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小直径内花键感应淬火工艺

作者:米佩

单位: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

试验对象及技术要求

内花键结构如图1所示,内花键模数m=3mm,淬火内花键热前留量尺寸为69.38mm,材料为42CrMo。

图1  内花键轴结构

技术要求:花键硬度40~45HRC,硬化层深度>1.2mm。

感应器的设计

(1)感应铜管的选择

方铜管加热效率高于圆铜管,所以选择方铜管,因设备频率在10kHz左右,对应铜管厚度为1.5mm,考虑到内花键直径较小,所以最终选择方铜管规格为10mm×12mm×1.5mm;对内孔加热工件,为了提高感应器的加热效率,对内花键感应器方铜管圆周方向镶嵌导磁体,其厚度根据所选频率选择0.2mm。

(2)喷水孔设计

对于一般表面淬火,喷淋密度为0.01~0.015L/cm2·s,一般扫描淬火喷液孔直径选择2.5mm,孔间距为3mm交叉分布,喷液孔中心线与轴新线角为45°。

(3)感应器外径尺寸设计

内孔加热时,有效圈与工件之间的间隙a一般选择2.0~2.5mm,考虑到内花键直径较小,间隙按照3mm进行设计,选择内花键有效圈直径为68mm。内花键感应器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内花键感应器结构

工艺参数的选择

(1)频率的选择
电流频率的选择首要原则是透入式加热。即电流透入深度d大于硬化层深度Ds,采用透入式加热,工件表面热能的产生主要靠感应涡流,此种加热方法与热传导加热方法相比节能、加热效率高、工件表面过热度小,有资料总结为:0.33<Ds/d<1,最佳频率为Ds/d=0.5。查阅资料,当淬硬层深度为1.2mm时,一般选择频率f=10kHz。
(2)加热功率的选择
理论计算所需加热功率,P=P0πDh,其中P为设备输出功率(kW),P0为设备比功率(kW/cm2),一般取系数0.6~2.0,h为感应器高度,D为工件直径(cm)。根据经验,当频率选择10kHz时,一般取系数1.6~2.0,则理论计算加热所需要的功率输出值为44~55kW。试验时,采用表1工艺参数进行淬火试验。试验时,工件先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3~5s)给喷淋,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提升扫描淬火。
表1  内花键淬火工艺参数

试验结果与分析

1. 内花键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采用设计好的感应器对内花键进行淬火,在调整感应器喷淋压力时,发现采用方案一工艺参数进行加热淬火,在保证喷淋压力的前提下,淬火液不能及时排出,影响花键的加热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对内花键底部φ20mm工艺孔尺寸加大到φ30mm,改进结构后,确保了淬火液能够及时排除。
2. 试验结果
对内花键改进结构后,采用以上4种方案进行加热淬火,结果见表2。

表2  内花键淬火工艺参数

3. 结果分析
(1)采用方案一进行试验,当加热功率设定为50%时,实际输出为40kW,感应加热时因功率太低,加热温度达不到淬火所需要的温度。
(2)采用方案二进行试验,当加热功率设定为55%时,实际输出为48kW,目测感应加热温度800℃左右,淬火后检测硬度35~40HRC,低于技术要求。淬火硬度不足主要原因是内花键加热温度低,虽然加热功率达到理论计算功率,但由于内花键相比于内孔加热表面积较大,因此所需要的加热实际功率要高。
(3)采用方案三进行试验,当加热功率设定为60%时,实际输出为60kW,目测感应加热温度870℃左右,淬火后检测硬度45~50HRC,检测回火后内花键棒间距尺寸,符合图样技术要求。对于此种结构内花键,因壁较薄,所以淬火时变形较大。为了确保淬火后尺寸满足图样要求,在后续工艺中建议棒间距尺寸加大至0.2mm。
(4)采用方案四进行试验,当加热功率设定为70%时,实际输出为75kW,由于加热功率过高,在停止加热5s内,内花键无法通冷却水,造成感应器烧损。

结语

(1)在内花键结构设计方面,为了确保加热时冷却淬火液能够及时排除,排淬火液工艺孔尺寸应根据加热花键感应器排淬火液量进行设计,一般建议工艺孔尺寸φ30mm以上。
(2)在理论计算加热所需要的功率时,内花键淬火所需要的功率比理论计算要高10%左右,在选择工艺参数时应该先选择较小功率进行试验,后逐渐增大至所需要的功率,避免出现因选用加热功率过高,造成烧损感应器的情况。
(3)内花键感应淬火变形情况较为复杂,与加热工件结构(淬火部位壁厚)、感应器结构及加热工艺参数等因素有关,每种工件淬火时需要根据具体工件具体分析,通过多次淬火试验方能确定较为合理的加工留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