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枭雄的压迫],浅谈前武帝时代汉朝对匈关系的屈辱与智慧?

前言

“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汉书-匈奴列传上》

这段话,是汉武帝在漠北大战之后的诏谕中所说的,以此表彰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次大战中的卓越贡献。

封狼居胥

时至今日,每当谈起汉王朝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仍然有两句台词最能使人心潮澎湃,一个是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另一个便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在中原王朝对抗外族入侵的众多战争中,这是少有的、最振奋人心的历史性胜利,它们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彪炳了汉王朝在抗匈征途上的高光时刻。

然而,胜利的光环远远不能掩盖汉王朝曾经的沧桑与曲折,煌煌大汉,在面对“撮尔小邦”时,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与辛酸。

自汉高祖七年亲率三十万大军讨伐匈奴,到汉武帝以“马邑之谋”开启对匈的全面战争,这中间漫长的七十余年里,在面对匈奴的过程中,汉王朝着实经受了一番委曲求全的悲催历程(说委曲求全可能让朋友们有些不适,但真实情况确实差不了多少)。

汉朝大军

我们援引汉武帝太初四年的一段话,来看看,曾经的大汉王朝到底有多悲催!

《史记-匈奴列传》汉既诛大宛,威震外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

武帝太初四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胜利之后,威震西域的汉王朝准备重启对匈奴的战争,彻底消除匈奴对北方的侵扰。在诏书中汉武帝认为此次对匈作战堪比齐襄公的“复九世之雠”。

到底是何等耻辱,使得汉武帝将它上升到了国仇的程度,立志消灭匈奴来一雪前耻。

西征大宛后的汉武帝

国耻一

汉高祖“白登之围”高祖七年,匈奴大举入侵汉王朝北部边疆,韩王信战败投降,并且成为了匈奴入侵中原的急先锋。匈奴大军一路烧杀抢掠,直接威胁了都城长安的安全。

刚刚取得了楚汉战争胜利的刘邦,自视天下间早已没有对手,更何况北方蛮夷。于是亲率大军前往讨伐(此处省略一万字,白登之战的过程不作赘述)。

刘邦的轻敌,结果是惨烈的,三十余万大军被围白登山,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骑兵随时有一口吃掉它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其后两千余年的历史恐怕将要被改写,泱泱大汉或许成为历史上又一个短命王朝(刘邦一死,各路枭雄恐怕群起反叛)。

白登之围

结局大家都知道,汉王朝以赔钱赔人(和宋朝向辽、金上岁贡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换来了一时的和平,并且这项和约在此后相当时间被历代统治者所奉行。

为何汉高祖的这次失败,会成为了汉王朝挥之不出的痛,以至于会被汉武帝上升到国仇家恨的高度。

刺史认为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1、刘邦是大汉的开国之君,开国之君往往都被戴上光环,是不容被玷污的,这关系到大汉朝的国格。汉高祖从起于草莽到平定天下,雄才大略一直是汉武帝所崇拜的对象,他的光辉形象当然不容侵犯。

但恰恰是这位高大的曾祖父,却曾经败在了从不被正视的北方蛮夷之手,最后只能通过重金收买来祈求活命,作为同样有着雄心壮志的汉武帝来说,在面对匈奴时,自然对当然的屈辱久久不能忘怀。

汉高祖刘邦

2、我们纵观历史,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奉行的“和亲”政策可以说是开了古往今来面对强敌时委曲求全的先河,而对于志在平匈奴之患的汉武帝来说,拿本国女子和金钱换来的和平当然是一件屈辱,更不愿被提及的事。

3.之所以把刘邦的这次失败,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汉武帝也是为了彪炳自己的功勋,毕竟自己祖辈丢出去的脸,在自己这一辈给挣回来了,我刘彻也是给祖宗们长脸了。

刺史认为:“白登之围”对于汉王朝来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以至于几十年内,文景两帝都不敢孤注一掷的于匈奴开战。

白登之围形势图

国耻二

冒顿致书悖逆高皇后汉惠帝死后,吕后当政,匈奴的冒顿单于曾经给这位形同帝王的皇太后来了一封邮件,我们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封国书,被汉武帝当成国耻。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汉书-匈奴列传上》

