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经腑合病与传经理论

少阳十四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  本条提纲的结构,是少阳经病,传阳明胃腑,大柴胡汤病理的变象。有经阳外证而阳腑微结,但结而未实,以半表半里治。而里实(微结)不了了者,则得屎而解。

因于贼克之理,少阳之经病,内传阳明,阳明经之微结。细为少阳之脉,大便硬为阳明之微结,故必先有少阳之表,而后复传阳明之里。即使脉沉,也在里也。少阳与阳明,互相贼克,其脉即使不见少阳之细,而见阳明之沉(阳明四十,其脉不负)(此沉应是大义),也主在里而微沉。

汗出为阳经之微结,似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重点此“纯阴结”是指阳明腑实证,阳明当令,太少无权,故不会有太阳与少阳之外证也。此有头汗出,手足冷,微恶寒者,是经阳之外证也,心下满,不欲食,脉细者,是少阳之经证也。即有经阳之外证,里也未纯阴结,此为半在(太阳与)少阳之表,半在阳明微结之里(经腑合病大柴胡)。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少阴病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而实少阳也。此大柴胡证,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经邪。设服后不了了者,再以承气泻阳明之腑邪,得屎而解。

2  综述一此本条细节;

手足冷者,不是手足逆冷,是阳微结而不汗出之义。阳明二十二,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大承气汤主之。此阳微结,故手足冷而不汗出,不是阳实,只是微结。此手足冷,也不是沉紧的厥冷。手足冷代表阳微结而不实,理解成手足凉而无热汗出,胃腑微结之外象。

必有少阳之表脉细,复有阳明之里脉沉;脉沉在里,指阳明胃腑,假令纯阴结,阴结者是指阳明胃腑之义,仅对比少阳之经阳用,纯阴结者,是指阳明胃实之义。也是必有少阳之表复有阳明之里义。注意此半在表半在里,表是指少阳,里是指阳明。结构是少阳传阳明,而阳明微结而未实,故半在少阳之表,半在阳明之里,此也是大柴胡汤证。

脉虽沉紧,或为尺下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此沉紧者,或是变文之义,也或是少阳病逆而厥阴从陷之脉。从变文论,阳明之脉大,大而有力,此必沉取,本是微结,所以不大,又有少阳木贼,故此沉变象为无力。从脉陷厥论,而脉紧者,就是少阳之细或乙木之弦。故此沉紧,不可为少阴之寒。重点有头上汗出之阳症,作为辨证沉紧之阴脉,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

本条提纲,简直是太难了,错了无数遍。瞬间感觉,黄师之外的注解,全部解错。因为这个纯阴结与阳微结,是单从半表与半里,经阳与胃腑论证的阴阳,而不是字面的阴阳。所以我的第六感告诉我,黄师之外的注解,全部解错。(已改完)

少阳十五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此是少阳病之余证,也就是过经十余日,少阳病失解,而传阳明,已成阳明病,故与调胃承气汤。辨证的重点就在欲吐,便溏,腹满,微烦之前,而自已极吐极下也。若先此时不是自极吐极下者,不可与调胃承气汤。

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已过经十余日,此非柴胡证,以呕(省文便溏),故知先此时自极吐极下也。过经十余日,少阳病不解,胆木克胃,则传阳明,阳明病已成,则非柴胡汤,当以调胃承气汤,泻下阳明,以和里气。

2  心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此是少阳病,胆木克胃之象,此是少阳之经病,传阳明胃腑之证。在阳明篇则言阳明病,阳明八十二,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八十三,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重点太阳病,已过经下余日,吐下亡津,腑证已成,少阳无权,则调胃承气汤泻胃。故知先此时自极吐极下者,是调胃承气汤,若不尔(是)者,不可与之。也故正因先此时自极吐极下者,故知欲吐但溏,微烦腹满此为少阳之余波,而非柴胡证。

3 若不尔者,不可与之调胃承气汤,此是仍在经之义。过经十余日,仍在太阳经与阳明合经病,或少阳之经,如少阳八,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而腹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又如阳明八十二,大便溏,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阳明八十三,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者,可与小柴胡汤。

