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李逵的下场:被人挑断手筋脚筋,掐着脖子像抓野猪一样活捉

说到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其中《水浒传》因书中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比其他三部名著,《水浒传》中人物虽然多达108人,但是却并没因人物繁多让人感到混乱。书中好汉凭借着独特的人物性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众多好汉之中,黑旋风李逵算得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既不像武松那般英勇正直,也没有林冲那般甘于隐忍。为人鲁莽冲动又性情残暴。如果不是有着对宋江的一颗真心,相信很多人都很难将李逵与梁山好汉联系到一起。

从《水浒传》中关于李逵的讲述,我们就能够看出,作者施耐庵对于李逵是有着几分喜爱的。他用寥寥几笔就带过了李逵杀人的过往,反倒是花费了许多的文墨去形容李奎的天真纯良,以及他对宋江那股子死心塌地的忠诚。

只不过,在民间有受人喜爱的《水浒传》,也有另一版本的《水浒传》续写《荡寇志》。单从名字就能看出,两本书籍对待108位好汉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

因为在后者的眼中,梁山好汉并非是英雄,而是一群心生反叛的草寇。尤其是在《荡寇志》这本书中,施耐庵笔下的好汉们并没有落得一个好的下场,关于黑旋风李逵的描写及结局,也与《水浒传》完全不同。

黑旋风李逵的人物来源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以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为原型的。虽然说现实中的宋江起义并没有像《水浒传》中那样声势庞大,但是书中的某些人物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真实人物与书中撰写的好汉形象,除了名字相同,其他则是毫无干系。

比如,在宋朝历史上的确有一个叫做李奎的将领。这极有可能是作者创造黑旋风李逵的灵感来源。只不过,《水浒传》中的李逵与现实中的李逵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纯良,忠心正直的人。与这些正面优点相匹配的,是他过于鲁莽的性格和颇有些残暴的处事方式。也正是因为在他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相呼应,所以很多人对于李逵这个角色表现得又爱又恨。

大家一方面感叹于他对宋江的忠心耿耿,对于老母亲的孝顺,一方面又因为他的鲁莽冲动而感到愤怒不已。就连他一心追随的宋江,也曾多次因为他鲁莽冲动,扬言要砍了他的脑袋。

相比起《水浒传》中其他的英雄形象,李逵的形象显然更鲜明,也更贴近现实。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或是受人敬仰的大善人。更多的,是好坏参半的普通人。

李逵生性残暴,却又忠孝两全

在《水浒传》中,李逵刚一出场,便因性格鲁莽打死了人。为逃避追责,他不得不抛下年迈的老娘潜逃在外。再后来,他意外结识了因杀害妻子被发配的宋江。感念宋江的赠银两之情,李逵萌生了追随宋江的心思。

性子简单的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圆滑处事,只一心追随宋江。不管是最初上梁山,还是后期的朝廷招安,他都没有犹豫过。

简单如他也知道被朝廷招安之后,可能会面临不一样的结局。但是,因为对宋江的信任与依赖,他依旧义无反顾选择跟随。

当宋江在浔阳楼作诗被告发,落入大牢之后,梁山众位好汉都欲前往大牢营救。此时尚不知道营救计划的李逵,拎着两把板斧,便想要劫大牢。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宋江哥哥更重要。

哪怕丢了自己的性命,也要将宋江安全救出。他的这份忠心与真诚,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很容易就被李逵所打动的原因。

与此同时,李奎在老母亲身上,又良好地诠释了何为孝道。因为早年逃生在外,没有办法陪伴在母亲身边。落草为寇之后,他便一直挂念家中的母亲。

好不容易有机会赶回家中探望,这才发现母亲眼睛早已哭瞎。为了安慰母亲,李逵谎称自己在朝廷做了大官,前来接母亲享福。可惜在返回梁山途中,老母亲不幸被老虎所食。

愤怒伤心之余,李逵只身闯入虎穴。接连打死四头老虎,以此来告慰自己母亲的在天之灵。不管是有心的善意谎言,还是后期为了母亲复仇,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李逵身上孝顺的一面。

李逵斧劈小衙内,残暴行径引人憎恶

李逵身上的优点显而易见,每个看过《水浒传》的人都能轻易地被他所吸引。与此同时,李逵身上的缺点也一样令人感到无奈和愤怒。

虽然他忠孝两全,但是因为性格火爆又头脑简单,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他并不如梁山中的其他好汉那般明是非,知尺度。

比如劫法场那一段,李逵手拿俩板斧,不光将守军杀的片甲不留,更是连周边的寻常百姓也一并砍杀。这个时刻的李逵,与其说他是豪杰英雄,不如说他是强盗土匪。行事毫无章法不说,对世人更是毫无怜悯之心。

尤其是李逵斧劈小衙内的故事,感受到李逵身上的鲁莽歹毒。

任谁面对如此年幼可爱的孩子都会心生怜悯,但是李逵却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直接将朱仝好友杭州县令的儿子一劈两半。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范围。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看出,在李逵的心中,根本没有规则、法度,更多的是凭借心中所想随意行事。换句话说,李逵的身上缺少了为人最基本的人性,如果脱离了管制,那么必然会成为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魔头。很多人对于李逵憎恶颇深,大多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荡寇志》中,李逵被挑断手脚筋脉,凌迟处死

如果说在《水浒转》中,施耐庵有意淡化了李逵身上的血腥残暴,让大家更多的是感动于他的淳良忠孝。那么,在《荡寇志》中,便更多的是在描写李逵的残暴与歹毒。

除了《荡寇志》以外,许多《水浒传》的续写作品,都并不愿意让李奎获得一个好下场。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李逵并非《水浒传》中淳朴善良之人,反倒是一个不守规则,残暴至极的杀人魔头。

《水浒传》结局中,宋江十分担心自己死后,李逵会任性妄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也为了避免李逵孤身一人遭受加害,他欺骗李逵饮下毒酒,想要他与自己一同死去。

殊不知,李逵早已知悉宋江的计划。对此,他并没有犹豫,依旧选择继续追随宋江。

在书中,李逵在死前这样对宋江说道:“生前服侍哥哥,死后也愿做哥哥部下的小鬼。”可见,李逵在水浒当中的结局还是比较良好的,并没有遭受过多的折磨。

相比之下,在《荡寇志》中,李奎的结局就要惨烈许多。他先是被人挑断了手筋脚筋,后来又被人当做野猪一般掐着脖子活捉,受尽千刀万剐之刑而死。

从李逵的最终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封建秩序守护者的俞万春,对于108名梁山好汉并不认同。

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人不过是目无法纪的乱臣贼子,根本配不上好汉这一称号。尤其是像李逵这样性格残暴的人,更不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

不管是《水浒传》又或是《荡寇志》,故事中的李逵不过是个虚化的文学形象。不管是他对宋江的忠义还是对母亲的孝顺,又或者是对于陌生人的残忍,都只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而创造出来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宋朝秩序混乱,贪官勾结残害百姓。

在这种背景下,李逵这种反叛人物的出现,也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毕竟,如果是和平盛世,撰写这类人物是很难赢得人们认可和喜爱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