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的无执、无我、无形

心理治疗师的无执、无我、无形

周勵志 德瑞姆心理上海校区 2月22日
作者:周勵志
人生的历程中,充满各种常态的(normative)、非常态的挑战;前者包括人类学所说的「生命仪式(rite of passage)」,像是,升学、就业、结婚、生育等等,一般人通常可以安然度过。后者则包括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是需要当事人花费许多个人心力、社会资源才能因应的;倘若无法顺利因应,就可能留下印记、创痛,甚或足以改变生命轨迹,决定往后发展方向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都知道伫足回顾的必要,然而不断迎面而来的人生起伏,实在很难让人能够整暇以待,不免都是带着包袱,跌跌撞撞迎向前去的。
心理治疗是一段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开发的旅途。在这个旅途中,有一位识途老马的向导自然可以事半功倍;一位称职的向导会依照当事人的需求、想望建议恰当的行程,尽可能让旅途的收获能够最为丰盛。
一次令人满意的旅行仰赖:一、完整的事前规划,二、依实际状况的日行程调整,三、满足个人需求的细节变化。类似地,成功的心理治疗有赖于:一、可行的治疗方向,二、良好的工作关系,三、切合个人需求的执行过程。

1

无执的治疗方向

心理治疗学派号称超过五百种以上,每个学派的理论都不免有着创始者的个人色彩,也就是说会有一些「己见」,会有一些个人预设的;也可以说,都是一套看世界的眼光,一种理解事物的方法。问题在于,人生的复杂度是难以用单一角度看清楚的,就像弗吉尼亚·吴尔芙所说的:「当一件事情充满争议时,没有人能够道尽真相;仅能由各自的角度,陈述自己所相信的事实。」藉由这个角度,笔者达到一个念头:「理论用来诠释治疗。」
因此,为要让心理治疗理论的适用范围极大化,或许值得考虑放下对适用范围有限理论的执着;而且,对于生活在由牛顿古典物理理论所主宰时空中的我们而言,不妨改去探讨尽可能服膺物理法则所建构出的心理治疗理论基础,才可能期待让当事人找到在世存有的进程,将心理治疗当成是一种生活态度、方式的学习历程;为的并非修复、弥补未竟事宜,而是善用天分,促进人格的成熟。或许,这也是对Freud《Project for a Scientific Psychology》(1895)提出的:「The intention is to furnish a psychology that shall be a natural science」的一个回应、反思。

2

无我的工作关系

一位成熟心理治疗师的养成并非容易的事,无论入行的理由为何,大多开始自不完全令人满意的过往生命历程;一定都是有长短、优劣,带着各个人自限而来的。换句话说,当事人所将要经历的,通常也是心理治疗师在开始执行业务前必须先体验、修通(working through)的预备功夫。而且,光凭善意、爱心是不足以栽培出一位成熟的心理治疗师的,还必要有相当的临床技能,包括,以当事人的福祉优先的伦理考虑、艺术工作随机应变的富创造力调适功夫、科学研究般的精准判断,等等。
当然,成熟的心理治疗师也是从生涩的新手开始。刚开始工作,初学乍练,通常得经过一段不短的试误(trial and error)阶段,这个时候,精神分析的「中立、匿名、节制」三原则,一定得谨记在心,不要让自己的个人议题太过干扰临床业务的执行。最好是把自己当成一台功能良好的「情绪调理机」:
一、不选择、不挑剔当事人的要求、挑战;一定要记得,通常当事人是冲着我们所担任的「照顾者」角色而来,而非冲着我们个人身分而来,可别太过度计较、反动。
二、不过度主动、不太具指导性、不擅加评论、不无野蛮诠释;在Winnicott所称的潜在空间(potential space)中,祇要不造成太大影响、挫折、伤害,当事人有权力游戏与试验,有机会重新检证过往经历的意涵,也得以享受矫正性的情感经验。
对于刚入行的新手,这样的态度与技巧并分一蹴可及,需要的是个人的体验、督导的指引、与经验的累积,才能无我地发挥心理治疗师的功能。

3

无形的临床作为

《孟子》告子上篇中,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响应告子主张的人性无善恶说。不过,孟子理解环境会影响人性的展现,甚可能倒行逆向;然而,孟子也认为人性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把这样的思辨援用到心理治疗中来,特别是对很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心理治疗师来说,当建立适当工作关系后,或许光是与当事人一起出现在会谈室就已相当有疗效,比如,当事人或已感到情感支持,可以安心倾诉、反思心事;这时候,治疗师已经不需要再多做些什么;亲身陪伴、涵容负面情绪、容许探索内在,就像排除阻碍后水自然可以流向作低处,当事人是可以为自己做出适当决定的。治疗师任何多余的作为,反而干扰当事人的自主性,让自己融入治疗的物理环境中,或许才是最合宜的、最不干预的方式。
心理治疗的过程,从作之亲开始,治疗师无执地为当事人量身打造促长环境(facilitating environment);接着要作之师,但要让当事人选择开展自我认识、探索、开发的方式,不要用自己的修通经验来推断、丈量当事人的需求;最后,则是要作之友,让当事人的自主性充分施展开来,不擅加任何评论、干涉。至此,心理治疗的工作也就大功告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