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风水入门篇(六)风水学必须悟道的基础物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上,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离开了理论基础,该学科就成了“无源之水”;离开了物质基础,该学科就成了“空中楼阁”,难免滑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什么是物质?列宁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对风水学物质基础的探讨,旨在阐明,风水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物质”这一“客观实在”的基础上的,有其独特的客体,具有唯物主义属性。
风水学物质基础的表现形式,是山水、建筑物及周边环境这些物质所发出的“气”,也包括日、月等天星所发出的“气”。
一、气的本质是物质
气,有些看得见感觉得到,更多的则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因此,气的本质是物质,而非精神类的东西。
(一)气之概说
在我国思想史上,元气学说源远流长,元气是中国哲学中化生万物的宇宙本体,元气自然学说的核心,是指“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而元气是物质的。元气的物质性揭示了“气”的唯物主义属性。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先哲认为“气”构成万物,为万物之本原。天生于气,地生于气,人生于气,万物皆生于气,它们有着共同的本原。
古人对物质的概念绝不象机械唯物论那样,一定要亲眼看见,亲手摸一摸才算数,才承认。而是把物质分成二部分:
一部分为“有形”的物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一部分为“无形”的物质,称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
这样,“形”与“气”就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论气·形气》篇中说,“有形必有气”,“以为形矣而有气”。
在上世纪,前苏联科学家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微轻粒子场”理论,认为一切物质的周围都有一种看不见的雾状场,而且物质之间、人与物质之间的这种“微轻粒子场”,还会互相作用。这正好与宋应星之论相符合。
清末民初的杭辛斋在其《读易杂志》中提出了自己对“气”的新见。他说,“《周易》上言光言气,都不是泛指光明与气象,皆以物理上说的光与气有关。光分两种,一种可见,一种不可见,X光即不可见之光,或称射线”。杭氏的恍然大悟,把中国玄之又玄的气,推上了科学的殿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也有了依据。其实,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光,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以及杭氏所谈到的X线,β线以及Y线等,都属于“微轻粒子场”。
随着量子论、量子力学以及量子场论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量子”就是基本粒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又发现比“量子”(即粒子)更小的“夸克”、“轻子”,而且还认识到,应该还有更小的“超微粒子”。人们估计,现代科学一旦发现“超微粒子”,这个超级微观的微观,已经由“实”变得越来越“虚”,趋近于“虚无”,恰好接近先哲“万物本原为气、为道”,从“虚无”(无极)生一气(太极),一气生三才的观点,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
实际上,国外有的科学家,在寻找“超微粒子”过程中,已经把眼睛盯上了中国古代之“气”的概念上。而且东方人气功和特异功能者在“功能”状态下发现的“气”,据说比“基本粒子”还要微小,有的将其命名为“华子”,有的叫“龙子”,用科学界的语言,应该就是“超微粒子”。
据获得1978年诺贝尔奖的两位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彭亚齐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气”,是一种频率为4080兆赫的超微粒子,是场,是电磁波,是来自太空的微波辐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诞生在天地之始,有一定能量,所以,它是万物之母。他们认为,光中有气,气中有光,光气一体。气是看不见的光,光是看得见的气。光与气,本质上是同一事物,只是名称各异。所以,气与电磁波是不谋而合的。
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里面的一颗行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体是个小宇宙。宇宙里各星体均有微波辐射,人体也有微波的接收和辐射功能,只是一般人这种微波辐射很弱, 经气功练习后则可加强。有人从气功师身上测到了8毫米波长的微波辐射信息。所以,天体和人体与生俱来就有微波的接收和辐射功能。
总之,风水学研究的“气”,是超级轻微、接近有无之间、实虚之间的物质,并非精神之气,更非虚构的子虚乌有之气,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气是风水的核心
气,是以超微物质为基础的,具有物质属性;气,又“冲气以为和”(《老子》),因而又具有运动性。气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气”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属性。
风水学研究的是气,气是中国风水学的核心。有人云:“如果风水师能识气,他便懂得了风水的全部”,“风水是找气的艺术”。1987年出版,而且一版再版的美国罗丝巴哈《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精辟地指出:“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并断言说,“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
风水学说认为,风水之“气”与人体之“气”还会相互影响,山、水、道路、树木、建筑物、太阳、月亮等均有“气”,这种“气”会影响人的“气”。地师的任务一是找到吉利的风水之“气”,使该宅墓阴阳平衡,气行顺畅;二是该宅墓的风水之气能与人体之气协调和谐。因此,风水看地“总以气为主”。
“气”有生死之分,风水活动的目的在于趋生气避死气。
何谓生气?
