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北岗他告给孩子的12字!让孩子成为……

农村大人常说:“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究竟有何讲究?

原创2020-05-30 22:56·一缸老玉米粒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都听过的俗话:“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为什么古人的餐桌礼仪会有这样的讲究呢?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周代起,中国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餐桌礼仪制度,后来经由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不断发扬传承,使得餐桌礼仪为后世延续,并将其作为彰显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饮食文化一直为百姓们尊崇,餐桌这一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上至宴请王公大臣、招待外宾、贸易往来、交谈生意等,下至接待亲朋好友、家庭聚餐等,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各种各样的礼仪和规范。例如,小时候,吃饭时父母亲会要求我们姊妹几个:吃饭不能吧唧嘴巴,不用用筷子敲碗,也不能用筷子指人,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碟里挑来挑去,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给家里的长辈座,菜没上齐之前不能动筷子等等,这样不准,那样不能的规矩。
那么,除了上述常见的餐桌礼仪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礼仪,具体到菜肴上几个、筷子怎么摆、客人怎么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一、“摆三道菜”
1、“摆三道菜”招待客人不符合礼仪;在饭桌上放三道菜,在老一辈农村人眼中,“三道菜”是敬鬼神、敬祖先的方式。
2、招待客人显得非常小气;农村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一定要尽己所能,用自己拿得出手的“好酒好菜”招待客人。“三道菜”显得非常小气、非常寒碜,上不了台面。
3、避讳谐音,中国人习惯将字谐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离”。“三”与汉字“散”谐音;对于旧社会的人而言,当需要“散伙”的时候,才会在宴席上准备“三道菜”。因此,一般不能用“三道菜”招待客人,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三为单数,中国人聚餐或者吃饭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好事成双,双数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成双成对圆圆满满的意思。
二、“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的讲究其实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避讳“三长两短”!因为“五双筷子”难免会有长有短,在传统观念当中“三长两短”是旧社会底层农民非常忌讳的事情。
原来,古时棺木不用钉子,而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人只有死了,才能与“三长两短”的棺材联系在一块。所以,在形容人们意外发生不幸时,常用“三长两短”来暗指有性命之忧。
主人分给每个人筷子必须长短统一。除此之外,筷子也不能竖插在米饭上,这一行为有烧香拜佛祭祀之意。
三、“席不成六”
旧社会的餐桌都是四方四正的八仙桌,在很多农村依旧保留着许多“八仙桌”;如果是六个人坐在桌子上吃饭,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种“乌龟宴”。究竟什么是“乌龟宴”呢?那就是东西(或者南北)方向各坐着1个人,南北(或者东西)方向各坐着2个人,从半空中俯瞰,就如同一个伸出四脚的乌龟,因此也就被称之为“乌龟宴”。
在民间虽然乌龟的长寿的象征,但是大多数情况之下,乌龟、王八都是贬义词;所以,农村人逐渐就有了“席不成六”的说法!
以上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的冰山一角,还包括上菜顺序、食用礼仪等等,虽说现在的我们除去那些惯用规范以外,很少了解其余餐桌礼仪。
但在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字里行间里所积淀出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经验,更是彰显了治国平家、为人处世的真谛和道理,所以称之为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但是对于唯心的传统文化,我们则应该弃之不用。
你们那里有“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的风俗吗?你觉得有道理不?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