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下面,《孟子》的原文又换一个话题了,如果用白话文加以改编,《公孙丑》下章可热闹了。用白话文改写古代的历史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要太离谱。例如有人说伍子胥和西施谈恋爱,就实在是冤枉了古人;又例如说韩昌黎是得风流病(梅毒)死的,也实在是太过分了。

我们以文人或者学者的身份来说,一旦下笔,就必须对文字负责,说清楚点,就是必须对历史文化负责。写上一篇好文章、有价值的文章,流传五百年的话,就好比你活了五百年的寿命,这五百年当中有多少人会看这篇文章?有多少人会受它的影响?所以古人写文章都不轻易下笔的,一旦下笔,一定非常谨慎,因为稍有不慎的话,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插图]为辅行。王[插图]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卿”是古时候的官阶,相当于大夫之职。“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齐湣王派孟子代表齐国到当时一个小国滕国去吊丧。大使就代表了一个国家,如果是元首特别信任的大使,就再加两个字,所谓“全权大使”。譬如大使到国外签约,虽然说他出使时就具有了代表权,但是还是要打电报回来请示。如果是全权大使的话,就可以随机制宜,不必再打电报请示了。孟子这次出使,到底是普通大使还是全权大使,我们不得而知,当然应该是取得了齐王的信任。

但是齐王很奇怪的,“王使盖大夫王[插图]为辅行”,又派了一位亲信的大夫和孟子同行,做副大使,帮忙孟子。这正、副两位大使一路到滕国去,他们两人就天天相处在一起。“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孟子也很奇怪,平常最爱说教的他,这次代表齐王出使滕国,在来回的路上,对此行的任务一句话都不说。一路上大概只有闲话,譬如天气冷了、天气热了等,但是正题却不谈。譬如应该如何安排某某部长的拜见,应该如何做些国民外交,等等,一概不提。于是,那位喜欢发问的公孙丑又问了。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公孙丑问:齐王派老师以卿大夫的身份出使,这个特任官的职位实在是不小了。由齐国到滕国来回的路程也相当远,“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但是老师这一路上却绝口不提国家外交与国内行政的事,这是什么道理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孟子说,反正有那位先生在,他已经全盘筹划好了,还要我多管什么闲事!原来齐王对孟子没有充分的信任,也没有重用他,只不过为了国际的声望,所以请他挂个大使的名义,再派一个亲信跟着他,也等于是监视他。而孟子肚里有数,干脆摆摆样子就算了。这应该说是孟子的错呢?还是齐王的错呢?还是他们都没有错呢?

由此使我们联想到从唐末开始的一种制度,到了明朝更为普遍,那就是“监军”。监军职权很高,通常都由太监担任,因为皇帝不放心重兵在外,于是派太监去监军,结果部队里的总指挥——元帅就无法直接下达命令。因此之故,明朝的军事渐渐一败涂地了,因为大家都抱着“既或治之,予何言哉”的心理,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不相信我,派个人来监督我,那我又何苦卖命呢?由《孟子》这段事,我们读懂了后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由后世的历史,读懂了《孟子》这段事。

所以这些书实在不容易读懂,我们过去考功名,四书五经是必读之书,年纪轻轻的怎么读得懂?常常越读越糊涂,冤枉了圣贤。那么,你说年纪大了,就读懂了吗?也不见得。如果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够,人生经验不够,没有做过官,没有带过兵,没有这些人生经验的话,还是不懂;必须要在各行各业打过滚,然后再读这段书,那就要哑然失笑了。到那个时候你会把书一放,“予何言哉”地感叹一番了。此所以圣贤之学的难懂。

这一段一段的故事,都含有人生处世的哲理,我们不要读一段就只懂这一段,必须要运用智慧,触类旁通。书本是古人的经验,目的在启发我们后人的立身处世。年轻同学将来有你们的天下,当然环境、处境有别于古人,但是“人情世故”的大原则却是不变的。如何活用古人的智慧开创你们未来的人生,那就看你们自己了。

下面这一段和丧事有关。

(0)

相关推荐

  • 《孟子》学习札记(三)

    <孟子>学习札记(三)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篇第1-3章[学习札记] 秉仁行义道性善,笃信力行尧舜传. 以身作则德如风,上行下效获点赞. 井田养民保饭碗 ...

  •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四十七:知人论世

    [原文] 孟子谓万章(万章:孟子的学生,齐国人)曰:"一乡之善士(善士:修德有成的人),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 ...

  • 书法《孟子“滕文公下句”》等两幅

    书法《孟子“滕文公下句”》等两幅

  • 《滕国古城》20.10.27

    滕文公问政之地,<滕文公问>(滕文公问孟子)20.10.28   滕文公问政之地,<滕文公问>(滕文公问孟子)20.10.28               滕文公问政之地,&l ...

  • 滕連棟楷書《滕王閣序》

    ★ 點 擊 欣 賞 ★ 您欣赏本作品 分 秒 感谢光临健君文荟

  • 汉字与文化 | 几

    古人室内设几.古人的几跟今天的茶几不同. 几,居几也.象形.<周禮>五几:玉几.雕几.彤几.䰍几.素几.凡几之屬皆从几.居履切,--<说文解字> "几"是象 ...

  • 《孟子》卷4公孙丑章句下诗解4进退之度棺椁俭亲

    题文诗:孟子也者,谓蚳鼃曰:子辞灵丘,而请士师, 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未可与言? 谏王不用,弃臣而去.齐人有曰:所为则善;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公都子告,孟子答曰: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 ...

  • 90年前波兰发生的针对苏联大使的刺杀 与土耳其的如出一辙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洛夫遇刺身亡震惊了全世界.对于外交人员的袭击自古以来都是遭到各方谴责的行为,因为这样的举动带来的损害太大了,一直是国与国之间外交的绝对禁忌.因此,针对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的谋 ...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会选择人才,更要会使用人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会选择人才,更要会使用人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直白意思就是: 对于你怀疑的人就不要用他,不然他不会对你忠心,你也不会给他以希望:对于你信任的人要重用他,你信任他,给他最大程 ...

  • 张瑞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一种管理低能

    作为管理者,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海尔张瑞敏曾经讲过一句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 作为公司的老板的大忌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可能会让组织执行力大打折扣,有可 ...

  • 娇生惯养,废物儿郎狗急跳墙,人急悬梁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身怕不动,脑怕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敬有的

    内容摘要:娇生惯养,废物儿郎狗急跳墙,人急悬梁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身怕不动,脑怕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敬有的,狗咬丑的人怕伤心,树怕剥皮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 ...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事无成 有极少数人毫无定性可言,上午发图问新老,下午取消关注走人,谁能随叫随到呢?这种人自以为聪明,对一切都不信,也是五毒之一"疑".一个"疑"字缠身让他成为 ...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表面是信任,实际是榨干你的最大价值

    自古以来,多数中国人都信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用人观念,直白讲就是要么不用你,用你就是信任你,信任你,你就不能辜负我. 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真的是对你的信任吗?事实上真的不一定,人都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来看历史上范雎故事

    范雎列传 (睚眦必报的故事)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 ...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中国有句谚语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错在哪里

    2020-11-28 03:49 观古今看世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正义邪恶.善良丑陋.宽容嫉妒等不同层面.从管理学角度说,每个人都是"可疑"的,因而"用人必疑 ...

  • 用人不能“疑”?“疑人”就不用吗?

    作者:朱仁健 王祥伍 用人要疑,"疑人"可用 经常有人大义凛然地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由拒绝监督管理,将自己置于制度之上.用人就不能"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