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访碑说杜庄

9月23日我们来到杜庄的新社区义和佳苑,与老杜庄人座谈杜庄村的古往今朝。

根据古志记载,杜庄村位于古代邹县城东北约五里,后因拆迁改造,现社区名称“义和佳苑”,位于护驾山路东侧,义和路北侧,地理坐标:北纬35.43°东经117.00°。拆迁前该村人口2200多人,拆迁后,不断有各地人购房入住,现在人口已突破6000多人。

杜庄居委会所在地

据该村老人介绍,杜庄村因古代出过一个杜阁老,故称“杜家庄”,该村西部,现岗山小学附近还有杜阁老坟,出土过汉唐大方砖,但过去全村确实没有姓杜的。有村民说明代杜庄名叫“义和庄”。建国前,该村有四个牌坊式寨门,村里曾有三座庙,其中奶奶庙是当时附近各村最大的,有三间正殿,东西配殿和门楼。庙里有不少古碑,有鈡和磬,有刘姓的道士。

杜庄旧址鸟瞰

该村比较大的姓氏有刘、张、孔、李、丁、于、邢、苏、庞、赵、盛等,刘姓人口最多,600多人,迁自东乡大律,始迁祖刘吉,传15世,字辈:刘吉、?、?、?、?、?、广、怀、景、丕、宗、学、德、延、长、新、远、福、赐、繁、懋、祥。刘家在杜庄历史相对悠久,这次在杜庄居然见到他们说“老辈都说从大律迁来”,还说早年“老书记曾专门去东乡抄过家谱”,难怪他们的后面字辈与大律一致,可惜手抄谱已经迷失于文革,发现他们这支,这是我大律刘姓的又一突破,可喜可贺。相信今后在邹城以西或许会有新发现。刘丕彦家老宅子曾有一棵大槐树三人才能合抱。

张姓一支于清同治年间迁自泗水柘沟,一支迁自泰安,还有一支据传迁自山西。

据说该村于姓,原本姓虞,大集体记账方便,随便就简化成了“于”,始迁自北宿。孔姓为孔子后裔,迁居时间地点不详。苏姓迁自东乡张庄,时间地点及传世不详。邢姓,迁自大束镇黄柱。盛姓迁自微山马坡,世次不详。另外还有韩、杨等有林无人的姓,其事难祥。

谈到该村特产,刘家香油、刘家茶馆、刘家唢呐都曾有名气。杜庄的弯豆芽,世传特殊工艺,反正倒换着泡,所以弯弯曲曲,粗嫩可口,很有特点。

义和佳园位置标注图

关于杜庄村名的来历,虽然村民传说明代称“义和庄”,系官方所建“官庄”,该村1989年5月由民政局主导以杜庄村委会名义所立“杜家庄”村名碑也说:“该村建于明朝,起初原村名为义和庄。清朝末年,因朝内阁老杜儒辉家居此村,故改名为杜家庄。”

杜庄村名碑

村名碑反面记载

现在杜庄新建小区称“义和佳园”。居委会位于护驾山路东“义和路”北。显然,这块石碑对后来的杜庄社区和南侧的这条公路命名,都起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查阅历代县志,明万历三十九年胡继先修《邹志-陵墓》载,“在唐有仆射杜如晦墓,在城北五十里。按:如晦杜陵人,不知墓何以在此。”

康熙十二年朱承命修《邹县志-古迹》载,“杜如晦墓,在城北五里,唐仆射,杜陵人,不知墓何以在此。”康熙五十四年娄一均修《邹县志-古迹》载,“杜如晦墓,在城北五里。唐仆射,杜陵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全县划为33社,分上、中、下11社,另有东13屯厂和西12屯厂。有西韦社杜家庄。以后民国至新中国历代,所属虽有变化,村名均称杜家庄或杜庄。唯有“义和庄”及“清末杜儒辉”丝毫未见记载。如果明代称“义和庄”,距明代很近刚刚改朝换代不久的清康熙十二年,不太可能急着改称“杜家庄”。明代140个官庄也没有“义和庄”。清末离我们已非常近,当时相继出现了侯文龄、张丕矩等数位方志作者,如果当时此地真的出现一个高官,似乎不可能被多部近现代方志遗漏。假定清末真的出了一位杜阁老,并因此将原村名改成了杜庄,那么“杜家庄”超前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方志中怎讲?显系民间讹传,竟被当时民政部门采纳刻碑。

义和佳园(杜庄新社区)