生气是指具有生命力和生机的阴阳调和之气,它能给人和万物以生命,并助其健康生发及成长。旅居加拿大的华裔、加拿大风水学院院长陈怡魁博士指出:生气是指具有生命力和生机的阴阳调和之气,它能给人和万物以生命,并助其健康生发及成长。旅居加拿大的华裔、加拿大风水学院院长陈怡魁博士指出:生气是一种能使“草木茂盛,六畜兴旺,财丁昌隆”的优质的“生物能”。其中蕴藏着能使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种“生物能”来自两方面:一是土壤中的生气,二是天空中的生气。土壤和天空中,两种生气的汇合,就会成为一种造福人类的阴阳五行之气, 即生气。
阴阳五行之气必须调和,才能生发万物。否则,孤阴孤阳、五行之气相战,势必成为死气。故死气是指没有生命力和生机的阴阳不调之气。天地之气阴阳失调,天灾必然发生;人体之气阴阳失调,必致生病或死亡;风水上的有形之气和无形之气阴阳失调,殃及居者难免。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气生万物,“和”就是阴阳调和,故“和”是普遍规律。《青囊经》曰:“阳以相阴,阴以含阳”;“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气感乎下,地气应乎上,有感而和。
二、气的表现形式。
从上可见,物质可分为“形”和“气”两部分,“气”,又可分为“有形之气”和“无形之气”两种。
有形之气,是由具体的山水、建筑等环境类的物体所发出之“气”。如龙脉之气、山环水抱之气、天堑煞之气等。
无形之气,是指天星之气。包括宇宙真实天星之“气”,和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虚拟天星之“气”。如春夏秋冬之气、八节之气、岁破月破之气等。这类无形之气,是人很难直接感觉的气,人只有通过一定的自然现象才能感觉到。如“只见草木百谷,春荣秋落。蛟龙虫豸,升腾蛰藏。是气不可见而形可见也。以不可见之气即寓于有可见之形,因可见之形,即不可见之气亦可见矣。”②
(一)有形之气
有形之气可分为内气和外气两种。
1、内气
内气,是指龙脉之气,可说是土壤中的气,称为“地气”。
《葬书》曰:“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青囊经》曰:“气行于地,形丽于天,以形察气,以立人纪”;“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捕捉内气的最重要方法是“因形察气”。气在地中,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何知其地有气,其气已止?在于“察形”也!这可见之形包括龙、砂、水、峰、土、植物、脉线、开合、唇毡等等。
因此,“因形察气”,就是通过察看地形地貌、山脉与河流走向,以及草木、土质等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气”的有无,是生气还是死气。古人云:“形者令之著,气者形之微;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
下列现象,为地气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1)从特殊现象看地气
雨后考察,其最快干燥者,此处有地气;下雪后周围均有雪,而该处无雪或雪最快化者,此处亦有地气;此处植物特别茂盛,鲜活如洗,此处亦有地气;牛眠地者,牛经常喜欢在此躺下休息,此处地气温暖,有地气也,其它鸟兽所栖之地亦然。
(2)从实验看地气
蛋引法。冬天在此处钻个小洞约1米多深,将几个鸡蛋用胶袋装好,用绳子吊下去,封住洞口。第二天卯时取出鸡蛋,全部鸡蛋拿在手上感到温暖者,此处地气旺,有一个温暖者,亦为有地气,全部皆冷者为无地气。
相土法。此处挖下去2米左右,能见到“太极晕”或五色土,且土质细嫩,新鲜温润者,或有甘甜之味者,此处地气旺。或在此处取1立方寸土样,重九两以上者吉,七两为平,五两以下者为不吉。
太极晕、五色土或“变土”,是龙脉之气在地中长期运行的结果,是地气存在的铁证。
测气法。此处挖个50公分直径、1米多深的土坑,然后将挖出来的土捣细过筛,再将细土填入坑内,不要压实,与地平面平为准。过一夜,次日晨去观看,松土拱起则地气旺,若下凹则无气之地。
(3)从史料看地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三十二记载:
《周访传》:“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羊祜传》:“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三公而无子”。(笔者说明:此乃羊祜担心皇帝知道自己的祖坟出天子而灭族,故自己去破坏祖坟风水。)
2、外气
外气,是指具体的山水、建筑物、周围环境之物体所发出之气。如山峰、江河溪水、湖塘水池、高矮房屋、桥、路、塔、凸物、凹缺等周围目力所能见到的所有物体发出之气。这些物体又有远近、宽窄、高矮、形状之内弯或反背、样貌之肥瘦秀愚等方面的分别。总之,这些物体均会发出有形之气。
这种外气,与内气完全不同,但二者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可以这样说,内气是内因,是根本;外气是外因,是条件。内气看不见,但可以借助外气之载体即山水等有形之物而反证内气。
考察外气吉凶的标准,在于周围山水、建筑、物体的形状。形正、形秀、抱我者,发出生气,为吉气;形歪、形破、反背者发出死气,为凶气。
考察外气全缺的标准,在于山要环而无凹、水要抱而不反,这样才能藏风聚气。
