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式滑坡特征及其处治
一、错落式滑坡特征
错落是指坡体依附于陡倾的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坡体下部具有一定厚度、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的底错带,造成坡体整体下错的现象,在有的行业也叫做塑流-拉裂变形。错落的主要特征如下:
1、坡体中需具有贯通性陡倾结构面,坡体下部存在一定厚度的软弱层。在地下水活动易造成底错带软化时、河流冲刷、人工切坡造成隐伏的软弱底错带处于临空状态时易发生错落。
竖向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错落体相对比较完整,能基本保持原有坡体的结构;
2、错落在外貌形态上呈阶梯状,阶梯的级数对应坡体的错落次数;
3、由于底错带的反向抗剪力很小,对错落体滑动力的抗滑作用很弱,故错落体后缘部位一般不会出现反倾块体;
4、错落发生后,由于重力作用于下部底错带的性质,坡体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若长期放置就可能发生再次错动或滑坡。
这类坡体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上部岩土体的重力作用挤压下部软弱底错带所致,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治理方案是对软弱底错带上部的岩土体进行卸载减重和对底错带的加固,而弱化底错落上部的边坡加固措施。
二、案例
2、距坡口线约40.0m的村道陡坎坡脚部位,贯通性裂缝长约80.0m,下错约200cm;
3、距坡口线约65.0~70.0m的部位形成了一条长约45m、下错约400cm裂缝。
4、坡体整体发生大范围下错,错落体积约17万方,坡面崩塌、滑塌明显,直接威胁前部公路安全。
图1 错落体全貌
基于此,该段错落式滑坡病害的处治方案主要如下:
1、由于坡体后部的厂矿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是造成底错带力学性质恶化的主要因素,故地表排水沟进行修复,有效截断地表水进入坡体的通道是病害处治的前提。
2、上部坡体重力挤压下部底错带是坡体发生病害的主要动力,故对上部坡体进行必要的卸载是进行工程应急和永久处治的有效措施。
3、软弱的底错带是病害发生的基础,故对底错带进行加固是病害治理的关键。
故此,对后部村道部位的边坡沟进行修复,坡体卸载约3.5万方(20%的滑体)和对底错带采用锚索工程加固锁定是处治方案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对高边坡在错落体进行处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加固,从而确保了坡体、边坡和坡面的安全,即兼顾了病害的整体与局部的各个环节处治。
图5 处治工程地质断面图
经以上方案进行的应急和永久工程实施后,坡体病害得到了有效处治。
图6 处治后的坡体
微信公众号:悠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