而多部明清县志对杜如晦的记载,说明绝非古人随便杜撰,从墓地与县城的位置和位于杜庄地域看,确与该村杜家庄来历关联。查阅资料,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时,位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我们不了解杜如晦为什么会在这里埋葬,但至少确有杜如晦的林墓在此,那么杜庄得名定当与此时代相近。从杜庄在史志及早出现,以及它规模较大的人口看,杜家庄确实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杜家庄的创村时间应当在杜如晦所处的唐代,而不是“村名碑”所言“建于明朝”,杜庄是邹城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千年古村之一无疑。2021-9-24

(0)

相关推荐

  • 枣庄发现鲁南第一座古寺曹庄大圣寺

    5 月3日,记者和我市文化学者牛飞雁先生在野外考察时,在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武寺村(原曹庄乡驻地北1公里处)发现鲁南第一座古老寺院--曹庄大圣寺,极具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曹庄大圣寺地处鲁苏交界处, ...

  • 关杜庄

    关杜庄地处市区边缘,紧临北外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全村共有人口530人,耕地538亩,156户,1个党支部,25名党员,5个企业.特别是供热站建在关杜庄村后,给关杜庄村村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2010 ...

  • 千年邾国故都——西集镇

    在千山争秀.万木拥黛的鲁南抱犊崮山区,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 西集,古称西暨,乃"邾国故都,龙河古镇",历史悠久,名称来源于此处在商代时期的一个古国: ...

  • 水浒故里山东郓城子房墓,西汉留侯张良的长眠之地

    草树依依晴带雨,三冢迷离亘千古. 汉家天下四百年,不及留侯一抔土. --(清)高继龄 千年古县.水浒故里山东郓城县城西北约18公里处有一个叫侯咽集的乡镇,因位于黄河水流与水泊之间的咽喉要冲而得名,早在 ...

  • 邢台城内河流之三——牛尾河上的仙人桥(先于桥)、北张村桥风景

    牛尾河,古名蓼水,一名响水河.达活河,源出府治西北之瓦饔(yōng)泉,东流汇达活.野狐诸泉,又东北入任县境,县志云:上汇达活.野狐二泉,下汇百泉.黑龙潭等泉之水,入任县大陆泽.邢家湾.穆家口,可通舟 ...

  • 从深州北杜庄村村民设立烈士日说起

    我今天看到,在<衡水日报>上的刊发一篇关于深州烈士陵园上的文章的片段深深感动了:1939年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二凌晨,为掩护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八路军120师715团在深县北杜庄阻截日 ...

  • 中国古村落【174】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

    中国古村落【174】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乡落阵营村

  • 【东方诗苑】胡杨‖爱这深情的土地--献给小杜庄村老书记杨树员

    当深秋的早霞从东方升起 我们第一次从小杜庄荣誉墙上认识你 不大的村落里 到处聆听着一位干部模范事迹 你悄悄地走了 但这热乎的乡亲没把你忘记 树员阿你好好休息 村里老年幸福大院不用你惦记 饭菜香甜老人们 ...

  • 原创:寺口村访王印堂老师等人

    原创:寺口村访王印堂老师等人 --清明节游萁山.赏金星砚.临帖.偶遇老魏及其他 原创作者 |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本期专栏责任编辑 | 刀笔吏隶 首发平台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我很少再以严谨的态度 去 ...

  • 袖珍村的巨变——走进丁庄

    '到袖珍村看看吧,那里变化大着哩.'邹城市北宿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孙海燕提议道. 孙委员口中的袖珍村就是丁庄村,由于村里仅有230多口人,相对于动辄几千口人的大村庄来说,称其为袖珍村名副其实. 这是邹城 ...

  • 中华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路庄村,街上全部是卖葫芦的

    中华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路庄村,街上全部是卖葫芦的

  • 首战杜庄(文/康明才)

    杜庄,是运河边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可是在当年,由于刚组建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场血战旗开得胜,名扬遐迩. 1940年元旦过后不久,日军为扑灭我鲁南人民的抗日烈火,从徐 ...

  • 华山村无字碑猜想

    文/图 马阿林 镇江东乡的华山村有块青石无字碑,说它是无字碑,是因为人们现在看到的碑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字,从而无法判定它的年代,究竟是块什么内容的碑.村民们因它像乌龟,又称它为乌龟石.现在两块碑都已经 ...

  • 镇江新区华山村天启碑碑文解析

    ▲点击 一 镇江新区华山村村委会前,多年以来,一直躺着两块大石碑.一块是无字碑,另一块则是明天启元年(1621)的石碑,上有碑额."文革"期间,该碑被人为分离,使得碑额和碑身分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