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10

十四、诸侯叛楚

为什么意得志满,带着诸侯劫掠了关中的项羽回到楚地之后就开始遭遇各种背叛呢?

为什么最后给了刘邦可乘之机,带着50万诸侯联军占了楚国的首都彭城?

项羽一直跟各种叛乱作斗争,但为何在巨鹿之战里,见了项羽甚至连站直了走路都不敢,而调转过头,居然敢纷纷起来造反?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曾对刘邦这样评价过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当然,这里自然有奉承刘邦的意味在。

韩信其实也是楚人,投奔到项羽的手下,结果言不听,计不从,只能当个下层小官。

但你读史记不觉得奇怪吗?一个乡间籍籍无名之辈,天生就懂得神奇的兵法,自然而然的战必胜、攻必克?

名将要么是家学渊源,要么是血海里杀出来的,没可能一生下来,干了半辈子盲流,突然就变成了名将。

张良号称学过《太公兵法》,但正儿八经自己带队打韩地几个小城都打不下来,害得韩王成只好当个光杆韩王,最后韩地还是刘邦带人顺路帮忙打下来的。

可见打仗这门手艺,对着教科书死学是没有用的。

后来刘邦夸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货只会出出点子,正儿八经的打仗冲锋还是靠着刘邦手下的人。

那么韩信那么大的本事,到底是怎么来的?

带兵并不是越多越好,每个人都有能力上限,韩信就敢说自己多多益善。

这里应该包含了强大的组织指挥能力,并非只要一肚子坏水,或者是一身蛮力就可以的。

战国时代的名将们,大多都有家学,祖传的手艺,还要经过多年的磨练,才能把本事练出来。

韩信肯定是学了一肚子兵法,后来他还跟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

那么在他成长的秦代,到底在哪里能学到这么专业的手艺呢?

张良家世代是韩国的首席贵族,富裕非凡,最后得到的所谓《太公兵法》也是在外面的野路子里得来的,学了十多年,正儿八经的自己用真的也不过如此,谋略值倒是不错,但直接带兵连千把人都带不好。

后来最能打的武将们:韩信和英布,都出自楚霸王门下,但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直接打败项羽。

在看项梁当年干的勾当,在乡间大练私兵,到处教人家兵法,当然,培养出最牛叉的军事家是项羽,那么韩信和英布的打仗本事,有没有在项家学到一点呢?

韩信家应该是个小贵族,到他成长的时候,家境早已败落,否则不可能受胯下之辱,但韩信在教育方面可能接受过一些家传的兵法,军事教育。

古时候不像现代,知识都是垄断的,军事方面的技能更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教给别人。

这些有天赋,有基础的人到了项家阵营,很学了一点东西,打过几次仗以后,长进的很快,便激发了雄心,想有一番作为。

但是项羽并没有好好重用他们。

为什么呢?难道项羽真的是脑残?不知道高官厚禄才能笼络下面的人?

像韩信那样,攥着一把印在自己手上有个屁用?

项羽带着群雄打进咸阳,都知道去分封诸侯,王封了十八位,侯更封了不少,比如说张耳的好基友陈余就被封了三个县,当了侯。

任何组织里,官位都是有限的,项羽分封别人阵营的王侯,跟分封自己这边的功臣还是有区别的。

项羽这一片天下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是半继承半篡夺来的,篡夺的对象是名正言顺,在楚地深得民心的楚怀王的权力。

熊心从来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好欺负的王,而是一个心机深沉,擅长玩政治手段的政治家,况且他还有个忠诚度很高的团队。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两千年前的人,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造的人,无法理解血统和传统打上的烙印。

别说过去了,哪怕是现在社会,不还有一些发了财的阔太太,一天到晚的推广什么金盘子装WIFI的贵族范?而好多看不起她的人跑到网络上死怼,并非对贵族有什么意见,而是认为此爆发女根本配不上贵族两个字。这也说明这种骨子里深藏的人格自卑感绝非只出现在个别人身上。

如果我们再看一段先秦的历史,楚和齐这两个国家,齐国没有经过残酷的灭国战争,贵族势力保存完好,楚国则是跟秦国关系过于紧密,贵族势力保存的也相对完好,所以在秦亡以后,最能折腾的一个是齐地,一个是楚地。

韩信批评项羽不敢在关中留下来当王,要是真心话,那就是他战略眼光拙劣,要是他奉承刘邦,还算是情有可原。

项羽是接受传统贵族教育长大的人,所以温文有礼,用现代化说有贵族范,他跟秦始皇不同的是,因为长期接触下层,还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同情心,这点被受过贵族教育的韩信看不起,认为是“妇人之仁”,至于说攥着一把印章不肯给手下人,设身处地为他想想,这不是负责文事的“亚父”范增在吗?范增是楚国老贵族的利益代言人,这种人就是对着项羽都动不动来一句“竖子不足以为谋”,何况韩信这种连竖子都不如的呢?

