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洪灾后的重建,出土了11件顶级文物,这件更是美名传播的国宝
1963年,河北保定地区遭遇了一场大洪灾,情况非常糟糕。就拿保定曾经最繁华的老城中心永华南大街来说,永华南路小学就全面受灾,洪水甚至漫过了入了教室,水位是小孩齐胸大人过腰。操场中心是水位最深处,足以浸泡过人的头顶。
这样的灾情,致使灾后重建的工作量非常大。永华南路小学的北教学楼就是在第二年修建的。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次的建设过程,竟然是文物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那是在1964年5月11日,原保定市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第二工程队负责修建永华南路小学的工程项目。一位工人用力往下铲去,没料到竟然挖出了一个竖坑。这不是古墓,后来证实是一处古代窖藏,即元代珍宝元青花窖藏。
这是当时人为了躲避战乱背井离乡时,预先埋入,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再也没有面世。直到当时,才被人发现,引起轰动。除了两件绿松石山子、一件彩绘玻璃瓶、数十块玉片外,最醒目的就是11件精美绝伦的瓷器,而这些瓷器之中又有6件是元代青花瓷。
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中国是瓷器大国,瓷器也是我国最著名的特产。历代以来,瓷器各具特色,但都是当时享誉世界的瑰宝。不管哪朝哪代,瓷器都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元青花的地位更为突出,青花这种瓷艺,早在唐朝时就初具端倪,宋朝时已经非常先进了,但只有在元代才最为耀眼。
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对中国的青花瓷尤为热衷。他们以北方少数民族的豪迈,将青花瓷变得饱满硕大,颜色鲜艳夸张。而且,元代青花瓷的图案也更为醒目,带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蒙古贵族的审美情趣与中原顶级的制瓷技术相碰撞,才会诞生盛名之下的元青花。
可惜的是,元青花虽好,流传至今的却非常少。目前得到公认的元青花,全世界不足400件,其中国内只有100多件。因此,每一次元青花的出现,在文物界都是举杯同庆的大喜事。更何况,保定的这一次发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意义重大。
这批元青花造型典雅,工艺精湛,图案更是丰富。它们包括一对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一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一件青花八棱执壶。其中,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为河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惊艳世界的顶级国宝。
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个头很大,它高为42.3厘米,口径为15.2厘米,底径为19.4厘米,器形饱满,古朴雄浑,充分展现了元代青花瓷的风采。它的通体为青白釉,釉层厚重,釉面润泽光亮,即使历经千年依然散发迷人的光泽。
更让人赞不绝口的是这件瓷器的纹饰式样,多达10余层,题材丰富,主题突出,内容众多,从上至下而看,在盖顶处塑造着一头昂首翘尾蹲踞的狮子,它气势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壶盖之上,是由莲瓣纹、卷草纹和回纹共同构成的图案,在方寸之地并不显得凌乱,反而是富丽堂皇,精彩纷呈。
罐身更是整件文物的重头戏,在颈部装饰着一圈缠枝菊花纹,摇曳生姿。肩部是以细腻的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相间,美轮美奂,期间则以水波莲花和折枝菊花纹交错,相映生辉。最醒目的腹部是由四组菱花形开光组成,这种开光是用双重串珠堆贴的,内贴四季花卉和山石。花卉的枝叶就是以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则是以釉里红涂绘。这种图案的配置交相辉映,色彩搭配晶莹剔透,形成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
腹部的下方则是卷草纹和莲瓣纹构成,它们素洁典雅,很好地烘托了腹部主题。
青花瓷器之中,这件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所以才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它采用了绘画、浮雕、贴塑等多种技巧,而且用法娴熟自然,将瓷器的细腻和主题的热烈奔放完全粘合在一起,自然成就了顶级的文物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