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荷兰比利时(12)
第一次来荷兰和比利时,也不知道下次来会是什么时候,我就难免贪心,总想多走走多看看。很多朋友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旅行嗤之以鼻,建议我在一个地方多花点时间、更深入一些才好。面对这些建议,我通常是笑而不语,被说得多了,就会很认真地告诉朋友:小猴子过河会淹死,小马刚刚被淹到胸口,自己过河自己试好了。常常听或者看到谈话间书本上的旅行体会,总难免是奇遇艳遇,我旅行很多却从没遇到,不知道是应该惋惜还是应该怀疑。每每听到有人说就怕去人多的地方,然后得意地说起自己如何在空谷幽兰中洗涤凡心,说的时候还不由得嘴角微扬,我便特别贱地想问:凭什么你去得别人就去不得,去的人多说明那里有够好阿。以上胡言乱语,只是一家之言,千万别来拍砖。
上午还在布鲁塞尔,下午已到海牙,荷兰和比利时可真近,它们曾经还真是一个国家。虽然首都在阿姆斯特丹,但海牙才是荷兰的政治中心,荷兰王宫、议会和政府都在此。我住在兰格福尔豪特街的美丽树林旁,秋色斑斓,落叶缤纷,瞬间就喜欢上了。旁边是女王办公的努尔登堡和国会大厦,散着步就能到。我最先参观莫瑞泰斯皇家博物馆。在护城河改造而成的胡夫发佛湖畔,紧邻国会大厦庞大的建筑群旁,一座淡黄色的小巧建筑就是博物馆。规模不大,历代王室藏品却不少。上次在阿姆斯特丹的国立美术馆欣赏过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这次又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代尔夫特的风景》,画家在最真实的刻画中,保留着无尽的细节,仔细看甚至可以看出焦外模糊的特征,不是照片,胜是照片,满是平凡,超越平凡。
穿过国会大厦时,正赶上政府接待,并不影响游人,只在某个区域稍做隔离。阴天又日暮,光影很惨淡,也没有拍照的兴趣,只在老城区随意漫步,窄窄的小巷,高高的教堂,街角的啤酒屋,路旁的小商店,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疾驰而过的自行车,飘落的黄叶,运河的水波……一帧一帧的画面,一幕一幕的流连,一场一场的记忆,方离眼角,又上心稍。就在努尔登堡旁的小巷中,我狠狠地吃了顿大餐,五道菜的创意法式鱼料理。一个人一顿饭吃了足足两个钟头,离开时已是夜色阑珊,角落垃圾桶上的流浪猫正在凝望,沿着王冠状的路灯一盏一盏通向远方。也许是快离开的缘故吧,今天的我总是惆怅。
第二天起得早,我乘有轨电车前往海牙森林公园中的豪斯登堡,那是女王的居所。我想当然以为可以参观,到了才知道不行,远远就隔着重重的铁丝网,根本看不到宫殿的样子。微微飘起雨来,不是逛公园的好时候,继续乘车去参观海牙的博物馆们。
海牙国际法庭又称和平宫,由钢铁大王卡内基捐建。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之一,它仍在使用,今天正赶上有两起案件在审理,并不开放参观。游客中心本身也是个小小的博物馆,介绍和平宫的前世今生。其中一件展品是把折扇,应该是中国赠送的吧,上面写满人名,语音导览介绍是某次重要会议的来宾。和平宫外开着漂亮的紫花,一队古典的马车翩翩而来,此情此景,引人遐思。
在海牙市立博物馆中又遇梵高,虽不是什么著名的作品,但浓浓厚厚的油彩实在太特别,我第一眼就认出来了。此外还有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博物馆里的代尔夫特陶瓷器展品很丰富全面,准确是说,代尔夫特出的是陶器,白釉兰花,最初是中国青花瓷的模仿品,如今已洋洋大观自成一派。
海牙真是个好地方,小小的城市中,森林公园多,博物馆更多,我一路走回宾馆的路上就看了好几家,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梅斯达全景画记录着席凡宁根的海滨景象,360度地观赏,配合着实物的前景,有种虚幻的真实。埃舍尔博物馆更是奇妙,本是王室冬宫,点缀着华丽而古怪的水晶吊灯,如今专题展览埃舍尔的错位空间画。很难想象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全凭人的思维就可以画出如此杰作。语言是足以描述的,只有面对画作时才能体会到那种智慧的快感。我忍不住买了些画作复制品,作为礼物还是纪念都好。
告别海牙,返回阿姆斯特丹,在告别前,我还要再多看看,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