项羽的力量来源自非常能打的手下将士,但将士们毕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属于楚地,所以项羽只要不傻,就必须要做好地方安抚工作。

让范增作为纽带,把自己这边一部分利益向蹲在后面的老贵族们倾斜,印把子不能都分给自己这边的将军们,这并非项羽小气,而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

至于韩信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那就更容易解释了,毕竟韩信单挑军事能力,跟项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韩信本身有性格缺陷,在单细胞动物为主的楚军中一定是格格不入的。

韩信因此叛楚入汉。

所以问题又来了,为什么韩信会选择加入汉军?

当然,这跟韩信同为楚人是有关系的。

再看《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那些功臣们的经历,除了几个投降被收容封侯的,其余楚地人都是平民或者是没落小贵族出身,楚地那些稍有名望的贵族,都在西楚霸王那一边。

刘邦带着一帮心怀不甘的草根们,挑战内斗不断,心怀鬼胎的楚地贵族集团,本来赢面就已经非常大了。

项羽的失败,也是中国人的幸运,因为项羽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低配,武力值高配版的秦始皇。

天下面对秦始皇,怕得半死,大气都不敢出。

但始皇帝毕竟是奋六世之余烈,根正苗红的秦国王室嫡系接班人,他的政治根基牢不可破,等到二世表现出继承有破绽,陈胜吴广一挑头,大家就都反了。

项羽分封诸侯之时,实际上是天下的共主,诸侯们一样怕的要死。

当项羽派人回楚地问怀王,先入关中为王的怀王之约怎么处理,其实这是项羽最后一次给熊心台阶下,结果等来一个如约的回答。

于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原来的楚地划给自己当西楚国。

他把楚怀王高高挂起,当了个义帝,所谓义帝的义,跟义父的义是一样的,都是假的,其中意思是告诫天下人,丫并没有实权,而且不该待在楚地,扔到郴(今湖南长沙),把那些明面上的义帝臣子一切给扔过去。

项羽还是太嫩太急了一点,吃相就显得很难看,把义帝跟楚地贵族势力们逼急了,分封天下的大义名分就丢了。

如果像后来的曹操那样,把怀王放在彭城监视居住起来,慢慢花时间消化分化本地势力,再挟义帝以令天下,一切也不会如此被动。

分封天下的项羽志得意满得打包关中财富到彭城老家,锦衣回乡很快活。

天下的诸侯里,最弱最没有跟脚的韩王成被他选成了蹂躏诸侯的示范物。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还饶上了一个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

项羽本身就是靠着篡位起家的,那么对韩王这种血统纯正的六国遗脉自然就有天然的敌意,偏偏这位韩王成地盘又是刘邦打下来的,实力又弱,选来当练手的,再好不过。

可怜的韩王成本来是被张良从故纸堆里扒拉出来的,既没有文采又没有武略,只因为张良家族五世相韩,有祖传的情谊在,赶鸭子上架当了个韩王。

被楚霸王项羽看中了,没办法只好跟着到了彭城。

先从王变成了侯,借着连侯都没得做了,被项羽给杀了。

七国贵族之后,板上钉钉的王们,秦王子婴、韩王成、楚怀王都死在了楚霸王的手上。

赵王歇在分封里,赵王没当上,扔到代地里当了个代王,齐王广被项羽废了,另外在齐地新封了三个王,至于那位武臣手下的燕王韩广,被扔到辽东去当了个辽东王,新封的燕王臧荼本来是韩广的部下,被项羽一鼓励,干脆直接把辽东王也杀了,并到燕国境内。

项羽等于是挑起了整个帝国范围内的一场篡位狂潮,他的目的也很明确了,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王,谁也别吹自己是正义之师,等到自己个把楚地彻底收服了,掉转过头来就学习秦始皇荡平诸侯。

