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父母先自查:这五件事你是不是经常做?
这几年,我在学习和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人,发现一个秘密:
很多人的问题看起来各不相同,但深挖下去,往往指向一个原因——自我价值感低。
哪怕有些人看上去性格开朗、生活优渥,是职场上的女强人,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如果潜入心海,仍会发现,所谓的优秀、努力,不过是他们的一种防御方式——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以抵御内心根深蒂固的自我价值感低。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心里有一个深深的黑洞,再多的优秀也无法填满。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低?
简单说,就是不够自信——
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哪儿哪儿都不如他人;
认为自己没什么价值,一无是处;
有深深的不配得感,不配别人对自己好,甚至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深深的羞耻感,总是会在内心进行自我批评;
……
为什么会自我价值感低?
原因有很多,有集体的无意识,有社会文化因素,有先天气质因素,也有时代的因素,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因素——成长环境。
我发现,在家庭里,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做这几件事,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1.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有的孩子,从小就遭受父亲或母亲的暴打。打骂成了家常便饭,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途径,因为一点不起眼的小事,甚至都算不上什么事,就会招致一顿揍。
有的孩子,睡得好好的,半夜被父亲从被窝里揪出来一顿揍;有的孩子,会被用铁丝抽,会被抓着头发往墙上撞,会把衣架打断……
这样的打骂,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水平,甚至导致人格发展出现偏差。
我们常说的偏执型人格、反社会人格,追溯他的成长经历,很多都有过家庭暴力的创伤。
2.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很严,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条条框框、“应该”“必须”,只讲对错、规则,看不到真实的人。
他们不会表扬孩子,因为担心孩子骄傲。哪怕孩子做得再好,也总会找出那一点的不够好。
好了,孩子确实不会骄傲了,却会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因为永远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3. 父母的价值来源过于单一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学习好。你只要搞好学习,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只好学习好,其他问题就都不算什么了。
当孩子认同了父母的这种价值观,也会以此来要求自己。
但当价值来源过于单一,就很容易出问题。
当孩子学习不好时,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崩溃。而当孩子学习好时,也会有隐隐的焦虑,万一自己学习不好了,父母是不是就不爱我了。
当一个孩子认为,只有满足了父母的期待,父母才会爱自己,他的价值感来自外界的认可。即便外在很优秀,他的内在却是虚弱的、匮乏的。
4. 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人格上的贬损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但很多父母批评孩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动不动上升到人格层面,动不动就扣一个大帽子,进行道德评判——
真后悔生了你!
你怎么这么笨!
你太自私了!
你还有脸说!
有个女孩,在学校自杀未遂,父母接她回家。妈妈说她:养你还不如养只狗,狗还知道报恩呢。
大人说这些话,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但对孩子来说,字字诛心。
他真的觉得自己连只狗都不如,自己真的自私,真的笨。
这样一无是处的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5. 父母总是拿孩子和他人作比较
父母经常会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又懂事,学习又好,又活泼大方……总之,专门拿别人的长处来和自己家的孩子的不足比。
父母的用意是激励孩子见贤思齐,但这样的方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很容易导致自卑心理。
一个时时处处在比较的人是很累的,内心无法平和从容。
他只有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占据优势,才能感觉到一丝自信——但这样的自信是非常脆弱的,但凡在另一次比较中落了下风,马上会被自卑淹没,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作为父母的你,看看中了几条?
其实,经常做这些事的父母,他们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往往也很低。
他们虽然希望孩子好、出人头地,但这些做法只会毁掉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低价值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每一代人,都要用尽一生的力气去抵御低价值感这个黑洞的吞噬。
解脱之道,唯有成长,先让自己努力从洞里爬上来——
不把自己的价值寄生在孩子身上,不向孩子倾倒挫败的情绪,减少把自己的无力和虚弱投射到孩子身上。
通过成长,确认自己的价值——真正的价值感来自于内心,知道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明了自己的存在,由此生出一种笃定感。
心态平和、笃定的父母,才会养育出真正自信且自爱的孩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