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之前的关羽形象:被百姓作为鬼雄供奉了800年

在中国人崇拜的众多神邸中,关羽拥有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关羽在后世成为深受民众崇拜的尊神,与百姓感于关羽的忠义有关,更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关羽的不断加封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关羽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所神化,曾经作为厉鬼形象寂寞800年无人问津,他从人到神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关羽一生驰骋疆场,骁勇善战,杀敌无数,曾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首。这样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却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败走麦城,抱憾而死。试想一下,民众们听到自己的偶像遭遇这样的待遇,内心会是多么的波澜壮阔,难以平静。
关羽死后,他的众多粉丝们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好受一些,就开始臆造出关羽死后变成了满腹哀怨的厉鬼,四处倾诉自己冤屈,并亲自显灵找自己的仇人报仇,如装病骗关羽的吕蒙在夺取荆州不久就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在这种事例的宣传与渲染之下,大家普遍认为关羽死后变成了厉鬼。
古人对鬼魂都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关羽鬼魂显灵的说法出现之后,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拜祭关羽。对关羽的祭拜最早始于刘备,刘备得知自己的二弟被杀之后,命人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寄托哀思,定期祭拜。
蜀国灭亡之后,蜀中地区对关羽的崇拜就消失了,这估计和关羽常年征战在外有关吧。不过这个时候的关羽还是一个孤魂野鬼,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神仙。但此时的显灵说无疑为关羽日后走向神坛铺平了道路。
真正使关羽走向神坛,并越走越远的是关羽的遇害地——荆州地区。原来,在关羽死后,荆州当阳的百姓害怕关羽前来找自己复仇,就给关羽建了一个小土坟,每年进行凭吊。这个时候祭拜并不是为了祈求财源,而是祈求平安,希望关羽不要责怪自己。此时的关羽还没有走进神坛,只是被百姓作为一个厉鬼供奉。
也正是由于民众对鬼魂的畏惧心理,使得早期的关羽庙宇阴森恐怖,关羽的塑像也是狰狞可憎。不仅如此,此时对关羽的拜祭也具有地域性,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
在关羽死后的800余年中,关羽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武庙,主神为姜太公,以名将十人配享: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并没有关羽。
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跟文宣王孔子的规格齐平,按照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配享的原则,在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又增加64个人参与配享,包括孙膑、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张飞、周瑜、邓艾等人,这是关羽在唐代官方祀典中的首次记录。可见,在唐代,关羽的地位仅仅是和张飞、周瑜、邓艾等其他三国名将相同,并不突出。
而五代十国时期在成都建立的后蜀政权,仅仅追封了诸葛亮和张飞为王,居然都没有提到关羽,也可以看到这时关羽并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北宋初年,关羽仍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宋太祖赵匡胤甚至以关羽被仇国所擒杀为理由,竟然把关羽请出了武庙的配享队伍。
直到关羽死后800的北宋末年,宋徽宗派张天师请关公为山西运城百里盐池灭妖(斩蚩尤),道教自此尊关公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才真正走上了神化关公的过程。
宋徽宗赵佶面对外侵之敌,想不出更好的富国强兵之策,只有大兴道术,自称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让朝臣们称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他还期望能得到关公神灵的护佑。他执政24年,关公得到4次褒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封“武安王”,再加封“义勇武安王”。
后来历代帝王特别是明清帝王把关公作为“忠义”的化身,作为“诚信”的偶像,视为皇家保护神,屡屡加封,使关公从民间神灵跃升为国家祭祀的最高神祇。

忠↓义↓千↓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