只要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世界上的人就会智商突飞猛进,项羽的这一套小算盘打得邦邦响,诸侯们怎么可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第一个跳出来搞搞震的就是齐地的田荣。

这货是第一个自立为齐王田儋的堂弟,当初田儋被章邯杀了,齐地人另立了一个更根正苗红的齐王田假为王,这位田假是被秦始皇杀掉的齐王田建的亲弟弟,论血统可比王室分支的田荣强多了。

可惜田假身份虽然高贵,但本事却不大,很快就被田荣一波反攻给赶走了。

田荣就立了田儋的儿子田市当了齐王,自己一手把控大权。

从项梁跟章邯兵团开打以后,田荣一直在齐地坐山观虎斗,坚决不救。

这就是已经在忤逆项羽了,项羽很生气,等到大分封的时候,项羽在齐地里搞了个三王并立的局面:

原来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治所在即墨;

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治所在临淄;

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被立为济北王,治所在博阳。

田都和田安都是存心扔过去看场子的,这两位都跟着项羽打过仗,自己根基又不稳,照道理应该抱团治理齐地,看好场子。

毕竟齐楚两地太近了,彭城(徐州)就挨着山东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田荣一下子战斗力就MAX了,带着人连带自己的侄子田市,三位齐王一起都给宰了。

山东这地界就不服西楚霸王了。

田荣可以说是刘邦生命中的重要贵人,他不但自己造反,还到处写信给天下诸侯,但凡是有点心里不服气的,都借給人家兵,私刻大印,协助造反。

在田荣的激励之下,张耳的前好基友陈余也反了。

张耳这个人别的本事可能不大,但交朋友的能力很强,项羽和刘邦,都是好兄弟。

好兄弟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给了老大哥一个常山王的位置,这个常山国是从赵王歇的赵国里切出来的。

这下子赵歇从赵王变成了代王,心里也老大不乐意的。

陈余在巨鹿之战里跟张耳闹了矛盾,一赌气辞职跑回老家,项羽其实对他也不错,给封了三个县,当了个侯,但跟张耳的常山王一比,差老远了。

陈余跟赵王歇本来是闹了矛盾,这下两个人都一肚子火气,感觉利益被张耳侵犯了,于是联合起来,向田荣借兵,一起再把常山国给打下来了。

可见,张耳的业务水平在搞人际关系,打仗手艺真是很潮,不过架不住人家命好。

在被打得落荒而逃的时候,张耳对身边的人发出了灵魂拷问:投奔谁?项羽还是刘邦?

后来《史记》里吹说,张耳的谋士看到了汉王那里有天子气。

其实呢,看气是假的,看破小老弟项羽搞分封的真实用意是真的,真要去投奔项羽,迟早要被这小狼崽子给收拾了。

反而是老基友刘邦,身份不够贵重,自己这位老牌名士投奔过去,这是给丫增光的好事啊,说不得要高官厚禄好好安排。

所谓选择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后来刘邦果然一路打怪升级,当上了皇帝,对好基友张耳当然给足了好处,封了个赵王,唯一的女儿还嫁给了张耳的儿子。

很多人在感慨张耳纯粹命好,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好命背后藏着的是关键时刻选择方向的判断力,能找到风口,才有青云直上的机会。

陈余带着赵歇等于是又把赵地给回复过来了,于是赵歇又称了赵王歇,为了表示感激,赵歇封陈余当了代王,但陈余这时候跟赵王歇的感情很好,放着代过不回,交给别人打理,跑去辅佐好基友赵歇了。

后来我在思考陈余的报复,咋看都像晋江小说网里很流行的原配报复渣男的手法,打击渣男的事业,找个高段位的新欢,以证明本宝宝魅力无边,陈余,你做到了!

当然,田荣可没那么容易算完,远在汉中的刘邦也收到了一封他寄来的造反挑唆信,张良一看,机会来了,反手寄给了彭城的项羽。

这个时候彭城的项羽在干嘛呢?史书里语焉不详。

但是他第一记挂的是搞定义帝的事。

义帝肯定是项羽派人杀的,但到底是谁?司马迁只怕也搞不清楚。

《史记》里有两个说法,一说是九江王英布的手下,但是后来英布造了项羽的反,也有项羽杀义帝的因素在,所以不大可能是他下的手。

还有两位嫌疑人,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我个人倾向于是共敖下的手,因为他是楚地王室老贵族出身,倘若项羽想证明自己篡位的正确性,用贵族干掉贵族更有示范效应。

这不是礼崩乐坏的世界吗?各位也别惦记着什么君君臣臣的事了,有实力才能当王,铁了心的投靠项羽,留下投名状自然有享不完的富贵。

至于衡山王吴芮,这是个谨慎人,最后连刘邦都没办法杀了他,连国都违心的给他保存了下来,这种人,会干出杀义帝这种留人口实的事吗?