4 本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对比(阳明三十四)伤寒十三日不解,也是过经。本条过经者,是少阳病失解失治,所以传阳明。十三日过经不解者,是阳明热燥应下之,当汤反丸,是非其治,而过经不解。本条是已过少阳,而成阳明。少阳三十一,经腑合病,小柴胡汤加芒硝。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少阳传经三章

少阳十六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阳明篇: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若三日而见少阳之小脉,不见阳明之大脉,是不传阳明之腑,而病欲已也。此与太阳经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义同。言六经俱遍,邪不里传,自能汗解也。

少阳十七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一日一经,六日六经俱遍,则正复邪退,汗出而解,其不应期而解者,阳盛而入阳明之腑,阴盛而入三阴之脏者也。少阳居阳明太阴之介,阳盛则入于腑,阴盛则入于脏。于伤寒三日,病在少阳之时,候之少阳脉小,不传阳明之腑,是阳不偏盛。使阴气偏盛,当入三阴之脏,是时三阳既尽,三阴当受邪矣。若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之脏,不受外邪,再俟三日,但传三阴之经,自能应当汗解也。

太阴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是脏病而非经病也,故仲景曰:以其脏有寒故也。阳明篇皆言腑病(其经病皆有腑证也)。三阴篇皆言脏病,并非经病也。阴阳和平,脏腑可以不传,经无不传之理,所谓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必然之数也。

六经经证,总统于太阳一经,凡中风在六日之内,不拘何经,皆宜桂枝,伤寒在六日之内,不拘何经,皆宜麻黄。惟入脏入腑,则阴阳偏胜,愈期不齐,而法亦百变不穷矣。盖入脏入腑而后,太阳证罢,不入脏腑,而在经络,万无太阳遽罢,但有别经表证者,所谓表者,止有皮毛一层,皮毛既开,大阳已罢,别经如何不罢!若皮毛未开,太阳何缘遽罢!太阳不罢,是以六经俱尽,总宜麻、桂也。

1 上条论不传之脉,本条论不传之证。一日一经,阴阳不偏,三阴也不受邪,不传脏腑,经尽汗出则愈。

2 三阴篇,皆言脏病,并非经病也。(也有经病连脏,入脏之后,经证未罢)

少阳十八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者,此为阳去入阴也。

1 伤寒六七日,经尽之期,外无大热,而其人烦燥者,此为过阳经而入阴脏,无太阳之表热,无阳明之潮热,无少阳之往来寒热,其人烦躁者,脏阴旺而阳气离根也,必至烦躁。

2 此虽外邪之伤,更是本气里虚,表郁而内应也。此不烦燥在三阳,阳郁之内热之烦燥,此在三阴,脏阴盛而阳气失根之烦燥。病在三阴之烦燥,大多为阴阳不交,阳气失根之烦燥。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与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谵语门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同方.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同方. ...

  • 伤寒论第123条心悟

    ​伤寒论第12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

  • 《伤寒悬解》擅自增加两条治表理论——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理论

    太阳篇结尾论:外感急救与坏病 善治者,治其皮毛也.补充治表之理论,李可老中医,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两法 一,先说表实病急,刺血解表法.辟秽解毒汤,治疫毒痢 田某,男,3岁,1975年8月8日,16时突然 ...

  • 《伤寒悬解》少阳传腑过经证,小柴胡汤与调胃承气汤的辨证

    少阳十五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1 太阳病, ...

  • 《伤寒悬解》少阳传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泻下.若汗下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

  • 《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燥盛

    阳明七十二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口干而漱水不咽,以热在经而不在腑.经热不泄,此必衄也 论:阳明经热之衄,当是葛根汤证. 阳明七十三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发热,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湿热

    阳明七十六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1 阳明病,面合赤色,此为表闭里虚也.表寒外束,郁其经热不降,故面见赤色,此可解表,不可攻里.以面合赤色,是经热而非腑热,腑热外发, ...

  • 《伤寒悬解》阳明阳腑——湿寒

    阳旺于阳明,阳腑虚寒,则以下两条提纲,或病谷疸,或亡阳不治 阳明八十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 阳明病,脉迟,阴盛脏寒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