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学术思想与治疗不孕症的经验研究

邓福霞(Tang Fuk Ha)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刘敏如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至今六十余年,学术见解独到﹐临床经验丰富。本论文旨在:一、全面和深入整理研究刘敏如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症精华。二、在全面了解刘敏如教授的学术思想的前提及基础下,分析刘敏如教授从2007年至2016年治疗不孕症的门诊病历,研究刘老临床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因此,本研究对继承及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富有价值与意义,把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宝贵的经验薪火相传,有益于学术的传承、发展及升华。方法:一、通过对刘敏如教授著作、医案、论文、科研成果、编审的教材、教案、以及以往带教的研究生的论文等,结合跟师随诊,整理研究刘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症精华。二、收集刘敏如教授2007年-2016年在东华医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专科门诊治疗不孕症时所使用的处方,运用SPSS 2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刘敏如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并研究其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特色。结果:一、刘敏如教授系统地进行中医理论整理,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为建构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作出巨大贡献,包括:发展中医学生殖理论,首先提出“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作“补肾中药对女性生殖轴影响”的系列研究,从不同侧面基本证实了补肾中药复方对调节“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确实有效,确立“肾气为根,保阴为本”的学术观;补遗月经周期调节的中医观,从实验验证了月经周期气血变化呈月节律、月波动的现像,提出“月亏勿泻”、“月满勿补”的中医调经治疗原则;提出崩漏、痛经病机新论;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观,建议确立一个中医病名为“胞宫脂膜瘀阻诸症”,以体现病证关系和内在病机联系,以利研究;生理带下的机理充实;泌乳与肾的生理关系的新识;产后“多虚多瘀”的科学验证与新药研究;归纳受孕条件中医观;建立与发展新病种,如“女阴白色病变”、“盆腔疼痛症”、“盆腔瘀血综合征”、“经断前后诸证”、“骨虚症”、“天癸早竭”等。临床治疗上富有特色:衷中参西,承前纳新;药物为主,身心并调;三因制宜,灵活化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重视一般,研究疑难;药食同源,防治同步。

治疗月经疾病,择期论治;对治疗症瘕、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证、妇科痛症、带证、妇科热症、妇科的厥证、痉证及绝经前后诸症丰有经验及独特心得,屡获良效。

二、本研究共收集了刘敏如教授在2007年至2016年之间,在香港东华三院东华医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中医专科门诊治疗不孕症的患者共158例,共统计158张处方,使用中药167味,共计2519药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15.08味。

从药物使用的频率分析,使用频次和频率较高的前11味中药分别是:山茱萸、白芍、山药、枸杞子、熟地、菟丝子、川牛膝、当归、淫羊藿、鹿角胶、龟板胶。从药物药性归纳统计显示,使用药物以性平的最多(占31.15%)。从药物归经统计显示,使用药物以归属肝经(占30.2%)及肾经(占20.8%)的最多。

从药物种类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药物以补益药最多(占53.9%),其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10.9%),清热药(10.5%)。而补益药当中,补阳药、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分布比较平均。

聚类结果显示,刘敏如教授治疗

不孕症的核心药物是: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熟地、菟丝子、川牛膝、淫羊藿、鹿角胶、龟板胶,以上都是补肝肾的药物;2类白芍和3类的当归、川芎,养血活血;4类的枳壳、柴胡理气行气;5类的车前子和6类的茯苓、白朮、炙甘草,利水祛湿健脾;其后药物多为随证加减药物,如牡丹皮清热凉血,黄芪补气。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因子1由左归丸的药物组成,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说明刘敏如教授治疗重视补肾。因子2由补血活血之品组成,说明血气的充足对治疗不孕症也很重要,“精生血,血化精”,气血和阴精是相互转化的。因子3茯苓具利水渗湿之功,牡丹皮具清热活血活血之效,能祛除湿浊阻滞或瘀热阻滞,又能使补而不滞,又体现刘老治病时“气血贵在流通”的思想。因子4炙甘草、白朮、茯苓,为健脾药物。因子5枳壳、柴胡,为疏肝、理气、行气药。因子5黄芪补气,白芍养血,体现刘敏如教授治疗不孕症气血双补、气血同调。因子7淫羊藿性温,温肾壮阳,车前子性寒,利水渗湿,又为种子类药物,两者寒温并用,有利通调,具促排卵之功。从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发掘方面,发现刘敏如教授有以下

