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绒毛膜隆起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绒毛膜隆起(Chorionic Bump)是早孕期罕见的一种妊娠囊异常,国外报道的发生率约为0.15~0.70%,国内报道约为0.18%。绒毛膜隆起的形成原因、病理生理及预后均尚未达成统一共识。目前流行的学说认为绒毛膜隆起代表血肿或局部出血,考虑为绒毛膜内部滋养层出血,因出血不能突破滋养层,故突向压力较低的孕囊侧。也可能是双胎之一被吸收引起。
一、绒毛膜隆起超声表现
绒毛膜隆起主要表现为底蜕膜面绒毛膜向妊娠囊内局部的不规则的凸起,可单发或多发。内部回声多样,随时间推移可发生改变,可为低回声、高回声、等回声、无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在实时超声成像中有时可见隆起的低回声内出现「漩涡征」(类似于中晚孕胎盘血池)。典型特征为隆起的周边呈高回声,向中心变为低回声。在彩色多普勒成像上均无血流信号。(图1、2来源网络)
图1
图2
二、绒毛膜隆起与绒毛膜下血肿的关系
绒毛膜隆起是否为绒毛膜下血肿尚存有争议。但两者超声表现有较大的不同。绒毛膜下血肿多位于子宫壁与绒毛膜之间或在子宫内膜腔内的新月形、三角形、环形或多边形液性无回声区,多平行于妊娠囊,绒毛膜与蜕膜间通常有明显分离(图3,来源网络);而绒毛膜隆起则多表现为突向妊娠囊内的不规则凸起,内部回声多样,典型特征为隆起的周边高回声,向中心变为低回声,绒毛膜与蜕膜间无分离。CDFI示绒毛膜下血肿及绒毛膜隆起均无血流信号。
图3 绒毛膜下血肿
三、绒毛膜隆起临床意义
文献报道绒毛膜隆起孕妇胚胎停育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及绒毛膜下血肿孕妇,而绒毛膜下血肿孕妇胚胎停育发生率与正常孕妇比较无明显差异。Harris、Sana 等研究显示合并绒毛膜隆起的胚胎活产率为 47% 及 62%,流产率是普通人群的 4 倍和 2 倍。另有文献报道绒毛膜隆起大小与胚胎停育无相关性,而与隆起数量有关,多发隆起更容易造成流产。Wax等研究显示有绒毛膜隆起的胎儿患染色体异倍性的概率增加,若同时合并有其他高危因素时增加更显著,因此,绒毛膜隆起征可作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倍性的一种新警示,将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对临床上患者咨询及医生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rleo等研究指出绒毛膜隆起是不良妊娠的危险因素,但如未见其他妊娠异常,则多数胎儿可以活产。
绒毛膜隆起可能与早期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超声对早孕期诊断绒毛膜隆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