所以,虽然风水讲的是风,讲的是水,但实质上讲的是山、水和周围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气”。只有藏风得水,才能聚气。
(二)无形之气
无形之气,包括真实天星之气和虚拟天星之气。也可称为天空中的“气”,即“天气”。该气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但它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对地球上的人和事物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这样说,无形之气有两大特征,这就是看不见,无感觉;有周期,应验准。
1、真实天星之气
真实天星之气来自地球和天上星宿,包括七曜、北斗九星、三垣、四象与廿八宿等。
(1)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地球对人类的影响最大。地球南北两极形成的强大磁场,对地表物体特别是“住宅气场”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住宅气场”的稳定性如何,对人的吉凶有重大影响。
(2)七曜
是指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太阳(日)是地球的主宰,能量极大,如无日,则万古如长夜。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与人、动物,无不受日的制约和影响。月亮继日之后,晚上返光照亮万物。古人早就知道,潮涨潮落、女人月经来潮等,均与月的影响有关。土星,又叫镇星,居于中央。木星、又叫岁星,居于东方。火星,又叫荧惑,居于南方。金星,又叫太白,居于西方。水星,又叫辰星,居于北方。
科学实验和无数事实证明,七曜之气能量极大,与地球一样,对人和万物均有重大影响。
(3)北斗九星
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故称北斗七星。但其实这只是显现出来的七星,还有二颗隐起来的星位于开阳之侧和瑶光之侧,这就是洞明(左辅、八白)和隐元(右弼、九紫),加起来称为“北斗九星”(图1)。一、二、三、四星为斗勺,五、六、七星为斗柄。
北斗常被用于辨方向、定季节,七颗星很明亮。所以4000多年前的《鹖冠子》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4)三垣、四象与廿八宿
三垣是指紫微垣,居北天中央;太微垣,在紫微垣的东北;天市垣,在紫微垣的西南。三者涵盖北天极周围星空,而处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极。
每垣都有若干颗星作为框架,标志这三个天区的范围,似围墙一般,故得名“垣”。
为了进一步观测日月五星等七曜的运行变化,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白道附近的星分为四个星区,称为四象,四象环天一周,分别为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每个星区各有七颗星(也称宿),这就是廿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地球、七曜、北斗九星、三垣、四象、廿八宿,都是真实天星,其运行过程中所发出的气,势必对地球上的人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这种“气”去趋吉避凶,这就是风水学将“气”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虚拟天星之气
古人在“仰观俯察”,并重点观测了宇宙中星宿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相结合,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产生了一系列人工计算出来的无形之气,我们称为虚拟天星之气。如:
(1)阴阳五行之气
阴阳五行说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庄子曰:“《易》以道阴阳”。
在以宇宙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基础上产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与《周易》阴阳理论相结合,形成阴阳中有五行,五行中有阴阳的阴阳五行学说,被风水学广泛借用,并成为风水学研究“气”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成为风水学研究的“无形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气可分阴阳,也可分五行,研究气,绝对离不开阴阳,也离不开五行。
(2)河洛与八卦之气
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其生成数与方位、九宫七色与方位、先后天八卦与方位等,无不蕴含着强烈的“无形之气”。
(3)干支之气
甲乙为木居东方,丙丁为火居南方,戊己为土居中央,庚辛为金居西方,壬癸为水居北方。
子午卯酉为四正,居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辰巳、戌亥、丑寅、未申为四隅,居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乾坤艮巽亦居四隅。
