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逐渐失控的人生!——心理学教你轻松活

人 生 剧 本

每天,在许多人的身体、心灵和头脑中,上演着这么一出戏剧:

舞台上的男孩或女孩,用全副身心,挥舞着各种动作,无声地叫喊,“我想要被看见,我想要被理解,我想要被爱,快看见我,快来爱我”。

但同时,这些男孩或女孩,用着同样的力量,甚至更大的能量,压抑地、低声地倾诉着,“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看见,我不值得被爱。

我不相信有人真会接受和爱这样的我,我不相信我看到的,我是如此这般不完美、不可爱。”

大家所问的问题,有时候就是指向了一个问题——控制

我们控制住一件事情、一段关系、一个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活得安全感,不再焦虑。

反之,我们害怕一点点失控的可能,面对可能的失控,我们觉得极度不安全,极度焦虑。

控制,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代表了确定。

失控,就是对安全感的威胁,会带来痛苦,以及抑郁。

生命中最恐怖的事是什么?不是没人懂你,是你自己都不懂自己。

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在焦虑中奔忙,不能和自己和解,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别人的期待。

把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别人身上!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第一个提出,我们在童年期所长久经历的无助感和对他人的依赖感会对心理发展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他认为焦虑的发展和童年期创伤、危险(失控)情境有关。

他说,在这种情境中,一个孩子是被压垮和淹没的

这种被淹没的体验很可怕,但在当时一个孩子既无法表达,也难以去处理这样的感受,所以它会长时间地停留在我们潜意识的深处。

类似的情境只要一出现,这种“被压垮和被淹没”的感觉就会浮现。

我们再也不想体验这种可怕的感受,那感受犹如深渊会把我们吞没,所以,我们不断努力地行动以摆脱这种失控感可能袭来的威胁。

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特别焦虑、很喜欢控制、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她的一生可以这样描绘:

因为经历了难以弥合的童年期灾难,后期也没有能很好地处理遗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对于失控感的强烈恐惧,于是她的一生几乎做的所有事情本质上看,都是在拼尽全力地避免再体验到这样的感受。

是的,如果我们不能从那些创伤中觉察和成长,跨越创伤带给我们的影响,转化那些对失控的恐惧,那么我们的一生就会永不停歇地做一件事——控制。

人生会变成这样一个公式:童年创伤——不安全感——不断去追求控制的焦虑的人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新闻,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似乎有一百种理由让我们焦虑沮丧。

全民焦虑,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

父母为子女焦虑,子女为学业焦虑,BOSS为企业焦虑,员工为业绩焦虑,丈夫为家庭财富焦虑,妻子为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焦虑……

对失去/失败的焦虑:

“对失败的焦虑,无法接受失败的身份和事情。”

“我原本有的东西快要失去了,我也会焦虑。”

“安全感的失去。”

“我们再也回不到妈妈肚子里了,我们要不停地接受成长、角色改变,就有很多的失去。”

失去方向、失控的焦虑:

“熟悉的不断离我们而去,陌生的又不断到来。”

“迷茫,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我也看到很多人,拼命让自己优秀,时刻担心错过什么,想摆脱焦虑,最后却掉进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或者顶着压力没有很好地排解,越来越丧,逐渐转化为失眠、抑郁,人生蒙上一层灰色。

国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妆师在其脸上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

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志愿者竟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

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

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话: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试着客观的看待自己 

我们在内心世界获取信息时往往都会带有主观的滤镜,也就是自卑,所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主观视角的影响。

可以尝试把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写出来,看着它然后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么做?

通过这个自我知觉的过程,或许能得到更清晰的自我认识。

试着学会独立,放下依赖

放下依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

依赖的弊病在于,你无法确定你所依赖的是否能够持续依赖,你必须自己活得精彩,然后可以邀请别人来分享,而不是自己活得黯然无光,想要从别人的精彩生活里,扒拉一部分下来。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面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件事向认识自己的方向往前迈了一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对自己都是一种拯救。

埋怨别人不近人情,埋怨别人伤天害理,意思是别人不应该这么对待自己。

其实在责怪别人的同时,我们却唯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别人以什么方式对待我们,其实很多情况下是经过我们允许的。

亲爱的,你不必

行色匆忙,留一路背影给过往

是有太多的责任要去担负吗

还是最向往的梦在最远的地方

深恐被落下吗?怀抱或时光

慢一点好吗?允许一些片刻

什么都不做,你在,已足够好

亲爱的你,真的不必

………

现世安好,你本来的样子刚刚好

亲爱的,你爱自己吗?

你如何爱自己呢?

你也许会说,我挺爱自己的呀,我给自己花很多钱,

为自己买更多东西,我常常犒劳自己,我不断地培训学习、提升自己;

然而,我的问题是:

当你做错一件重要的事,你会允许自己犯错?

还是,你常常因为一件错事,久久不能原谅自己?

当你表现的不够完美,你会接受自己是个不完美的普通人,或者,你因此会懊恼不安很久?

当你不想接受别人的邀请做某些事情时,你会勇敢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吗,还是选择做好人,隐忍付出却不懂拒绝?

当你有情绪时,你会允许自己有各种情感体验?

还是只能有积极情绪,不可以有消极的情绪 ?

你对自己的爱,从头脑的层面还是心的层面?

你爱的自己,是个美丽的形象,还是如实的自己?

你爱的自己,是在未来,还是在现在?

你爱的自己,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还是自己的认可里?

世界只有一个你,你对自己的爱和珍视,才是一切奇迹的开始!

你爱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才有可能真的爱别人-以TA本来的面貌。

所以,“爱自己”,是我们每个人此生最重要的功课!

为此,我们设计了为期21天的“自我探索”正念写作,帮助更多人学习如何爱自己!

21天里,我们将探索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曾经是如何的不爱惜自己,

21天里,我们会觉察那些隐秘却主宰我们人生的模式,开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历程;

天里,我们练习爱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正念写作梳理情绪的心得分享

通常往自我情绪梳理方向写的时候,我会分两个方向:

拟定一个主题,最好把这个主题细化一下。

一般向内探求去梳理情绪的话,离不开三个方面,家庭、工作、感情。

在大的主题下再细化一下,比如关于家庭,在这个大题目下我再往下细化,有一篇我写了回家这个主题,梳理了我对于自己的家的范围认知的划分,以及背后导致我这样想法的成因和支持动力。

身心灵界有句很经典的话——看见即释放。

也就是说当你看到造成你情绪背后的原因时,症结也多半就化解了。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然了,因为你没有实践,更没有坚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