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首绝美好词,不能只知道一句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让诸多读者观众对这位为情所困的大反派顿起怜悯之心。
这句话出自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摸鱼儿·秋雁词》,原文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难看出,元好问原作与金庸改写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少了一个“人”字,这是因为,隐藏在背后的那个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本来就与人无关。
(为情所困的李莫愁)
那是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相伴赶往并州(今太原)参见府试,其中就有后来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那一年,他年仅16虚岁。
途中,学子们遇到一位捕雁人,他正对着两只死雁唉声叹气,学子们不明所以,便好奇地上前询问。
那捕雁人说:“我早上捕到一只大雁,就把它给杀了,没想到另一只漏网的大雁却苦苦哀鸣,始终不肯离开,最终竟然一头撞死在了旁边的地上。”
学子们听罢很是感动,大雁尚能为爱侣殉情,更何况天下的痴情男女呢?于是,元好问不惜倾其所有,从捕雁人手中买下了两只死雁,并将其安葬在汾河岸边,以成全他们生死相随的痴情,还将殉情双雁的安葬地取名为“雁丘”,堆放石块作为标记。
(鸿雁双飞)
然后,学子们有感而发,纷纷写词赋诗纪念此事,元好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旷世名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大意是:
敢问这世间的爱情,到底是什么,竟能让Ta们甘愿生死相随?冬去春来,南飞北归,比翼双飞的大雁共同度过了无数寒暑,早已深情入骨。相守时有多欢乐,离别时就有多痛苦,但偏偏有痴情儿女沉醉其中。那殉情的大雁应该要说:层云延万里,暮雪覆千山,形单影只的我,今后又能飞向何处呢?
去路依旧,却不复当年繁华,曾经的破秦平楚之地,如今尽是瓦砾荒烟。英魂不再,凄风苦雨狂鸣。上天也应嫉妒这世间的痴情,你若不信我,且看这殉情大雁与莺儿燕子一样,死后皆成一抔尘土。我把它们安葬在此,留待千秋万代的文人骚客来此凭吊,为它们醉酒高歌,纵情缅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开篇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有的版本中写作“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所以这首词也叫做《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
一个是“问世间”,一个是“恨人间”,含义还是有略微差异的,笔者更喜欢后者,因为一个“恨”字,饱含着作者对殉情双雁的遗恨与不舍。
(元好问像)
另外说明一点,上述故事并非笔者杜撰,也不是道听途说而来,而是元好问专门写了一篇词前小序,详细介绍了写作此词的前因后果,其序曰:“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从这则小序中我们还可以得知,该词在写成之后,作者曾经改动过,原因是元好问写作此词时年纪尚小,并没考虑音律问题,后来为了演唱,便填入了《摸鱼儿》这个词牌,这才成为我们今天读到的样子。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