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而成六十甲子,并以六十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在干支组合上,又产生天干五合、天干四冲、地支三合、三会、六合、六冲等生克冲合关系。
干支学说不仅为风水学研究“无形之气”提供了依据,也被易学应用类如四柱、六爻、奇门、六壬等术数广泛运用。
(4)三元九运之气
风水上的三元九运之“气”的计算,是有天文学依据的。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木星不论从体积还是质量都是最大的,体积上土星为第二,木土星交会一次约需20年。而木土两星交会之年,对其它星球会产生重大影响,地球也不例外。
因此,风水上以20年为一运,上中下三元,每元三运,计三元九运共180年。如从黄帝纪元的公元前2697年起算,到公元1983年已走完77个甲子,1984年开始为第78个甲子的下元七运,2004年开始为下元八运。
实践证明,三元九运之“无形之气”的力量不可低估!
(5)九星之气
北斗九星被风水上借用,而产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的“九星之说”。因此,风水上的“九星说”源于实际存在的“北斗九星”。
九星这一“无形之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紫白九星中的年紫白星力量很大,月星为助吉助凶和引发之用,日、时星之力较小。
(6)十二辰之气
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一周天的划分方法,是沿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360°等分为12个部分,每部分30°,用地平方位的12地支表示,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古代将30°称做一辰,故而得名“十二辰”。十二辰与廿八宿有对应关系,当廿八宿的“星”宿在南中天时,十二辰与地平方位的十二支恰好一一对应。即房、虚、昴、星四宿居于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其余依次排列。
(7)太岁之气
因木星一年行一宫,且木星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它八大行星的质量总和,也在木星之下。其赤道直径更是地球的11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000倍。因此,木星对地球的引力是众星宿之首,故以木星为太岁。木星所居之宫为坐太岁,木星所对之宫为犯太岁。古人将黄道分为12等分,分别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如2013年癸巳,太岁为“巳”,巳方为太岁方,亥方为冲太岁方乃最凶之处,风水上有“太岁可坐不可向”之说。
(8)建除之气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凡日支与月支相同者,古人定为建除十二神的“建”日,依次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古人还借用“黄道”概念,把建除二神与黄黑道联系起来,认为黄道日为吉,黑道日为凶。歌云:“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大用,闭破不相当。”
如作造葬事,破日多凶、成开日多 吉,建满平收日慎用等。虚拟天星之气还很多,这里难以一一列举。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虚拟天星之气,并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而是根据真实天星与地球运行规律及其对人的影响而推导出来的,因而此类“无形之气”与真实天星所发出的“无形之气”一样,同样是物质的组成部分。
至于传统风水术中一些没有物质依据而随便编造的有些术语、概念,本质上说是一种糟粕。它不属于“无形之气”的范畴,应该摒弃之。
风水学说的内容为“五位一体”,即峦头、理气、客星、主命、择日,或者大而言之则可分为形势与理气两大部分。
“有形之气”的存在和揭示,为风水学的形势理论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形势理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并使其扎根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沃土之上,从客观依据上为风水学说提供了支持。
“无形之气”的存在和揭示,为风水学的理气学说提供了物质基础,使理气学说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并使其扎根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沃土之上,同样是从客观依据上为风水学说提供了支持。
①张惠民《中国风水应用学》一、风水新探,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②章仲山《地理辨正直解》第69页,台湾集文书局,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