吕后的回信是这样的: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汉书-匈奴列传上》

我想大家将两封信合在一起对照大概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与其说冒顿单于发来的是国书,不如说是一封情书,而且毫不掩饰的调戏了大汉王朝的太后。

吕后

是可忍孰不可忍,莽撞的樊哙当场请命“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老成的季布当场表示樊哙是口出狂言,按罪当斩。并且详细分析了不可贸然言战的原因。

中原王朝历来自视为礼仪之邦,对于伦理关系极为重视。而恰恰是礼仪之邦,却受到了匈奴如此大的屈辱。

要说匈奴完全不懂礼仪、胡言乱语,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笑语罢了,虽说当时的匈奴民族还没有完全开化,但是冒顿单于作为君主,递交的这样一封有分量的国书不可能没有智囊为其把关,更何况当时已经有不少中原王朝的高官投降了匈奴,充当了单于处理对汉事务的顾问团。

所以,冒顿的国书,实际上就是一种挑衅,这种挑衅是建立在军事上匈奴的自信和汉王朝的不自信上的。甚至这种挑衅已经带有了一定的人格侮辱,践踏了中原民族历来最为重视的礼义廉耻。

通过以上两项汉初的国耻,我们大概能一窥当时汉王朝在面对匈奴时的不自信和委曲求全。

自刘邦采纳刘敬的“和亲”之策开始,这项基本政策便延续了七十年。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原王朝难免会遭受到来自匈奴的屈辱,但是自身肌肉还不够发达,自然只能是“打碎牙朝肚里咽,自己受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唐人街探案》经典台词)。


刺史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前武帝时代的汉朝如何应对匈奴的威胁,同时又不失大国尊严?

一、开放边境贸易

我们都知道,匈奴是一个生活在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以放牧涉猎为生“逐水草而居”,但是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是十分脆弱的,蒙古高原物资匮乏“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而中原丰富的物产,恰恰是匈奴所热切期盼的生活资源。当这些来自中原的财货涌入匈奴贵族的眼前,自然是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匈奴人

所以,当投降匈奴的中行说看到这样的场景,曾经劝谏匈奴单于:

“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之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絮缯,以驰草棘中,衣裤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汉书-匈奴列传上》

事实也正如中行说所料,长期依赖于汉王朝的供给之后,一旦双边关系恶化,边境贸易被切断,居于苦寒之地的匈奴,将爆发重大的社会危机。

匈奴贵族

二、“和亲”以宗室女嫁单于

“和亲”政策,实际上是汉王朝“美人计”的利用,通过中原美女来麻痹匈奴统治阶级的神经,淡化其南下入侵的欲望。

古往今来,为了笼络与别国的关系,无不利用“和亲”的策略,来达到拉拢和维系两国关系的目的。虽然,对于匈奴这样的草原民族,女性的分量可能远远不能左右政治方向,但是自汉朝开启“和亲”之策后,历朝历代都以这样的手段对付少数民族来看,绝对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史记-刘敬列传》记载: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以王昭君为例,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后,所生下的儿子被封为日逐王,成为了匈奴的贵族。虽然女子不能左右匈奴国内的政局,但是留有汉族血脉的子女都成为了匈奴统治阶级中的贵族势力,对于搅动匈奴国内各部势力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昭君出塞

而且,匈奴有“收继婚制”,这些宗室女嫁过去之后,会相继成为数位单于的妻子,这些身处核心圈的汉族势力,能够起到搅乱匈奴政局的作用。

三、徙民实边,建立“马苑”

如果说上面两条策略,是为了从内部瓦解匈奴人的斗志,减轻边境遭受的压力,那么,最后一条策略便是从自身入手,锻炼自己的肌肉。

自战国时期,中原的北部边境便不停的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这其中,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中原王朝薄弱的骑兵部队,相比于汉王朝,匈奴则完全依赖于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南下入侵犹如一阵风一般,等汉王朝得到消息,派兵反击,骑在马背上的匈奴人早已经满载而归了

