看,才不会错过再次幸福的可能。
毕竟无论是剧中的角色,还是现实中的我们,
其实都是为了好好过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