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名家专栏 | 乔延凤 :忆孙望先生

◎文/乔延凤  * ◎图 / 网络

◎主播/ 自在花开

孙望先生教我们《古韵文》课。

他是我们南师中文系主任。

第一次来上课,走进了教室,放下书本,他就操着一口浓重的常熟口音,先自我介绍,然后关照同学们说:“要学好课,学不好,只好回家去吃老米干饭了。”常熟话“老米干饭”连起来念,速度非常快,不知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常常学他的话了。这是1963年9月初,我们刚进大学不久。

孙先生中等个子,长瘦的脸,身体瘦弱,穿一身干净的中山装。

他说话声音不高,讲课时,常用一双眼睛长时间望着大家,流露出善良、慈祥的眼神。

有时,讲课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他自己也不笑,仍是一丝不苟的面孔。

我们的《古韵文》、《古散文》课,不用统一教材,是授课老师自己编印的。课前,班上的课代表,会提前到学校的印刷厂去,领来本讲的活页,分发给大家;最后一次领时,将封面也一道领来,一学期课程结束了,自己将这些活页装订成册,就成了一个整本。

孙先生的古韵文,选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诗章。

其中《诗经》、《魏晋南北朝诗》,唐诗,给我的印象尤深。

他对唐诗有深刻的研究,编订有一部《元次山年谱》。

他本人就是一位新诗人,青年时代,他和同学程千帆等,组织过“春风文艺社”;抗战时期,田汉在长沙办《抗战日报》,邀请他编该报的诗歌周刊——《诗歌战线》;他还和常任侠合编出版过一部《中国现代新诗选》。不过,知道他诗作的人并不多。他抗战时期出版过诗集《小春集》,这本书流传也不广,所以,今天知道他诗名的人,就更少。

给我们讲课时,他也从未说起过自己诗歌创作的经历。

1964年秋,学校举行过一次文学交流活动:瑞典青年火炬社来校访问。由我们中文系的师生和瑞典青年火炬社的成员,一起交流、联欢。地点就安排在校音乐楼的二楼。那次活动,大家情绪十分高涨,在全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结束。现在想来,安排这次交流活动,与我们的系主任是一位诗人,不无关系。

他讲《诗经·芣苢》、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陶渊明的《桃花源诗》,都很精彩。

他重视字义、词义的诠释,广征博引,着重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每次来上课,授新课之前,总要先将学习本章采用的主要参考书、文献,一一写在黑板上。

当时,不像现在大学教室有投影,可以用课件进行教学,而需要授课老师用手来板书。

当时,同学们只是接受知识,对这样的讲授形式并不理解。

其实,这样讲授,对于辨析、把握古诗文词语的实指和能指,从而深刻领会它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以前我们对此没有认识,后来走上独立研究的道路,特别是像我这样从事文学创作以后,对这样讲授的体会,就越来越深、越来越清楚了。

1963年,我们南师中文系招收学生共120人,分成三个班,我分在三班。一、二班的固定教室在中大楼,三班的固定教室在北大楼101室。从中文系来我们教室,需要先下几十级台阶,过一截路,再下十几级台阶。每次上课,看到孙先生瘦弱的身影,从台阶上走下,走上,都能感到他的认真和敬业。

他的肋骨年青时截去过六根,所以身体就显得十分瘦弱。

他对教学一丝不苟,给同学们印象很深;他为人谦和、善良,从未见他有过脾气。

所以,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很少有人贴他的大字报;这与他的善良、和蔼、谦虚的品德,诲人不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离开学校以后,我就再也未见到过他了。

孙先生文革以后,又恢复担任中文系主任,后任名誉主任,直至辞世。

他是1990年6月1日去世的,终年78岁。

(0)

相关推荐

  • 江西诗人孙望星诗歌选读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江西诗人孙望星诗歌选读 诗人简历 本名孙望星 ...

  • 大学岁月(十六)

    大学岁月(十六)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怎么回事?校长的声音怎么突然停住了?大家感到很奇怪,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校长的表情上.玉洁更是感到奇怪,本来很平静的心不由得噗通噗通地激烈跳 ...