又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汉书-匈奴列传上》

另一方面,自河套至辽东,漫长的国境线地区,并不是中原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由于长期收到胡人的侵扰,更加人烟稀少,所以,当匈奴南下打劫的时候,短时间内很难组织起来足够强大的力量。

汉长城

针对以上的问题,汉王朝采取了两项应对措施,即徙民实边与建设“马苑”

自文帝开始,汉王朝开始实施“徙民实边”和“输栗实边”的策略,从中原地区鼓励、动员大量平民以至于刑徒来到北方,加强北部的防御力量。

另一方面,政府建立官营的“马苑”,大量蓄养马匹,同时鼓励民众私人养马。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加强汉军的骑兵力量,从而在军事上形成对匈奴的优势。

马场

刺史认为: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前期的近七十年时间里,汉王朝实际上是一种卧薪尝胆的过程,即使再大的屈辱,也暂时默默忍受。直到汉王朝的另一个强人——汉武帝登场。

武帝继位以后,河西、漠北大战,打的匈奴满地找牙,才让王朝重新找回了些许的尊严。自此之后,原本一直拿钱买安的大汉王朝,像是开了挂一般,动不动就给匈奴这位不安分的小兄弟一顿胖揍,直到它彻底服气(南匈奴归附汉朝,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西汉也已经时过境迁变成了东汉)。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梅西的一句广告词“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

(0)

相关推荐

  • 在位54年的汉武帝,却花44年去打匈奴,为何揪着匈奴不放?

    在位54年,却打了44年匈奴的汉武帝,揪着匈奴不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如果你不打他,他就反过来打你,还不如一鼓作气将其打残打废. 要说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游牧民族,恐怕非匈奴莫属了,这个兴起于公元 ...

  • 刘邦死后,匈奴单于致信吕后:愿搭伙过日子!吕后如何回复?

    刘邦死后,匈奴单于致信吕后:愿搭伙过日子!吕后如何回复?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后,杀自己人不手软,面对敌酋调戏,她为何选择隐忍? 第一位皇后 中国之有皇帝,始自秦朝的始皇帝嬴政.皇帝的后宫虽众,但是,有秦一 ...

  • 顶级画家:浅谈画家与“画奴”的辨证关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画家,既是一种称谓,也 ...

  • 宋镇豪:浅谈夏商时代的文字与文体

    在夏商代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文字化"符号,经过长期的流通应用与演绎,不仅因需要而产生的"形"的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成为内涵丰富.便习通行的意音文字,还出现了一 ...

  • 浅谈IE与精益生产的暧昧关系

    想研究IE与精益生产的关系,就不得不寻根问祖了. 首先,聊聊IE.IE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发明于19世纪末期,是一个创时代的发明,意味着管理从此由经验主义走向了科学主义(也即是量化).这意味 ...

  • 浅谈东珠形态与收藏的关系

    东珠究竟是个啥?竟然这么尊贵?那是必须的啊~要知道,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串清·雍正正御制东珠朝珠,竟然拍出了5780万的天价. 越是珍贵的东西便越难得到,东北境内的很多大河中都出产东 ...

  • 历期精选丨 浅谈体验经济时代主题饭店的管理

    一.体验经济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体验经济的概念是由<第三次浪潮>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70年倡导的,距今已有45年历史.体验本身代表一种已经存在但先前并没有被清楚表述的经济产出类型 ...

  • 浅谈郎世宁字画形态与收藏的关系

    站在中国古画的层面,郎世宁的画不被认可是肯定的.气韵没有了,他的绘画不具有这精神感,这是中国人看画最忌讳的一点.中国人欣赏绘画首先就是讲究其神态与神韵,比如齐白石大写意的国画作品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其 ...

  • 浅谈明清仕女图时代特点

    仕女画或称"美人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明清时期仕女图与前朝风格画法皆有不同.从数量上来讲,明代早期和中期间仕女图较少且大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明 ...

  • 新会陈皮:浅谈“厚薄大小”跟“品质好坏”的关系

    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对新会陈皮感兴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原创不易,请勿剽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会陈皮市场出现了"以貌取皮"的现象. 例如 ...

  • 浅谈扶阳派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体会1:六经赅万病之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 <金匮>则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该病的个性特点来研究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