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征文 | 汪小七送粮记 | 作者: 侯怀乐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邵原花园村有一个单门独户的倔老头叫汪小七(学名汪学明)。
1938年夏天,日寇肆虐,兵荒马乱,七岁的汪小七随父亲从老家考城(今兰考,1954年兰封、考城两县合并,以两县首字为名,称兰考县)一路逃荒要饭来到花园村。
村里人问他父亲:“日本鬼子今年2月份占领了济源,又打到你们兰考去了吗?”他父亲泣不成声地说:“6月里,宋希濂的中央军在兰封、考城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昏天黑地,打了几天几夜,中央军死了好多官兵,败了。狗日的小日本到处杀人放火,人没了,家没了,开封府也被日军占领了,活着的人,大都逃命了……”
人们一听,都咬牙切齿,满眼掉泪。村里大户人家李延乐收留了他们,父子俩开始靠打短工生活。
抗日战争出生入死送军粮
日军猖獗,邵原沦陷,山区百姓处处遭欺凌,被蹂躏,担惊受怕,四处躲藏,缺衣少食,民不聊生。
1938年4月,唐天际司令员率领晋豫特委机关进驻邵原地区,秘密组织抗日斗争,深入农村,动员群众,恢复生产,抓紧夏收夏播,安定社会秩序,组建抗日武装,给山区百姓带来光明和希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人说,中央军来了是派粮,不论地多地少,不管收多收少,派多少,出多少;八路军来了是借粮,不向穷人借,一般向大户人家借,打借条,不强求。汪小七没法借粮给八路军,但李家多次借粮给八路军,这送粮的任务就交给短工去办。
“唐支队”在邵原北寨村、黄背角前坡村设立有“抗日军需筹措代办处”。黄背角前坡村山高路远,送粮又不能走大路,一旦碰上日本兵,人和粮食都完了,只能在夜间走小道最安全。白天送粮怕碰见鬼子,夜里送粮怕遇到豺狼。1950年以前山区恶狼成群结队,夜间赶路十分凶险,直到1970年左右,邵原山区狼吃羊、猪和其他家禽牲畜的事情,还时常发生。
汪小七13岁开始跟随父亲去黄背角送粮。一年冬夜,月黑风高,两人推一辆独轮车,拉二百来斤玉米,天黑出发,才过双房村,就听到四处狼嚎声,爷俩警觉地赶路,不停地张望观察。汪小七第一次送粮,十分害怕,越害怕越有狼来吓,就在他一回头,就看见身后不远处有绿光,急忙喊父亲问那绿光是啥?父亲一看,就知道是两只狼跟在身后,赶紧把小七护在身后停下来观察,绿光也停下来了。父亲不是第一次夜间遇到豺狼了,在多年和狼周旋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些经验,知道狼一怕枪响,二怕棍打,三怕火烧。他一边给小七壮胆,一边把事先准备好的橿木棍杈交给小七,让他不断挥舞。小七舞杈吓唬狼,父亲推车慢慢走,一阵快一阵慢的,与恶狼周旋着前行。恶狼始终是人快它也快,人慢它也慢,不即不离,让人恐惧万分。小七双腿打颤,一边舞杈,一边赶路,一边回头看狼,天黑路陡,摔了一跤又一跤,血流满面,这血味更激发了恶狼吃人的本性,两只狼一次次张牙舞爪地扑向爷俩。万般无奈,父亲停下来烧上一堆篝火与狼对峙。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后半夜才走到蛋窝河。
黄背角前坡村夜间放哨的士兵发现篝火,觉得十分可疑,于是请示上级派人下来探察,才解救了爷俩。刘任道让人给小七包扎伤口,还安排爷俩歇息到天亮,吃了早饭,才让回家。
邵原群众勒紧裤腰带,宁可吃糠咽菜,甚至饿着肚子,也要如数交军粮,支援八路军抗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小米饭,香又香,百姓赶驴送军粮。军粮交给八路军,早日打败狗豺狼”的抗日歌谣。
解放战争翻山越岭运公粮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在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成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按照解放前持有的土地数量,家户被划分成雇农、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地主等成分。没有土地,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雇农、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贫农、和有一点土地,靠种地为生,也为别人打短工的下中农,都分得了土地。汪小七家破天荒有了自己的土地,还分得了三间土房,生活变了天,爷俩高兴得整天乐呵呵的。
1947年8月,陈赓、谢富治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抢渡黄河,挺进豫西。为了志愿大军南渡,济源县委积极筹粮筹物筹款,在荆梁观设立临时粮站,筹集军粮物资。
邵原山区征收救国军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征粮,二是运粮。
征粮主要有三个办法:一是继续实行预借粮食的办法,随后以征收的公粮顶抵。二是启动公粮征收制度,不过多增加群众负担,降低起征点,实行累进征收的办法。三是财政拨款采购粮食,对党政军人员实行粮食供给制所需的粮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采购解决。
运粮,就是组织青壮年劳力把征粮运到济源荆梁观。由于道路遥远,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只能采取人背、驴驮、马载的办法运送。当时规定运粮标准,一人背70斤,一头驴驮120斤,一匹马驮300斤,政府按照运粮斤数适当发放一些补助。
汪小七家根本没钱买牲口,只好肩挑背扛;花园曹建国是下中农,有一头小毛驴;花园李经川是中农,有一匹大红马骡。一人肩挑,一人驴驮,一人马载,三个人一路作伴,加入运粮大军。道路弯弯曲曲,路面崎岖不平,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累得汪小七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咬牙咧嘴。曹建国、李经川为了照顾小七,走走停停,就这样,天不亮就起身,天黑了才走到虎岭,把人累得腰酸背痛。
到了荆梁观,交了公粮,领了微薄补助,不敢久留,就赶紧打道回府。李经川想趁机在城里转转,办点事,就交待小七把自己的马骡牵回去,他还特意嘱咐:“小七,你是知道的,我这匹马骡性情暴烈,只让我骑,也让女人骑,其他人是碰不得的,否则会出人命。你一定要当心。”小七当然见过这匹骡子的桀骜不驯,默默点头。李经川还交待曹建国一定要提醒小七不能由着性子胡来。
