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治16种常见皮肤病】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是临床常用方剂,功能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
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应用如下:
三仁汤的溯源
三仁汤之名,首见于清代吴瑭(字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因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君药得名。其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者,方中体现的芳香宣透、行气化湿之法,成为后世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证的基本治法。
三仁汤提出者为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温病四大家之一。19岁因父病逝医治无效而立志学医,受到当时温病学家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继承叶天士的温病理论,结合自身体会终于1798年著成《温病条辨》。
本书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总结了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药物使用,直到如今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运用的主张。《温病条辨》留下的方剂中,除三仁汤外,不乏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其中原文卷一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而三仁汤之名虽由吴氏提出,为其治疗上焦湿温病的主方,但从该方组方思路及药物选择来看,则可溯源至叶桂医案。
有文献云:“在《临症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运用三仁汤竟达60余案,其中与三仁汤8味药物相同7味的有2案,相同6味的有6案,其余均相同4~5味,这8案则是吴鞠通制订三仁汤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吴瑭汲取了叶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而创立了三仁汤。由于叶桂临证往往信手遣药而不名方,使人不易效法。三仁汤的问世,对继承叶氏的经验,推动湿温病治疗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仁汤的组方
三仁汤组方巧妙,用药轻取,临床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属湿温在上焦者。原方中飞滑石、生薏苡仁各六钱(18g),杏仁、半夏各五钱(15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二钱(6g)。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是水煎服即可。
三仁汤的功效及解析
三仁汤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徐大椿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录自《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全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诚为湿温湿重热轻之证的良方。
而其禁忌症为: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用。湿为阴邪、重浊、黏滞,致病多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故湿邪为患,患者可有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在皮肤病方面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水疱、糜烂、渗液、瘙痒。
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
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
三仁汤选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于一体,更兼以宣展气机,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旨。根据以上理论依据,三仁汤亦广泛运用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具体应用
湿疹
湿疹,即中医的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多种内、外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过敏性炎症性反应。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常见于四肢、会阴等处,患者自觉剧烈瘙痒。急性期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可有渗出、糜烂,呈多形性改变,并可合并感染。慢性期者以干燥脱屑、苔藓样变为主,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治疗得当,湿疹皮损可于2周左右消退,而炎症反应迁延不愈者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慢性湿疹患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日久不愈。中医认为是由于患者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张步鑫对湿疹证属湿热蕴肤患者辨证选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服用1周皮损即明显消退,巩固治疗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黄虹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急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患者,三诊17剂中药内服后诸症消失。张云芳、张志芬也有报道过三仁汤治疗湿疹的医案。但需注意患者饮食作息调整,以期能够长期控制。
