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4
NO.144
他当然并没有闲着。
得知唐朝大军全军溃散的消息后,本来已向北撤退的史思明欣喜若狂,马上停止后撤,率部重新回到了邺郡城外,随即扎下营寨。
显然,他是在等着安庆绪与他接洽,兑现让位的诺言。
可安庆绪却紧闭城门,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现在似乎有点想反悔了。
毕竟,当皇帝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更何况,唐军退走后,他还在郭子仪的军营中一下子搜罗到了六七万石粮食,邺郡城内已经不缺粮了。
他偷偷与自己的死党孙孝哲、崔乾祐密谋,想要把史思明拒之城外。
可他麾下的大多数将领却纷纷表示反对:史王救了我们,我们怎么能背信弃义呢?
这样一来,安庆绪更没主意了。
让位吧,自己心里那一关过不去;不让位吧,又怕史思明那一关过不去。
怎么办呢?
他左右为难,六神无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史思明倒并不急——至少看起来不急——他每天在营中小酒咪咪,小菜吃吃,小电影看看,小游戏玩玩,小麻将打打,小姐姐抱抱,小日子过得写意得很。
但邺郡城内的不少文武官员却非常着急。
他们知道,就凭安庆绪现在的实力,要想和史思明对抗,等于是用三轮车与大卡车对抗——完全是自取灭亡!如果再这样拖下去,一旦惹恼了史思明,不仅安庆绪本人会倒霉,还会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高尚、张通儒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而来,解了我们的围,我们不应该这么冷落他,得出城去当面致谢才行啊。
安庆绪也想试探一下史思明的态度,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你们想去就去吧。
高尚、张通儒就这样来到了史思明的军营。
史思明对他们盛情款待,席间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讲到动情处甚至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把高、张两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两人走的时候,史思明又给他们每人送了一份厚礼。
回去后,他们自然要为史思明说好话。
然而安庆绪却依然在犹豫。
三天后,见安庆绪还没有动静,史思明又秘密约见了安庆绪的心腹安太清——脑子活络的安太清此时已经暗中投靠了史思明。
安太清自告奋勇,表态愿意去做安庆绪的工作。
应该说,安太清的任务完成得还是不错的。
安庆绪考虑来考虑去,最后终于硬着头皮给史思明写了一篇表文,表文中他的态度颇为谦卑,不仅向史思明称臣,还再三邀请史思明解甲入城,说他愿意亲手奉上皇帝的大印。
收到表文后,史思明很开心,但嘴上说的却是:何必如此!
之后,他将表文向全军将士展示,所有人都高呼万岁。
当然,安庆绪耍的那点小伎俩是不可能骗得了史思明这样的老狐狸的——就像一年级的数学题不可能难得了博士生一样。
史思明是绝不可能进城的。
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像安庆绪提出的那样“解甲入城”——解除武装后进城,肯定只能是自投罗网!
他怎么可能自投罗网?
他只会让别人自投罗网!
于是他给安庆绪回了一封信,写得非常诚恳。
信中他先是深情回顾了他和安庆绪之父安禄山之间“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偷过羊、一起分过赃”的深厚情谊,接着盛赞安庆绪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德智体美样样棒,学校里面五道杠,思想前卫又开放,即使比起尧舜来也不遑多让”,最后又明确表达了他对安庆绪继续担任大燕皇帝的支持:我愿与你约为兄弟之国,一起鼎足而立,一旦有情况就互相支援,你若身陷危急,我必以命相抵。如果你要向我称臣,我是绝不敢接受的……
看了这封信,安庆绪又是高兴——有了史思明的表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皇位了;又是感动——没想到史思明的气量这么大!看来自己之前是有些多心了!
人一感动,就容易冲动。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安庆绪主动提出,愿意与史思明歃血为盟。
史思明同意了,挑了个好日子,邀请安庆绪一起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