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碰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5 问法”,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连续以“为什么”来自问,连问 5 次,从而追究其根本原因,找到用户背后真正的动机。这一方法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被用在震古烁今的丰田模式里。
“5 问法”的应用非常广,最常见的是用于探究造成特定问题的因果关系。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尤其好用。
这些年经常遇到下游部门或者客户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我需要增加这个功能,但这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直接去实现,而应该问为什么。这两周处理了几个软件问题,对此体会越发深刻。
如果不多问几个为什么,很多的功能增加和改进都是膝跳反应,只要客户提出来我们就照单全收,最后软件越来越臃肿不说,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按照《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这本书的说法,“为什么”是对“思考”这一行为的思考,是一种元思维。
元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不是立即开始着手解决,而是首先针对问题本身进行思考。
接到指令就开始做,这是一种偏重具体问题和实施方法的“How”型思维方法;而多问几个“Why”则是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追问目的以发散自己的思维,洞察到“问题之外的”和“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做产品的朋友们肯定都听说过福特有关马与车的故事,亨利·福特通过大量生产使T型福特汽车获得普及,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顾客想要什么,他肯定会说'想要跑得更快的马’。”
“Why”型思维就是再追问一下上层目的,顾客的真正需求可能是“希望得到快速、安全又便宜的交通工具”。
书中还举了下面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Why”型思维,将问题上升一个层次,从而给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去调研一下XX产品并汇报
请把各部门招待费开销状况汇总一下
竞标失败的原因是与对手的价格差
请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新产品
产品不好卖,是因为这个行业(国家、企业)比较特殊
一是思考说话人的真正需求(Why或上层目的)是什么?二是通过追问目的,再考虑用“Why”型思维能找到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工作时总能够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那么就更可能通过提前准备满足对方的需求。
此外,“Why”型思维还可以让我们避免思维僵化。比如,工作中有很多活动会逐渐陷入“把方法当作目的”的状态。最常见的就是“例行会议”,缺乏真正目的、效率低下的会议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在会议中有人提出“开会的目的是什么”等本末倒置的情况。
当然,“Why”型思维也有其缺点,比如比较花费时间,有时候行动就会没那么及时;比如有时候对人反复问“为什么”会造成对方不舒服。不过总体上来说,这个思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兴趣的可以继续翻看这本书,里面除了“Why”型思维,还有“类推思维”,都是不错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