曹建国骑着毛驴在前面走,汪小七牵着马在后面跟,毛驴走得快,小七跟不上,走到三河实在累得不行了,便停下来,跟曹建国商量,想骑上马骡回家。曹建国急了,吼道:“摔着你咋办?”汪小七说:“摔死就当驴踢死了!”说着一腾身骑到了骡背上,大红骡像是受到了天大污辱,一声嘶叫,四蹄上下蹬踢,前后翻腾,一下就把小七甩出去多远,头上血流呼拉的。小七从地上爬起来,一翻身又跨上了马骡背,大红骡尥蹶撒欢奔跑起来,曹建国吃惊地看着,无计可施,远远地望见汪小七又一次被撂下马背,又翻上去……
曹建国催驴加鞭,追了上去,生怕出了人命。追了20多里,追到封门口,才追上。只见小七坐在马骡背上得意洋洋地行走。看见建国追到,他笑哈哈自豪地说:“我起初被摔下来几次,后来死死地抓住缰绳,趴在马背上,任由牠踢腾,牠一直踢腾了十几里地,实在没力气了,也就屈服了,哈哈哈,这下我可不愁跑路了。”
几天后,回家的李经川听说了,不相信,还当面叫来小七让骑给他看,小七骑上去,大红马温温顺顺,服服帖帖,经川惊讶不已。
1950年3月,济源县第六区组织筹建邵原供销合作社,当时的供销合作社包括工商、粮油、食品站、邮政、新华书店等部门。
后来花园也建了粮站,才不再继续往济源运公粮了。
土地革命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人们积极上缴爱国粮,支援前线。他们推到粮站的一小车一小车粮食,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反帝反修不折不扣交公粮
汪小七有了地,但是买不起牲口,干活就靠人力,为了不再挨饿受罪,爷俩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劳作。早上去地干活,中午不回家做饭吃,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吃饭,每天两顿饭,成了爷俩的生活习惯。土活累,石活重,麦收秋种要人命,单靠人力种地实在不容易。为了解决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政府号召自愿成立劳动互助组,几户人家在农忙季节临时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互助组帮了小七大忙,收成越来越好,交足公粮后剩下的粮食还能填饱肚子,日子慢慢地开始好起来。
1958年人民公社开始大办公共食堂。社员群众一律在食堂就餐,集体吃饭,集体劳动。每个生产队办一个大食堂,大食堂一开始生活比较好。
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闹粮荒,人人饿得皮包骨头,好多人得了浮肿病。过去那些能行户,还多少有些家底,食堂吃不饱,回家里偷偷补给一点。可汪小七没有家底,饥饿难耐,看见能吃的就抓起吃,吃白菜疙瘩、榆树皮、棉麻籽……一天,小七饿得瘫坐在院墙边晒太阳,听见大人们说,东阳大队院科村缺粮严重,人们就吃棉麻籽充饥,棉麻籽属油性热性食物,吃多了就拉肚子,无法治愈,死了好多人。吓得小七再也不敢吃棉麻籽了。11月,上级提出“百日休整”,冬季没安排农活,学校也放假了。1961年6月底,食堂全部解散。
食堂解散了,生活又恢复以前的老样子。花园管理区对面下渠边有一颗三搂多粗的大核桃树,树冠高大,枝叶浓密。花园四、五队的人都爱到树下乘凉、吃饭、说闲话、议事……一到饭点,大人小孩端着碗都到树下吃,媳妇们吃着自己的饭,还凑过去看看别人家吃啥饭,小孩们看见别人吃的饭比自己好,就哭着闹着要饭吃,好不热闹。
汪小七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饭,总是离大核桃树远远的,蹲在地上吃。有几个爱开玩笑的,远远地喊:“小七吃啥好饭?”小七不理他们,问急了,就嘟囔一句:“菜饭。”
菜饭,是多数人家的家常便饭,就是在锅里下一把玉米面(或玉米糁、或红薯面),再加上白菜帮子、萝卜丝、红薯叶、时令野菜等熬煮成的稀饭,条件好的人家把锅里添一把白豆(或红豆),着上几块红薯(或老南瓜)熬煮,那可算是上等的菜饭了。
汪小七娶了媳妇,生了一双儿女,添丁不添粮,日子更加难过,即使每天照例吃两顿饭,还是吃上顿没下顿,一到冬春天,野菜挖不来了,家里做的菜饭就稀汤寡水的,喝下去不顶饥,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春荒时节,别人又在大核桃树下逗问小七吃啥饭,小七恶狠狠地把碗放在地上,仰起头质问起老队长:“队长,我们种地人咋都吃不饱饭,我们交的公粮都让谁吃了?”问得老队长一愣:“那都是城里吃商品粮的人吃了啊!”小七又问道:“那不种地,吃商品粮的人,咋比我们种地的人活得滋润啊?”老队长回答不上来,就咋呼说:“小七,不要说那没强气话(邵原方言没出息的意思),小心管理区干部听到,抓你游街!”管理区的大喇叭整天广播,高喊口号,小七被吓住了,黑着脸转身回家了。
小七想不通吃商品粮的人为啥就活得比种粮食的人滋润。也许这就是命吧……
一天晌午,小七上工路过管理区,听见花园管理区书记张广存(济源轵城宗庄人)正在领学毛主席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第三是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
张广存最后说的话小七听得清清楚楚:“美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实施包围,经常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苏修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多次挑起事端。美帝、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一定要响应毛主席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
小七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刚打走了小日本,还有美帝、苏修要侵略我们,说啥也不能当亡国奴,就是再饿肚子,也要种好地,交好公粮。深挖洞,广积粮,为反帝反修做贡献。从此,小七干活更加卖力,决心做一个最听毛主席话的好社员。
2003年,春天就要来了。汪小七却累倒下了……
弥留之际,他含混不清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粮……食,藏粮食……啊!”
(根据花园村曹建国老人口述整理)