综上,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伴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病机上总属湿热之证,以三仁汤为主随证加减,辅以祛风,或辅以健脾,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科临床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全身或局部皮肤突发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时现时消为临床特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皮肤、黏膜、血管发生短暂性炎症性充血及组织内水肿。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饮食不节致肠道湿热,郁于皮肤腠理间而发。此型患者皮疹色泽鲜红,并伴纳差、便烂等症状,及舌偏红苔微腻黄、脉滑等特征。其中三仁汤常用于治疗湿温轻证所致急性荨麻疹,本病起病常较急,患者常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h,但新皮损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严重者可有过敏性休克症状。
张步鑫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例,服药10剂后风团已基本不再出,后巩固治疗后数年未见复发。许建阳用三仁汤合银翘散化裁治疗荨麻疹1例,7剂,日1剂,再诊风团隐退,瘙痒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服完药后,诸症消失。
临床中荨麻疹患者多属素体禀赋不耐,兼感风湿热邪,发于肌肤而成本病,其中符合风邪外袭、湿温初起的表现者,可选方三仁汤辨证加减,并适量佐以祛风清热祛湿。
痤疮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是一种面部、胸背等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少年多发,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典型临床表现是皮肤散在性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及囊肿,且多伴皮脂溢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可有患者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道湿热互结,上蒸颜面;或脾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瘀滞肌肤而发。此类患者面部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并可伴有口臭、便秘,及舌偏红苔微腻黄,脉滑等特征。三仁汤可用于治疗湿邪为患的痤疮患者,更以面部油腻、病程缠绵为主要特征。
张志芬曾报道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痤疮患者,服用21剂后患者痤疮全消,留少许色素沉着,兼饮食、生活调控,未再复发。张云芳则采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扁平疣合并痤疮患者,5剂后患者皮疹消退一半,瘙痒减轻,厚腻苔前中部变薄,方药对证,守前方再进10剂,皮疹退尽,舌脉如常。
痤疮病人证属湿热者,病势缠绵,脾胃内伤,治宜建中焦、祛湿邪、清热毒为要,故用三仁汤宣化、疏利三焦湿邪;并辅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凉血散结之品,诸药合用,令脾气健旺,“脾阳转而后湿行”,湿去则热孤,诸症好转,皮损亦平。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即中医的“蛇串疮”,是由潜伏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状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故见带状疱疹发作期局部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痒痛不适,选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
张志芬用三仁汤合龙胆泻肝汤化裁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例,并用青黛散调醋外敷患处,用药3d灼痛明显减轻,水疱干瘪,基底亦不红肿,再连续用药1周后,结痂脱落告愈。
刘渝生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37例,并与西药对照。结果两组均痊愈,治疗组止痛、疼痛消失平均时间及治愈总平均天数均短于对照组,认为三仁汤辨证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万桂琴对蛇串疮患者的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及甲钴胺胶囊口服治疗10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认为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盛型蛇串疮疗效显著。带状疱疹病人以脾胃不足、湿热内生为病机,证属脾虚夹湿、气机不畅,可治以三仁汤,并辅以活血通络止痛之品,对于湿盛型蛇串疮疗效较佳。
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表现为青春期后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是皮肤科难治疾病之一。患者早期以脾胃湿热、血虚风燥较为多见,其中脾胃湿热型以头发黏腻脱落为特征。
张慧等通过对20例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应用三仁汤加减辨证施治,20例服药3~6个疗程后,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认为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治疗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有较好疗效。上述医案中脂溢性脱发患者总属湿热上犯,熏蒸头面,可用此方加减,三仁汤宜畅气机、清热利湿,可加入石菖蒲、郁金芳化湿浊,清心开窍。诸药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利湿不伤阴,清热不损阳,使清升浊降,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三焦通畅,则诸症自除。
汗疱症
汗疱症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患。常为双手对称发病,一般发于春末夏初,夏季加剧,入冬缓解。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于皮面,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而及指端,干涸后形成脱皮,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每年定期发作,反复不已。汗疱症为手部的特殊类型湿疹,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再与夏季热邪相合或与长夏湿热之邪相关,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则发为本病,故汗疱疹总与湿、热相关。
