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纪念恩师李时人先生
李时人先生生于辽宁,长于北京,婚于江苏,及壮年入沪而执教于上海师大,今从教整四十载矣。
先生学术首缘于古代白话小说,自《西游记》《金瓶梅》《镜花缘》《禁毁小说》诸书始而一发不可收拾,遂至于上溯至于唐,乃有《全唐五代小说》,下探及于明,乃有《明人作家大辞典》《明代十三省作家分省人物志》,书籍十余部,论文百余篇。世人尝谓著作等身之语,先生之作,远超之矣。
作者与李时人先生合影
先生学术,一则视野极为广阔,绝不囿于一隅。自小说领域而言,有学者皓首于一书而不知其余书为何物,然先生有对于中国文言、白话小说之情况皆有精深之论著。
单篇论文亦脚踏东西两界,如《唐代文言短篇小说与科举选官制度略论》一文,与科举选官制度所对比者为西方之英雄传奇与骑士小说,其所比又丝丝入扣,真令人拍案叫绝。其诚如元遗山所言“世间东抹西涂手”也。学问止于此,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
先生学术,二则材料丰厚,广征博引,此乃耗时读书之硬功夫也。先生深知材料之基础作用,故着手于《全唐五代小说》之编纂。此书之前,世人所论之唐代传奇多为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中所收24篇。研究土壤贫瘠如此,何以期大树之亭亭玉立乎?故先生立愿编纂此书五册。360万字2100余篇唐文言小说的煌煌巨著,方令学人知唐文言小说之汪洋恣肆也。
《全唐五代小说》
其后,先生又感于明代作家之单薄,又着力于明代作家资料之搜集。此类搜集多为一手之资料,散见于现存明人作品之内。或见于家谱,或见于墓志铭,或见于诗文,不一而足。资料搜集披沙拣金,真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精神之传承也。
先生学术,三则学理高瞻。以小说之观念而言,古时小说与现代小说有大不同,然又有交集。此理不明,编纂难成,文气难行。故先生于《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一文中,深究此理。
现在看来,此书虽已出版二十余载,所论小说之概念亦颠扑不破。因先生所论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小说种种体裁都非常熟悉的基础之上的,是把双脚深深扎根在中国小说的土壤中的。
然而先生并不泥古,而是站在时代变化的角度上,从更高的学理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是一位中国气派,世界眼光的学者。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论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先生从教四十余载,门人弟子遍布大江南北,至师门召集商谈时,群英荟萃,比肩接踵,真师门盛大之况也。
先生初登讲坛时候,恰逢高考恢复不久,台下学生多有较先生年长者。师母心忧之,乃窥之于窗外。见先生于台上气定神闲,谈笑自若,台下诸生静坐聆听,皆肃然无为扰者。目此状,师母心中安矣。
后先生至上海师大,因声名远播,至每年报考博士之际,多有人欲以钱权之类以通关节。先生一一拒绝,而隔年亦如是,不胜其烦,乃自定一规:面试之前,不与任何考生见面。于滚滚红尘中保此一节,难能可贵!
先生带弟子,沟通后,乃据学生特点选定一题目。关四平为三国演义、陈松柏为水浒传、聂付生为冯梦龙、俞钢为唐代文言小说、王言锋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俞晓红为唐五代白话小说、邱昌员为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王颖为才子佳人小说、余丹为宋代文言小说、聂春燕为清代前期白话小说、李玉栓为明代文人结社……,所选题目,皆为有可持续研究之价值者。
诸生自选者,往往如盲人摸象,不明就里,误打误撞。导师之作用,盖引路之灯塔也。先生曰:有此选题,有天赋,可成一流之学者;无天赋,亦可保生计无忧。舐犊之情,吾辈知之矣。
先生其为人,不苟言笑,初见之下,令人生畏。然谈及学术时,燃香烟一颗,烟气袅袅晕散,谈兴亦渐浓: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梨枣之刻,红楼之语,聊斋志异,文坛故忆……,至今想起,似乎又回到了在先生家听课的快乐时光。
该小文写于2017年,本为庆祝李时人先生执教40周年而作,没想到先生于2018年3月28日不幸仙逝,反观旧文,不胜伤感,特以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