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的就业指南

本期专业介绍人秦蒙,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毕业,师从侯增谦院士,地质野外一线工作近十载。


这不是一篇志于讲清楚地质专业是什么、干什么的文章,文章的出发点是生存,所以叫就业指南。我不得不说,地质行业已经走了五六年的下坡路,在可遇见的将来依然看不到出头的日子。数据来说,2012年地勘经费总投入509.74亿元人民币,刚刚过去的2017年地勘经费总投入197.7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2年的峰值下降了61.2%,地勘行业从业人数从2010年的63万下降到2017年的46万(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地质行业的黄金十年是怎么突然结束的,理由我说一个,2003到2013是北京地质学院地质专业出身、曾在国土资源系统长期任职的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的十年。

在上述行业大背景下,如果您仍有志于将地质作为毕生的事业或者糊口的饭碗,下文可以一读。

【1】

第一你可能想知道,学地质这行讲不讲究些天赋,需不需要点什么能力。没错,刚入某行的总会以行当里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按着最高要求看,可能需要点天赋,但具体是什么天赋,只能说地质没什么特殊的,在其他行业里能帮助你成功的,在地质这行里也一定能。普通地质学是地质专业里学习的第一门课,无论哪本教材,国内还是国外,提到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英国地质学家莱尔说的,“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现在是通往过去的一把钥匙),一言以蔽之。这句略带哲理色彩的话居然是整个地质专业的基石,而不是什么公理公式,这就注定了地质学的悲剧,它不是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至今奠定大半个地质学基础的板块构造学说也只是一种假说,半个世纪以来仍在不断地质疑、不断地修正,不断遭受着解释不了的新现象的冲击。这样来看,地质行业很多时候确实不那么科学,不那么严谨,很多假说都有那么点异想天开,而不是从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来;好处也显而易见,你所站的巨人的肩膀不需要爬太久,因为它还too  young  too  simple(太年轻太简单)。所以,地质这行最需要的能力,胡适回答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更贴切的了。

【2】

第二讲讲地质这行有哪些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供选择。仔细琢磨了下,不敢说全覆盖无死角,但90%就是以下这些出路了。

一是设置地质类专业的高校。在地质行业一片哀嚎的背景下,这似乎是最理想的选择。若您不求名利双收,害怕累着自己,可以从事些简单的教学任务,做些可有可无的科研研究;若您还有远大志向,想要成一家之言,这里也能提供最好的平台。关键是还能照顾到家庭,野外一线工作时间也可自由把握。上上选。硬币的另一面是,“博士学位”“本硕相关专业”“SCI文章数”这些条件就是入职的起步价,一些看不到的影响还有“性别最好男”“导师是谁”等等不可抗力因素。

二是传统地勘单位。最主要的就是四大系统,地矿局系统、有色系统、冶金及煤田系统、核工业系统。每个省几乎都是这么设置的。这几个系统干的活也有相互重叠,有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水文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等等。你要问哪个系统好,没法给答案,具体情况也很复杂,我只能说大多能旱涝保收。这里最好的选择是区域性地质调查中心,分布于全国6个城市(沈阳、成都、西安、天津、武汉、南京),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参公编制,项目分发方,也就是俗称的甲方,你懂得。

三是大型国企民企,国企如五矿中金,民企如紫金,即使同一家企业同类型职位,下属不同子公司待遇仍可能有天壤之别,简单说要看手上的矿权资质。大型国企的发展方向是海外,在非洲、南美收购了不少矿权,现阶段开发利用的少,一方面是缺技术人员,一方面是当地政策环境限制,很多企业都在招收海外部的技术力量,待遇没的说,因为风险也在那摆着,需要自己权衡。

四是其他,包括具有专业限制的公务员(国家地震局、自然资源部)、地质类杂志社编辑、岩矿测试分析单位等等,都会招收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当然这都是前些年风光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去的地方。

【3】

第三我想说说确定报考地质专业方向后,可供选择的学校。在学校推荐上,如果开口问了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没有个人偏见的,所以别问我那个什么学校不是也挺好的么。本科推荐三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研究生两所:中科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参考的标准包括地质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承担973项目的首席及团队,人均科研经费,下属地学期刊是否收录在EI和SCI中。以上信息院校门户网站皆可查询。为什么只推荐了这么有限的选择?同学,地质行业都这样了,你还不去个行业最牛的地方,你凭什么能找到好工作?

【4】

最后,谈谈对地质行业未来的看法,尽管前面已经把前途说的这么不堪,但希望还有。地质是个周期性行业,上世纪90年代的处境还不如现在,技术人员转行,有的去了公安部门,说破案和找矿思路差不多,都是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真正衰落的是传统地质行业,新兴的环境地质、地灾调查评估、战略新兴矿产的投入是在加大的,到前沿的嫦娥探月、蛟龙号深潜,都有地质学科的参与,还是北大看得远,早早就没了地质院系,人家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不仅高大上,未来方向也的确如此。

“稳住,我们能赢”,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