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计划为何取消?“零敲牛皮糖”战术的横空出世

第五次战役之后的1951年6月,战争双方对峙于汶口、高浪浦里、铁原、金化一线,几乎就是战争爆发时南北双方开始交战的接火线,而战争也刚好打了一年。

也就是在这个月,四野四个主力军的军首长奉命回到北京汇报工作,包括38军政委刘西元、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和42军军长吴瑞林,他们当然受到了隆重的招待,而其中最高的礼遇,是出席了主席的家宴,尽管餐桌上只有四菜一汤。

剧照

令军首长们感到惊讶的是,主席不仅询问了他们对整场战争的看法,还特别了解了各个军在战场上的作战细节,宏观和微观情况了解透彻后,主席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抗美援朝战争,要有长期与美军对峙的思想准备。

也就是说,我方高层根据战场现实,开始改变抗美援朝战争的作战指导方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不久,主席在致彭总的一封长电中专门指出: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成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到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就够了,现在我军一线有八个军,每个军歼敌一个整营就是八个整营,这就给敌以很大的打击了”。

剧照

换句话说,主席要求志愿军改变打法,发扬我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一贯战术原则,把每战的胃口缩小,力求积小胜换大胜。

按当时敌我双方的编制,就是一次以30000余人寻歼敌人800人左右,时间一长,累计战果就是敌方难以承受的代价,主席给这个战法起了个形象的名称:“零敲牛皮糖”。

牛皮糖是我国江南的一种小吃,卖糖人用小锤一块块地把做好的糖敲下来零卖,顾客买多少就敲多少,这个形象的比喻也说明了军委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志愿军今后一般不做大的战役发动,而是在与美军的对峙中,采取零敲碎打的战法,既减小了我军的损失、后勤补给的压力,也会在不断的小规模战役战斗中,最大程度地消灭和消耗敌人的兵力。

剧照

此时战场上双方的军力对比是:中朝联军总兵力110万,其中志愿军有77万人、人民军有34万余人,而联军加韩军为69万人,因此在兵力上中朝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联军尤其是美军装备着大量重炮、坦克1130余辆和作战飞机1670余架,还有海军的270艘舰船,相比于志愿军刚刚投入战场的少辆坦克,敌人在技术装备上又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一方,已经升任联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比较乐观,坚持要求给予增援然后继续北犯,即不顾伤亡用六个月左右时间把战线推到中朝边境(一厢情愿),然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否决了他的建议:

第一,美军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已经耗费军资100亿美元,仅每月耗费军用物资即达85万吨:“这场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军有胜利的希望”;第二,美军已无力再向半岛大举增兵,在日本的两个师不能动,而本土就剩下六个师了。

剧照

杜鲁门也认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结束战争,把美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因为美国的战略重心仍然在欧洲,因此总统和参联会的都要求李奇微转入防御,然后从政治层面寻求结束战争的办法,那也就是:谈判。

李奇微与麦克阿瑟最大的不同,是他属于军队中的建制派,服从于政府和陆军中央的命令,因此美韩军从1951年7月起,整体上停止了北进的攻势,战场双方形成对峙。

1951年7月起停战谈判开始。由于美军在谈判中提出许多无理要求,比如什么“海空优势补偿”等等,所以停战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这个月的24日,彭总决心发起第六次战役以配合谈判。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考虑,彭总于8月8日向军委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基本设想:实施大规模反击作战,以歼敌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为战役目标。

剧照

彭总对第六次战役是有信心的,因为志愿军增援部队已经到达,同时还将有一定数量的装甲兵投入作战,整体情况要大大好于前几次战役,消灭敌人两个师还是有把握的,战役决心最初也得到了军委的支持。

军委复电彭总:“在停战协定没有签订,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以前,我军积极准备9月的攻势作战是完全必要”。彭总遂于8月17日发出了进行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拟定的战役发起时间为9月10日。

志愿军各部遂积极进行第六次战役的准备工作:全军加强训练,补充兵员10余万人,使地面部队实力大为增强,其中第一线兵力为两个兵团8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共11军级作战单位,分为两个梯队展开);

第二线兵力为志愿军9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共13个军级作战单位。同时组建“志司”后方勤务司令部,使后勤保障工作大为加强,为第六次战役准备了一个月的粮食和弹药。

剧照

当时正在开城参加谈判的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也接到了预备命令,邓华经过认真研究,对当时战场上敌我情况进行分析和研判。

8月20日,邓华会同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联名给彭总发电,认为在敌人阵地已经巩固的情况下出击,在火力弱势的情况下进行阵地攻坚,对我军是不利的,邓华在电报中说: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又是现代化的立体防御,如果我们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伤亡和消耗会很大。如果敌人离开它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力量装备是可以将敌人打垮的,而求得部分歼敌,代价也不会很大”。

邓华同时建议,虽然不立即进行战役级反击,但应尽可能进行战术级反击,将我与敌人的接触线向前推进,以便于我更好地了解敌人阵地情况及其坚固程度。

剧照

而国内的周公和代总参谋长聂帅也仔细研究了战场形势,于8月19日致电彭总,提出对9月份进行的第六次战役再行考虑:“可否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如此,既可预防敌人挑衅和谈判破裂,又可加强前线训练和后勤准备,电报分析了9月份第六次战役加紧准备而不发动的原因:

1、由于半岛境内缺乏志愿军空军可以直接利用的机场,空军11月份方能出动作战,空军不仅9月份不能参战,并且也不能掩护清川江以南的运输。

2、半岛雨季8月底才能结束,一些桥梁还没有修通,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粮食9月份得不到保证。有些仓库距离前线较远,弹药不能及时供应。我方粮弹储备只有一个月,而后方运输又未修畅,假使敌人窥破此点,我将陷入被动。

3、从战术上看,在9月份的谈判中,敌人向我进攻的可能性较少,因此,我军出击必须攻坚,而作战正面不宽,敌人纵深较强,其彼此策应亦便。经过反复激战,时间拖长的可能性极大,结果对谈判可能起不利作用。

剧照

彭总综合各方意见,经过志司集体讨论后复电:9月战役改为积极备战,防敌进攻,准备适当时机反击,如此,第六次战役的原定计划就被延期了。

而到了1951年11月以后,美国已被迫接受了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此后,战争重点转为我军的阵地防御作战,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因此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是,第六次战役虽然准备了而未发动,却给敌人造成极大的不安和压力,李奇微在提交的作战报告中说明:“大批中共增援部队已开到韩国,强大的炮兵预备队已开到前线,正在准备发动新的攻势”。

所以第六次战役我们虽然没打,却把敌人吓得够呛,迫使其不敢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也非常有利于停战谈判的进行,颇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剧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