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宫公王的传说【客都原创】

龙源宫公王的传说

王心灵  王耀东/收集整理

梅县松源镇龙源宫座落在距松源圩1公里的园岭背虎形山下,蕉岭公路旁边,交通十分方便,是经上级批准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建宫有500年的历史,珍藏一批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很受世人重视。
松源镇龙源宫
宫中供奉“敕封龙源助国公王”传说原系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兄弟3人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岁次丁卯1067年及宋神宗熙宁三1070年先后登进士,三人均供职朝廷,友文官居到御吏,友武官居到中丞,友勇官居至禄监厨使司,赠其父亲山公为文林郎,赠岱公为崇文公(即叔公太二郎)。
在北宋熙宁三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井田制度”变法,兄弟四人(友盛)均上书秦论,结晶触怒了皇帝,之后兄弟四人相继罢职归田。经二、三十年之后,宋哲宗后宋徽宗重用,其又时值章悖、蔡京等人以整肃朝纲,排除异己之际,即以欺君之罪处于死刑。之后章悖甚至矫诏要诛钟氏九族,其时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钟氏家族被迫离开福建武平象洞故居进行空前大徙迁,当时部分迁入广东梅州兴宁岗背镇,故当地流传有“天上雷公,地下有岗背神”的民谚,部分迁入紫金县南岭,部分迁入梅州五华县,河源龙川县和江西信丰、安远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清代时有迁回象洞原籍。宋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皇宫五凤楼起火,大火一直不灭。尔后人们发现有三位无头之人在奋力救火,著厥神威共熄灭五凤楼大火,众人看清无头众人及钟氏兄弟三人,以此熄灭五凤楼大火功绩而封为公。宣和四年(1122年)金人大举入侵,又显圣协助战败金兵即进而封王,兄弟三人曾先后“显灵救驾数次,如此远感恩于皇上”遂敕封“龙源助国公王”
迁人时公王兄弟留下难诗:
钟友文:  铜炉影照我人身,自古衍源象洞村,
古代相传马氏祖,王安下命不堪首。
钟友武:  铜炉玉榜入青宫,义士忠臣保国雄,
未曾计料为身苦,聪志失身一梦终。
钟友勇:  三生因果受牵连,忆别前程对你言,
不觉迟空保宗帝,嗟呼沧海变桑田。
象洞乡人感其兄弟三人生前事国精忠,事家致孝,为表扬其“忠孝”两全,而在圩场对面小溪岸上兴建龙源宫宇,一时香火极盛。相传龙源宫在一次不灾中,洪水将宫中三尊木质神像冲至松源河的园岭岌顶山下河中,其时有捕鱼者,见河中神像回游不去,即将其捞起,置于河岸石岩之下,附近村民有些小孩肚痛发热者,其每到石岩公王神像前烧香,均有奏效,于是人们争相来此敬神,名声初现。后探悉此神像为武平象洞“龙源宫”的龙源公王,意欲作罢。此时周边村民前来膜拜者与日俱增,建宫事在必行。
为了安置公王神像,在明朝初年距今约500年,当时由园岭村有识之士王主贤,王一凤为缘首,向梅蕉六甲民众及各界人士,莫筹资金兴建而成,当时初建限于资金,宫内的建筑较为一般,至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已孟冬由田心王选赞廷尝黄万一尝,吉义昌行,郑郡泉嗣裔及沐恩弟子,信生陈浚文、陈应京、陈钦文,信官张雯,信士张炽瑍、郑汝庭、王紫霞、王昇统等资捐石柱,珠玉村捐天井及六甲民众捐资,将龙源宫修建成宫庙,到此龙源公王的神恩广播,护国爱民,深得各方善男信女的崇拜和信仰,乃一方之福神,有了完善的宫庙供世人膜拜。
1996龙源宫经向县宗教主管部门申请。以条件具配核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由此龙源宫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更努力做好本宫各项工作,龙源宫也由此受到很好的保护。
流传地区:梅县
搜集地点:松源
收集时间:2009年7月前
收集整理:王心灵 王耀东
王心灵,梅县松源镇人,曾任梅县松源文化站站长。钟爱文学,編著《龙源宫故事》,有文章在报刊发表。
王耀东,梅县松源镇人,松源镇龙源宫负责人之一。
推荐:梁德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