作者简介:侯怀乐,河南济源邵原人,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

  • (收藏)红红火火救军粮

        推 荐 阅 读:  盆景制作严防急躁病 桩景佳材--牛筋木 枸杞桩的养护 纠正盆景贪之大风 品味文人树 倒挂抬头式悬崖盆景的造型 新桩养护禁忌 盆景树种的扦插繁殖技术(一) 以神求神 化残为美 ...

  • 七十三

    七十三 昨天晚上有幸听朱绮教授的讲座,感受颇深. 民间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但朱绮教授俨然一位少女,对生活充满向往和乐趣."我66年高中毕业,刚好 ...

  • 济源县购粮卷

    县城地方粮票由本县粮食局发行,仅限本县流通.票面额各县自行规定,面额都以成品粮计算.           pingpu

  • “红色故事” 征文 | 哑巴潭除恶记 | 作者:牛思龙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怀念孔金柱烈士 | 作者:孔凡群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三十四勇士 | 作者:孔小军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祭先烈 传家风 | 作者:​王运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抗日英烈傅功绩 | 作者:王占雨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十字岭上的壮歌 | 作者:姚景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蛋窝河伏击战 | 作者:孔凡星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一代炮兵战神——李健 | 作者:郭红文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红色故事” 征文 | 英雄叔侄抗日传奇 | 作者:陈立新 / 赵艳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