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养老困境:城市那么大,爸妈在小镇
■ 01
不敢死,不敢远游,
特别想赚钱
最近,民政部预测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三亿。这意味着,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与此对应的,是独生子女们愁容满面。在豆瓣、微博、各种论坛,“觉醒”的独生子女们,开始讨论起父母养老问题,为买保险、跑医院、甚至晚婚晚育和生二胎问题吵起来。
“不敢死,不敢远游,特别想赚钱,因为爸妈只有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而言,曾经他们独享阖家宠爱,如今要支撑起“4+2+1”的家庭结构,负担可想而知。
压在“打工人”身上的担子越来越大。
毕竟,当下的许多独生子女,和父母天各一方。
选择大城市,把爸妈留在了小镇和农村,异地养老,愁上加愁;愿意带着老人一起生活,就需要放弃自我,承担更多压力。
要么“良心过不去”,要么“委屈了自己”,这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现状。
在婚恋市场,独生子女不吃香了。父母去世的单身男女,还成为了抢手货。
因为非独生,可以分担养老压力。而没有父母,就没有养老问题,更是加分项。
异地养老的空间困境无法打破,只会越演越烈——你以为长大了,可以去外面看看。可一旦父母生病,这2500公里便是世间最远的距离。
比起强迫父母适宜新的环境,迁就和孝顺,更能得到社会的称赞。
千里迢迢把父母接到身边也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朋友、娱乐,只会更加寂寞。
另有些年轻人,一想到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心情甚至是绝望。原因很简单:想要拥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认为很爱自己的父母,但总觉得需要和他们保持一些距离,才会更好。
一些人,甚至怪上了晚婚晚育,认为其缩短了应对父母衰老的时间。他们觉得,在最美好的年纪去面对父母养老问题,是面对暮气沉沉的老年家庭,社会的惩罚。
很多人看到父母快速衰老的迹象,晚上忍不住偷偷在被窝里哭。
如果说面对父母养老的问题,没有出力,已经是罪大恶极。那么面对父母死亡,没有见上一面,就像扎在心口的一把刀,一辈子拔不出来。
没错,小时候别人有多羡慕你独享宠爱,长大了你就有多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妹依靠。
我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也是集万千孤独于一身的一代!
所以,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人到中年,才开始渴望拥有一个兄弟姐妹。
■ 02
“独生”的压力
这些压力,事实上主要来自“独生”带来的关注。
其实很多人在抱怨供养父母问题的同时,也开始回忆起作为独生子女的成长压力。
读书时,“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像把剑一样悬在头顶。并且,父母习惯性付出,总想把最好的攒着留给子女。比如你每次回家,父母总会烧你最爱吃的菜,留着你最爱的零食,还总给你夹菜。
独生子女从小便接受父母长辈全身心的照顾和宠爱,他们虽不求回报,但这份无私的爱,无疑给对应的晚年照顾提供参考。
这一过程中,无形的压力就来了。
有些人觉得,小时候父母什么都管,长大了还什么都管,穿衣服、吃饭、喝水等等事无巨细,控制欲太强,做他们的独生子女好累。
在父母高压下成长的小孩,总想着摆脱父母,自己决定人生。他们一旦长大有了能力,远走高飞,也不经常联系,彻底逃离父母的唠叨和管教。
而更多数人,就像《北京女子图鉴》里的女主陈可。妈妈想把她留在身边,她要出去闯荡。妈妈生病时没告诉她,她因此内疚又想回老家照顾妈妈。
剧情里,大学毕业后,陈可想去北京。妈妈劝她:“在家都给你找好工作了,在外面什么都没有,到北京喝西北风啊。”
后来,妈妈患了脑梗住院一个月,本来可以让女儿离开北京,在老家找份工作,好好照顾她。但妈妈硬是没有说,自己扛下来。
她觉得:“老人在家生病了,就拖累了在外闯荡的子女。”
一边是“成龙成凤”的期待,一边是“常回家看看”的期望,这大概就是独生子女们,最大的压力。
■ 03
没有500万,不敢变老
因为养老压力大,很多独生子女觉得只有努力赚钱、未雨绸缪,才能配得上这么多年独享的爱。
在豆瓣,近3万网友组成“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群”。其中关于父母养老最热门的讨论,是买保险。
父母年迈,身体健康问题最为棘手。大多数人留言,建议给父母买保险,以缓解日后经济压力。
远在他乡,如果想了解父母近况,还可以在家里安装摄像头。
也可以雇人照顾父母,定期给父母买东西。
但送养老院,不可以!
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当代养老院软硬件齐全,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台,台球厅,舞蹈室,书画室……好处多多,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
可现实生活中,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依旧是“超前观念”。
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养老院与子女照顾,不对等。
不光父母不能接受,子女们也觉得不妥。
他们反思,认为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和把几岁的孩子送去幼儿园寄宿是一个道理。反正就很可怜!
条件好的养老院花钱多,普通的养老院又不放心。最主要的是养老院总带给人暮气沉沉的感觉,生病的人多。你住的越久,身边离开的人就越多,生活就越压抑。
微博上有一条热门话题: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不孝吗?
里面提到了演员黄渤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行为。他父亲有阿尔茨海默病曾经走失,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认为让老人得到周全的照料才是最重要的。
但他同样知道,虽然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但也要过得了社会关于不孝评价这一关。
有机构做过一个“重阳节大调查”,问多少钱才够养老?
结果数据显示,31.03%的95后认为,需要500万以上才够养老;月收入3万元以上的,77.78%的人群也都认为需要500万以上。
没钱不敢变老。
前几年,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刷遍全网。
文中主人公,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在北京有房有车,生活已经超越大多数北漂。但因为岳父病重,一天2万的ICU治疗费,掏空了他的整个家底。
按照这家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全家倾力而出,也至多能维持50天,平时体面的中产阶级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了。
根据网上数据,从1980到2016,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
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养老问题就在眼前。
要问成年人的崩溃来自何处,大概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了。
*本文转自公众号局部观察(jubu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