经验药对:山茱萸+淫羊藿,山茱萸滋肾阴,淫羊藿补肾阳,共同使用具调整肾阴肾阳之功,助排卵期之阴阳转化,有促排卵的功效;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朮;枳壳+益母草,枳壳行气,益母草活血,气血并调,有助气血的运行,常用于气滞血瘀证或症瘕一类的疾病;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补肾阳、益精血﹐五味子补肾固涩,皆为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治疗不孕症;川牛膝+桔梗,共同配用,一上一下,使气血通调达利;牡丹皮+黄柏,除肾热,治相火;山茱萸+麦冬+熟地滋肾阴;橘核+荔枝核+山楂+枳壳行气散结,临床常用于治症瘕一类疾病。结论:刘敏如教授具有鲜明的学术观点,在她提出的“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观点下,认为很多妇科病,包括不孕症,是由于此生殖轴失调引起,因此临床治疗妇科病,刘敏如教授尤重视补肾,以营脑髓资天癸、养精血、调冲任。对于不孕症,其治疗特色为:衷中参西,审因为先;补肾填精,左归丸为主;精血同源,肝肾同治,佐以养肝补血;病证结合,随证化裁;顺应月经,择期论治;用药平和,重视气血的流通;又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身心同调。治疗具有特色,颇有良效,值得借鉴。 还原

关键词:刘敏如;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不孕症;

专辑:医药卫生

专题:中医学; 中医学

分类号:R249;R271.14

导师:许丽绵;

(0)

相关推荐

  • 不孕症..补肾种子方..罗元恺

    21.补肾种子方治疗女性不孕症 金樱子18-30克,菟丝子.党参.熟地各24克,桑寄生.首乌各30克,淫羊藿叶9克,枸杞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补 ...

  • 【名医精粹】国医大师夏桂成辨治不孕症学术经验

    导读: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医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其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对当下临床不孕症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补肾调周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以肾阳虚为主,主张补肾助阳,少数 ...

  • 诚顺和第七届国医膏方节姜瑞雪教授谈卵巢囊肿的膏方调理

    姜瑞雪教授莅临诚顺和第七届国医膏方节谈卵巢囊肿的膏方调理.俗话说"一勺膏滋,十碗药",每年一到秋冬季节就又到了膏方调理的好时候.日前诚顺和第七届国医膏方节已隆重开幕,武汉妇科知名专 ...

  • 国医大师——颜德馨学术思想与其名方名药(15)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颜德馨与颜氏内科 颜德馨教授是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氏内科是海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 ...

  • 周文泉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与临床研究

    周文泉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与临床研究 加入购物车收藏 作者:刘方, 摘要:周文泉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先后对肾病.心脑血管疾病.清代宫廷医学.老年医学(延 ...

  • 名老中医王新志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

    目的名老中医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耀眼的明星,是中医学传承至今,兴旺发达的保证,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多年的临床积累,医术精湛,炉火纯青,活人无数.由于地域差异和成长 ...

  • 戴裕光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研究

    导师戴裕光教授从医40余年,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妇科.风湿病等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证属风湿热郁型时善用当归拈痛汤加减以治之,临床效果较显著 ...

  • 褚玉霞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用药经验的整理研究

    研究背景:褚玉霞教授是我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擅长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对不孕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 ...

  • 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运用对药治疗慢性胃炎验案

    慢性胃炎作为国人常见病症,必然成为了各路医家想要"征服"的一座大山.征服之路上,各家也慢慢孕育了应对慢性胃炎的独门绝招.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国医大师周信有周老运用对药治疗胃炎的理法及 ...

  • 国医大师朱良春应用虫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

    朱良春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 ...

  • 国医大师许润三妙用麻黄汤治疗杂病经验

    麻黄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临床多将其运用于风寒郁滞腠理导致的经络不通和肺气失宣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总结治学心法,结合自己对中医经典著作.中医 ...

  • 名中医魏绍斌教授病证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

    认为不孕症的辨治需病证结合,总结出 种子先调经.助孕必治带.病证同相参.怡情适交合的方法治疗不孕症,简称"十五字口诀",其中 调经以太过.不及分类论治,助孕治带以化湿祛浊.扶正祛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