人可以随便杀,但仇恨却没有那么容易消除。

后来田荣带领周边的诸侯跳反闹事,其中未必没有楚国奸细串联勾结。

否则也很难解释,巨鹿之战以后,诸侯对项羽怕得要死,转眼之间居然就敢这么从从容容的反了?

当然,若论反项羽,最厉害的一位肯定是刘邦。

但当时对项羽来说,田荣才是心腹大患,齐楚之间的叛徒们勾勾搭搭,不彻底清除了,连西楚霸王都当不安乐,更别提当什么秦始皇第二的美梦。

至于说清除内部不稳定势力,可能已经洗过一波武将了,比如说那位在巨鹿之战里很拉风的蒲将军,参与了坑杀二十万秦军,跟着项羽回来以后,直接就无声无息了,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里。

项羽一手带出来的英布,如果不是心里恐惧项羽,好好的当自己的诸侯王,为啥要提着脑袋造天下第一猛将项羽的反?

刘邦能说服大家跟着自己造反,其实有一条,所有这些人,全部都是楚国的杂牌分裂出来的,大家抱团取暖,对抗有荡平诸侯想法的项羽,这没毛病。

总之,项羽对田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汉王因此有了个空档,可以从容的平定三秦。

十五、平定三秦

刘邦当初去当见鬼的汉王,心里是一万分的不乐意。

据说是通过回落项伯又拿到了汉中的位置。

我去过汉中,真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现在是有高速公路,就这样到西安还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尽过隧道。

古时候从汉中到关中,难走的很,尽是陡峭的山路,有一条特别难走的栈道。所谓的栈道,就是这没有路的地方那木板硬撑出来的路,非常难走,但再难走也比没有强吧。

张良给刘邦献了一计,烧掉栈道,以示项羽自己对关中没有野心。

当时刘邦的手下有几股力量呢?

最核心的当然是自己的丰沛故人天团,再有就是投降过来的关中秦军,当然,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被刻意清除在历史文献之中的吕氏家兵,吕泽带领的,大名鼎鼎的二队。

刘邦手下有位最后被封为梁王的彭越,只怕也是跟着吕家走出来的。

彭越是山东菏泽人,跟吕后家近的很,后来彭越被冤枉谋反,向吕后求救,结果被吕后给杀了。如果不是有一份香火情谊在,连刘邦都不放过他,跟人家老婆求个毛线救?

一个是宫廷贵妇,一个是封过王的草莽功臣,八竿子打不着,除非彼此有很深的渊源。

不过史书里如果老老实实的说,这位梁王都是吕家一手捞过来的,那么吕后家族功劳就太大了,后来诛灭诸吕就成了不义之举,连带着汉文帝这一系当上皇帝都透着没道理。

司马迁就是胆子再大,他敢写吗?

总之,刘邦手下十来万人里,没一个想老老实实留在汉中这地方。

于是部下开始四散逃亡。

这时候刘邦的司机夏侯婴发现了韩信是个人才,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对于司机的话,刘邦总要给点面子,稍微的提拔了一下韩信。

年轻气盛的韩信哪里看得起这种小官呢?

于是他跑到萧何身边显摆了一下才能,就开始玩不辞而别的把戏了。

所谓萧何月下追韩信,更像是韩信做的一场秀,以韩信的智谋,他真的打定主意不辞而别,你以为萧何追得上吗?

真要去追,派个纯粹的武夫+士兵小分队只怕效率更高,萧何年纪又大,亲自追,肯定跑不太快,所谓的追,无非也是做个姿态而已,表示自己非常尊重这位小年轻。

这一下子,韩信在汉军中的知名度打响了,大家都知道萧何是内务大管家,一个小年轻这是有什么本事,值得萧何这位大佬气喘吁吁,连夜去追?

作秀成功了。

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也被说服了,直接给了个上将军的职务。

各位,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就好像你本来就是个键政玩家,突然就有人拿着聘书过来,请你做某宝网的CEO,可能吗?