  • 仿佛回到1991年夏天 | 陈飞雪

    复旦大学中文系90级毕业照(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复旦的90级,还没摸到邯郸路220号的大门,就全员拉去南北两所军校一年,因而等1991年秋季开学回到复旦,群心跃动.中文系的同学们似乎尤甚.之所以有这份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诗歌沙龙 1

    打扫卫生的小李向管理卫生工作的主任抱怨,玉米窝窝头到处都是,增加了他的工作量,原来还集中在餐厅里,后来连甬道边,花池里都有了.保卫科长在训斥门卫值班人员,嫌他们不严格审核,随便放人进来,一些家长模样的 ...

  • 教育叙事:关不上的教室门

    这是我校姜红霞老师讲述的一个教育故事.教室的门被学生在玩耍的时候撞坏了,可班级的同学却"熟视无睹".是该发火,让肇事的学生在班级检讨并且赔偿损失,还是把它作为一次集体教育活动? 苏 ...

  • 作文天地||王子涵:上课风波

    "噔噔噔--"一听就知道是数学老师来了.她一进教室门,同学们便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一声接着一声,此起彼伏. 数学老师手里起了一个大大的透明塑料袋.透过塑料袋看到装着一沓厚厚的卷子.啊 ...

  • 曹顺利 || 我印象中的潘校长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曹顺利,安徽怀宁人,偶码字,或自乐,或分享,多篇作品刊载于报纸或网络平台. 我印象中的潘校长 几天前在同学群里惊悉原黄龙中学老校长潘洪源先生在北京仙逝,心情特 ...

  • 名家专栏 | 乔延凤 :佛罗伦萨落日

    ◎文/乔延凤 ◎图 / 网络 // 佛罗伦萨落日 城外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 俯瞰整个佛罗伦萨的落日 亚平宁平原一片辉煌 多么美好啊,西部山区的绮丽风光! 湍急的穿城而过的阿诺河.河上有名的老桥 都沉浸在 ...

  • 名家专栏 | 乔延凤 :颐和路二号

    ◎文/乔延凤 ◎图 / 网络 2000年至2001年,我在南京的<扬子江诗刊>工作一段时间. 颐和路二号,当时是江苏省作协所在地,扬子江诗刊社就在二楼. 河南诗人丛小桦.冯杰,北京报人孙文 ...

  • 名家专栏 | 乔延凤 :四十七年前的记忆

    ◎文/乔延凤 ◎图 / 网络 1966年8月23日,我们由南京江北的浦口火车站乘车,前往北京,学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来被称为"大串联". 先是由我们学校-南京师范学院开了介绍信 ...

  • 名家专栏 | 乔延凤 :波茨坦一日

    ◎文/乔延凤 ◎图 / 网络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昨夜下了小雨,今早阳光灿烂,公园宾馆的草地格外青翠,树木格外葱茏,天空一片蔚蓝,淡淡的云絮轻轻飘动着. 简单吃了早餐,我们就乘地铁去市中心 ...

  • 乔延凤的诗和诗论 || 刊前语:乔延凤的爱与痛(文/陈金茂)

    乔延凤的诗和诗论 刊前语:陈金茂 xi yun zhai chu pin 刊前语 乔延凤的爱与痛 文/陈金茂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对乔延凤老先生没太深的印象:而一提到<诗歌报>,那就如雷贯 ...

  • 【安徽诗歌●诗人说】原《诗歌报》主编、诗人乔延凤访谈

    乔延凤,江苏句容人,1944年10月25日生,1967届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创会理事.历任句容郭庄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蚌埠市文联<淮河>文艺诗 ...

  • 一线周刊||乔延凤:普陀山三章

    [作者简介]乔延凤,江苏句容人,1944年10月25日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诗歌报>原主编,中国诗歌学会创会理事. 1978年开始大量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乔延凤诗选& ...

  • 朋友圈诗选读090-乔延凤:临 别

    本诗选自公众号: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来 申    明        朋友圈诗选读,是我每天在我的朋友圈读到的众多诗中比较喜欢的诗选作品,没有征求作者和原推荐平台的同意,若有异议,请后台告知,将及时删除!谢 ...

  • 书坛名家 | 乔延坤

    - 乔延坤- 男,1974年2月出生,河南鲁山县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青年书协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联第十二期全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