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九十)“水可喻时”——“涵流光于流波,溶逝景于逝水”

(感谢“大余朗读者”张羽)

水可喻时

——“涵流光于流波,溶逝景于逝水”

一)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逝去的时光;“斯”,代词,指川上之流水。

孔子把不舍昼夜流逝的时光比作川上不舍昼夜东逝的流水,化抽象为形象,把无形的时间概念化为有形的空间,给人以真切形象的感受。

二)

自孔子之后,给予流水这一“空间”事物以“时间”上的含义,用流水东逝比作时光流逝,成为诗文中的套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孔融《论盛孝章书》)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古风》)

——水流东逝与时光流逝,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飘忽而去,永不停息——这两句仿佛就是对孔子“川上之叹”的注释。

“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殷尧藩《江行》)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似此声。”(韩淙《暮春浐chan水送别》)

——时光永远向前流走,仿佛东流之水一样,哗啦啦地,无穷无尽。这里,不仅把抽象的时间比作形象的流水,更是赋予时光流逝的声音,形象性更进一步。

后世诗人文士看见流水不停息的东流去,很自然的就想到时光不停息地流逝;流动的波光当中蕴含着流动的时光,东逝的江水里面寄寓着远逝的光景。

(三)

有了“流水”常用来喻“时光”这个概念,我们在读诗文的时候,就更容易把握“流水”意象,更好地理解诗意。

苏轼《游沙湖》:“寺在蕲qi水郭门外二里许……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东坡为何反问“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的人生没有返老还童的可能?为何会说“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就是因为蕲水寺门前的兰溪“溪水西流”。

古人云“百川东到海”。既然水往东流即时光流逝,那兰溪往西流,即时光倒流,人生便可再少。东坡此词的谐趣就是对“流水东逝”以喻“时光飞逝”这一比喻的狡黠运用。

(四)

以水喻时的古诗文太多了。如:

《乐府诗集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以水之不再倒流喻时光之不可回转。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水之不复回,喻白发之不可变青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长江送流水”即时光流逝,即“人生代代无穷已”。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写滚滚东去的江水,是空间中的事;“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空间转移到了时间。

明了了“水流东逝”的描写常常寄寓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材料见《管锥编 二一 全汉文卷二四》)

附原文:

《论语》此章,犹古希腊哲人言“重涉已异旧水,亦丧故我;我是普人而非昔人,水是此河而非此河”(You could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s,for other waters are ever flowing on to you;  Into the same rivers we step and do not step:we are and are not)。

本课题组正与《语文报》合作,在《语文报》(初一版)开设专栏。以下是《语文报》(初一版)公众号,欢迎各位进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