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石家庄,外国人镜头下“燕赵古韵”的老石门
这是一组外国人拍摄于1930年代的河北石家庄的老照片。石家庄,旧称石门,地处河北中南部。石家庄是一座由一个小村庄发展而成的城市,下面的这座老照片所拍摄的时代,正是石家庄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就让我们通过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老石门的样子。
在近代历史上,石家庄并不是一个有名的重镇。上溯到古代,石家庄仅仅是一个地处华北平原的小村庄。关于石家庄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代的毗卢寺碑文,在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所修成的《获鹿县志》开始有了“石家庄”的记载。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彼时的石家庄村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石家庄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图为1930年代的石家庄郊外,从石家庄到辛集的道路上行驶着的马车。辛集位于石家庄东不足百公里。
1930年代的石家庄郊外,从石家庄到辛集的道路上,一辆汽车陷入了泥坑当中。80多年前的城市郊外多是土路,遇到雨雪天气,道路就会变得泥泞不堪、难以行走。
1930年代的石家庄,城墙下一个卖烟卷的小摊贩。
1930年代的石家庄街景,一个头上顶着切糕盘穿行在街上叫卖的小贩。
1930年代的石家庄高野山姚山寺。姚山寺是石家庄的一座老寺庙,姚山寺现已不存,关于这座寺庙的资料留存不多。
1930年代的石家庄街景,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正太铁路的通车,使石家庄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在当时公路交通十分落后的背景下,铁路交通在物资集散、商品流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家庄铁路交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使石家庄迅速成为河北第一重镇。
1930年代的石家庄明德街,街道两旁遍布商铺,尽显石门城市商业的繁华。
1930年代的石家庄复元堂。关于这所老宅子,目前还没有找到他的资料,希望石家庄的朋友们不吝赐教。
1930年代的石家庄,几个正在热火朝天锯木头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