李婷等用三仁汤治疗汗疱疹38例,痊愈3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医案中使用三仁汤恰合病机,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肺脾协调,疾病自愈,用于汗疱疹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银屑病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的白疕,为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学皮肤病,多种环境因素均可诱导易感患者发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某部位或广泛分布全身。中医认为本病由外邪入侵、七情内伤、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内外合邪、热壅血络所致,故见患者局部皮损肥厚,上覆鳞屑,瘙痒不适。三仁汤辨证加减可用于治疗其中湿热分型。
叶建州等用三仁汤加减治疗重症银屑病12例,治愈9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疗效满意。湿热内蕴,阻滞气机,肌肤疏泄不畅是皮肤病发病及病程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使用三仁汤清热芳化利湿,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留湿,可使疾病得以好转和痊愈。并可酌情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品,疗效显著。
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疼痛和白细胞增高等为主要特征,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在仍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感染、遗传、免疫异常有关。
(一过性皮疹,就是出现时间短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多见于接触到其他异常物质,出现过敏导致,随着诱因的去除,这种症状或体征会很快消失。)
中医学中无该病名,周仲英教授等认为该病可属于中医的“热痹”、“内伤发热”、“虚劳”等范畴。王祥麒教授认为从关节疼痛症状归为痹证,从发热症状归为“内伤发热”等说法均片面,认为该病该归属于“疑难杂症”,且与急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采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患者午后低热,伴手足心热,双下肢酸困,纳眠差,舌红苔黄薄腻,脉弦细滑。辨证属于湿邪内蕴,枢机不和,郁而发热,灼伤肝阴。治当除湿清热,和解枢机,补肝阴,随证加减连服药1个月,病情明显缓解,治疗半年余,病愈无不适。
认为该病的病因为湿邪为主,热邪为辅,且认为其治疗应以祛湿为主,兼以清热。采用三仁汤为底方辨证加减,阴虚者加生地黄、白芍;阳虚者加桂枝;热重者加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外感者加防风、羌活、独活;夜不寐者加合欢皮,效果明显。
其他
三仁汤在皮肤科中适应症广泛,不胜枚举,还有一些常见的其它疾病。
水痘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水痘时毒侵犯脾胃,与湿相搏,外透肌肤,水痘布露。陈治水利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风热夹湿、侵犯肺脾二经重症水痘1例,全身皮肤遍布水疱、脓疱,痘根紫暗,痘浆混浊,破损后渗液淋漓不尽。服药1剂,热退症消,3剂后,脓疱疹均干燥结痂,治愈出院。
龙贤林用银翘散合三仁汤治疗水痘78例,均在3~6d治愈,平均3~5d,均无并发症。水痘多因风热夹湿,侵犯脾肺二经,发于肌肤而成。故以三仁汤宣化三焦之湿热,辅以清热解毒、凉血消疹之品,使湿化热清毒解,故而病愈。
接触性皮炎
中医认为本病为患者禀赋不耐,腠理疏松,接触某物,致毒邪外侵。蕴郁化热,邪热与气血搏而发病,表现为暴露部位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
张志芬运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接触性皮炎1例,患者表现为双手背皮肤潮红、肿胀,感瘙痒,部分皮肤有黄色渗出物,微恶寒,心胸烦闷,少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加入蒲公英、银花、土茯苓、萆薢、连翘等,服4剂,手背红肿消退,渗出物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再进4剂,手背恢复如常,未见复发。患者手背皮肤潮红、肿胀、瘙痒、渗出,结合舌脉,辨证为外感湿热之毒,湿重于热,故以三仁汤辨证加减,辅以清热解毒,取得明显疗效。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斑多由禀赋不耐,腠理不密,不耐日光暴晒,阳毒外侵,蕴于肌肤,与内湿搏结而成。张云芳治疗的患者表现为头、面、颈、手臂日晒加重红斑、苔藓样皮炎伴剧痛,夜间尤甚,反复发作余年,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湿热毒蕴、血燥生风,治以三仁汤倍滑石,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土茯苓、丹参等。
服药3剂后瘙痒减轻,但皮疹仍存,再加入水牛角、紫草,配合外用生大黄、五倍子、乌梅、皂刺煎水湿敷患处。10剂后痒止,苔藓样皮疹变薄。本案患者系湿热毒蕴、血燥生风致多形性日光疹,故在用三仁汤同时,倍滑石,佐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消斑。
黄褐斑
黄褐斑可由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面部而致病。张云芳亦用来治疗因面颊部黄褐斑5年伴口干、便秘、痛经,舌暗红、苔白、松、腻,脉濡缓,辨证为脾虚湿滞患者,处方三仁汤去木通,加白术、白芷,3剂后大便通畅,经量少色黑加块,腹痛汗出,去白术、白芷,加益母草、制香附、水蛭,再服3剂。诊时色斑变浅,痛经止,腻苔退去。
患者证属脾虚湿滞,故在用三仁汤祛湿同时,加白术健脾通便,经治疗后便秘症状消除,加用益母草、制香附、水蛭以活血化瘀消斑。
丘疹性荨麻疹
中医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因先天禀赋不耐或胎体遗热,加之饮食不调,昆虫叮咬,以致虫毒湿热诸邪郁结于肌肤,复感风邪而致。陈信生等用三仁汤加防风、荆芥治疗丘疹性荨麻疹45例,痊愈3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
丘疹性荨麻疹多发于夏季,天人相应,临床选择三仁汤加减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宣上畅中通下,使脾气健旺,气畅湿行,暑解热清。方证相合,与发病季节相合,临床用来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效果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掌跖脓疱病