就好像比尔盖茨随便写了几页纸的商业计划书,得到了大佬的投资,其实原因是盖子的妈妈本来就是因特尔的董事。

那么韩信到底跟萧何有什么隐藏的关系呢?

值得萧何这样去为一位新出炉的小年轻,耗尽一切去背书?

别跟我说韩信的本事天下第一,史记里给的一个李左车,论起谋略来,根本不比韩信差,只不过丫点背,言不听计不从,最后被韩信俘虏了,这不是本事不如人,这是命运的捉弄啊!

就是所谓平定三秦的战役,韩信跟章邯也是打了十个月,章邯在关中,早已经人心尽失,真要是高手,政治攻势之下,章邯这个害死20万关中儿郎的雍王,照道理一个月都扛不了。

章邯并非庸人,韩信初出茅庐固然狡猾大大的,但打仗的手艺真的并没有那么豪横无敌。

本事都是慢慢练出来的,后来韩信用兵的手段真是越来越强了。

韩信的一生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悲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难道没有比韩信更天才的将领,因为无人赏识而默默无闻,甚至是被战场上哪里射来的乱箭给射死的?只怕多了去了。

韩信能得到机会,彪炳千秋,留下一个悲剧故事让后世人感叹两千年,这已经是难得的机缘了。

总之,刘邦此刻赌徒本性爆发,全服赌注压在了这位新挖掘出的奇才韩信身上了。

韩信于是搞出了一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好戏来麻痹最能打的章邯,自己带着人绕过陈仓古道直接出了关中对着章邯就打了个出其不意。

章邯一代名将,最后被熬鹰样的活活熬死了。

项羽根本没力量过来救,田荣、陈余加上吕家的小棋子彭越一起上,西楚国四面开花,忙的焦头烂额的,哪里有时间过来管关中的事?

等到关中平定下来,楚汉之间优劣势立刻就出来了。

刘邦拿了关中,有约法三章、驻军霸上的好印象在。

被赶跑的三秦王跟关中老百姓有深仇,再加上天下第一刀笔吏萧何左手档案,右手无为而治,对关中本地老百姓竭力安抚。

再凭借地利,等于是刘邦拿了秦始皇的副本,项羽还拿着六国乱糟糟的副本,谁会赢呢?

不过项羽毕竟是天下第一军事强人,田荣这种菜鸟,很快就被项羽打败,齐地土豪们一看这势头不妙,赶紧一起投降,还把落败的田荣给杀了,献给了霸王。

但我之前说过,项羽平齐楚两地的决心是很强的,为了震慑齐地豪强,他来了个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兼屠城。

没想到这下子适得其反,齐地老百姓一看,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不如拼了。

于是项羽陷入到了齐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出都出不来了。

大规模屠城,屠杀齐地百姓,这对诸侯们是种刺激。

于是刘邦开始政治攻势,到处拉心存不满的诸侯入伙,一起讨伐项羽。

一点人数,好家伙,联军超过了50万。

于是刘邦高高兴兴的带着大部队,趁着项羽陷在齐地出不来,偷袭彭城去了。

偷袭是很成功的,彭城里肯定也有内鬼接应,根本都没有激烈的战斗,西楚国的国度就落入到刘邦手中。

这下刘邦得意了,一边筹划着接自己还在楚地的妻儿老小过来团聚,一边带着联军在彭城大搞腐败享乐。

想必这军纪就好不到哪里去了,刘邦身边的谋士张良陈平,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一声,很能打的韩信在此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还是说也一起堕落。

所谓乐极生悲,项羽陷在齐地,又没有死在齐地,我真不懂刘邦咋就那么放得下,心大?

所谓的联军,多半都是草台班子大拼凑,对上项羽这种打出巨鹿之战的军事强人,这时候居然就懈怠大意了,真不知道刘邦为啥这么自满?

我只能认定,这时候西楚国各地几乎传檄而定,没什么反抗,否则刘邦也不会那么放松,毕竟他占领了秦宫,还懂得驻军霸上,老老实实的在军营里保持警惕呢。

项羽一生的悲剧就在这里,政治素质不过关,导致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以致于疲于奔命,活活拖累死。

(0)

相关推荐

  • 西楚王朝人物汇编第五篇·项氏宗亲·平皋侯项它

    项它,西楚霸王项羽亲族,西楚王朝宗室重要成员之一,以及西楚政权的重要组成人员之一.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张楚政权领袖陈胜先是遭到秦军章邯部击败,后又为下属庄贾背叛,被杀于下城父,而后,秦军章邯遂以陈胜死 ...