中医学并无“掌跖脓疱病”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与文献中所载“瘑疮”相符。张志礼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热炽盛,腐肉成脓;湿热内蕴,腐熟为脓。并将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作为本病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
李振洁等对34例辨证为湿热雍盛型的掌跖脓疱病患者,给予口服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2个月。结果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失访2例,总有效率为93.75%。显示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好,使用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认为本病因热毒蕴于血分,故出现红斑;湿热壅阻肌肤则起水疱,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见脓疱。
因此根据中医临床辨证,对湿热壅盛证掌跖脓疱病患者采用清热解毒、理气化湿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中医病因认为是过食油腻、辛辣和炙热之品,积热在里,兼外感风湿热邪,以致热雍上焦,发于肌肤。表现为皮脂腺丰富区红斑、油腻性鳞屑、痂皮。潘慧宜等用加味三仁汤与口服非那根、扑尔敏及维生素B6并外用酮康唑,对比治疗脂溢性皮炎各80例,得出三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效果满意的结论。
医案中患者均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其治疗可遵循湿温病清热祛湿的原则。以分消走泄为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原则,结合岭南地区雨湿较盛且气候炎热的特点,选用三仁汤辨证辅以清热解毒利湿之品,诸药相合,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化。热清脾健,三焦通畅,湿热之邪祛除.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皮肤腠理安康,脂溢性皮炎亦消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病湿热证病因为外湿郁遏肌表、内湿困阻中焦而成。外湿郁遏肌表,卫气不得透达则无汗发热、汗泄不畅;内湿困阻中焦,气机停滞不得上下,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咳嗽喘息、头目昏蒙、脘闷心悸、呕恶黄疸,诸症见矣;湿热浊邪入扰血分,则致淋巴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蔡文等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湿热证患者41例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阿昔洛韦静滴及对症处理,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证实三仁汤加味芳香宣化、分消表里、宣通上下、清热利湿有效,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退热快而稳定,并能改善并发症的症状,消除神识昏蒙。
验案举隅
验案1
患者男,64岁。头颈部出现丘疹半年,头面部红斑、肿胀2d。素体高血压病史,抽烟十余年。半年前因头颈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结节伴疼痛以“皮肤疖肿”予抗生素及中药酊外用,症状可改善,但皮疹仍时有反复。
现患者疲乏,头面部片状水肿性红斑,肿胀,轻微疼痛,头皮、颈项部散在毛囊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部分结痂,轻度压痛,局部瘙痒,发热恶寒,口干无口苦,纳可,眠差,二便调。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
诊断:湿疹伴头面颈部皮肤感染,证属湿热蕴毒证,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治法。方用三仁汤辨证加减:
薏苡仁、石膏和泽泻各20g,厚朴、金银花、枳壳、大青叶和黄芩各15g,苦杏仁、豆蔻、滑石、法半夏和防风各10g,甘草和白芷各5g。共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头面部红斑肿胀明显消退,瘙痒减轻,纳增,大便偏烂,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滑。上方去厚朴、大青叶、滑石,加连翘15g、苍术10g,续服1周,诸症缓解,随症加减。
按:患者年老体虚脾虚失运,兼外感岭南湿热之邪,内蕴化毒搏结肌肤发为此病。头面部多发疖肿、红斑、肿胀为湿热之毒上壅所致,疼痛为邪毒瘀滞、不通则痛之象。躯干、四肢红斑、暗红斑、丘疹伴瘙痒为湿热蕴阻、肌肤失养之象,发热恶寒为湿温内蕴、正邪交争所致;口干为湿热内阻中焦,津液耗损之象;眠差为热扰心神所致;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均为佐证。
综上所述,病因为年老体虚、感受湿热之邪,病机为湿热蕴毒,故方选三仁汤辨证加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辅以祛风解毒。
验案2
患者男,58岁。全身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20余天。素体健康,无不良嗜好。现见全身红斑、风团,剧烈瘙痒,无口干口苦,纳欠佳,眠一般,大便烂,小便调,舌偏红,苔白厚腻,脉滑。
诊断:急性荨麻疹,证属风湿热证,以疏风清热、健脾利湿为治法。方予三仁汤辨证加减:
薏苡仁20g,豆蔻、厚朴、防风、生地、地肤子、白藓皮和徐长卿各15g,苦杏仁、白术、广藿香、佩兰和法半夏各10g,甘草和陈皮各5g,土茯苓30g。共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风团发作较前明显减少,瘙痒减轻,纳增,大便烂,舌偏红、苔白腻,脉滑。上方中易土茯苓为胆南星5g,续服1周,诸症消失。
按:患者素体禀赋不耐,外感风湿热邪,内不得泄,外不得消,发于肌肤而成本病。全身红斑风团均为风湿热邪蕴结肌肤的表现,瘙痒为风盛则痒。纳欠佳、大便烂为湿邪困阻,脾胃失于运化的表现,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滑均为佐证。
综上所述,病因为素体禀赋不耐复感外邪,风湿热邪蕴结肌肤,纳欠佳、大便烂,舌偏红苔白厚腻,脉滑均符合风邪外袭,湿温初起的表现,故方选三仁汤辨证加减,行气化湿为本,佐以祛风清热祛湿,诸症得消。
结语
上述医案中病虽有别,然病机均有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故治以三仁汤,异病同治。临床上对于湿疹、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银屑病、汗疱疹、脂溢性脱发、黄褐斑、多形性日光疹等多种皮肤疾患,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同时针对患者不同体质、病情个体差异,予以三仁汤对症辨证加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