  • 二十一、谁说项羽没脑子?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成为了楚朝唯一的统治者.项羽君临天下,这份荣耀,一点也不输于当年的秦始皇. 秦始皇用暴力压制天下,导致仇人众多.项羽也靠暴力成事,仇人自然也是不少.但是,仇人和仇人还真不一样.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34

    [原文]王陵者,沛人也,先聚党数千人,居南阳,至是始以兵属汉.项王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 ...

  • 二十六、英雄·美人·金钱

    刘邦亲率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韩王信.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赵王赵歇.代王陈馀共五十六万人马东击彭城,大军刚开拔,彭越前来归顺,联军瞬间又多了三万人马.考虑到狄县田氏三雄一个比一个厉害, ...

  • 楚汉风云人物之项羽:输是宿命,赢就怪了

    项羽乌江自刎是历代王朝兴衰的热搜,关于项羽的失败,历朝历代议论不休,主要是两点:一是不会用人,二是有勇无谋! 最具有发言权的就是刘邦了,他和项羽长期打交道,他说项羽败在不会用人! 项羽果真不会用人吗? ...

  • 韩信传(五): 背楚归汉

    无论如何,韩信仍然尽着一个臣属的责任,不时向项羽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三件事上,他和项羽有巨大的分歧. 第一次分歧,发生在章邯走投无路,向项羽表示归顺后不久,韩信提议,不妨借机也修复和齐国田荣的关系. 在 ...

  • 连载:两汉四百年32

    四十.大汉政坛的三角关系 刘邦从一个布衣老百姓一路逆袭成为皇帝,靠的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功臣.诸侯王和外戚. 刘邦健在的时候,那三者都依附在皇帝身上,只能成为皇帝统治帝国的工具,修理起来,根本没有反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8

    三十六.天降皇位,砸中了刘恒 刘邦有八个儿子,最没有存在感的大约是代王刘恒. 吕后并非是丧心病狂的毒妇,除了刘如意以外,其他的儿子在早年间,都能带着自己的母亲就国. 刘恒和薄姬这对透明人母子,谁稀罕去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7

    三十五.诛灭诸吕的真相 我前面啰里啰嗦的讲了两天刘与吕共天下的法统,并非是无聊瞎扯. 要知道,权力的背后是统治的合法性,如果吕后大搞刘与吕共天下,并且用它来控制舆论长达八年,那么在长期洗脑之下,是不是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2

    其实吕后接班的时候,手里等于是拿到一个令人头疼的烂摊子. 只有说书唱戏的人才会喊天下太平. 孤儿寡妇的,对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功臣,你要是敢懈怠,少不得人家就要把心思打上门来,不信吗? 当初刘邦健在的时候 ...

  • 连载:两汉四百年21

    二十七.刘邦之死 其实这不叫玄学,很多人在面临死亡重大灾难的时候,往往都有预感. 刘邦显然是个感应灵敏的人,历史上上记载,他曾多次在面临危险时突生警觉,躲过一难,比如说面对女婿手下人的刺杀. 所以像刘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9

    二十五.汉初三杰 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后,还是非常喜爱带着一起造反的老兄弟们喝酒,<史记>里说,某次皇帝喝得得意了,问群臣:你们看,我为啥能战胜项羽当皇帝呢? 皇帝既然这么问,臣子们肯定是马屁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8

    二十四.无为而治 汉代的故事早就被人讲得烂熟了,特别是开国这段历史,以致于写起来甚至都能让人沮丧,动不动就陷入到洗稿的嫌疑里. 所以我的连载只好另辟蹊径,没那么多故事. 在<史记 曹相国世家&g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7

    二十二.白马盟誓 汉初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叫白马盟誓,据说当年刘邦跟功臣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能封侯,若违此誓,天下共击之. 这是一件大事,照道理,<史记>.<汉书>都应该收录 ...

  • 连载:两汉四百年16

    二十一.长安和洛阳,仅仅是国都那么简单吗? 等到项羽被杀以后,汉王已经成了天下实际上的共主. 这位BOSS上位,第一时间就是给韩信搞拆迁--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搬迁之前,先把齐地的军队给没收了. 不过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