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明信片:滇越铁路
昆明南站
今年是滇越铁路百岁华诞。在修建中它曾承载着太多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史实,通车后曾把春城昆明、锡都个旧、滇中粮仓、名城建水、以及边陲重镇开远、河口,连缀成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它还是云南通过越南海防“通江达海”的走廊。人们很难忘记那段红土高原上脊梁的记忆。今天滇越铁路运输依旧热闹,“实物”依然存在。也许由于米轨窄小、人字桥古老的特点,因而更显得它多姿多彩。
路是人类文明的折射,纵观云南历史,乌蒙磅礴,哀牢苍茫,从原始的“悬撞度索”之溜索开始到民间通向身毒(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山间铃响马帮来”一直响彻在崇山峻岭中,无不弥漫着古滇神韵。而作为工业文明象征的铁路,在云南的进程是不落后的,过去人们有四句话形容它:“蛇行的铁路,船形的火车,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乘客”。
然而往事并不如烟,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接着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西南诸省的通商和修筑铁路等各项特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法国殖民者为了掠夺云南锡矿资源,掌握锡商命运,控制云南交通,操纵云南金融,开始修筑越南海防至中国昆明的铁路,先修通越南境内的389公里的路段,接着动工建筑在云南境内的466公里路段,史称滇越铁路即昆河线。1903年3月31日(清光绪29年)动工,1010年4月1日(清宣统二年)全线通车。滇越铁路最险要要数人字桥,被人们看作是滇越铁路的象征。它以设计独特、纤细匀称、造地美观、施工艰险而著称于世界铁路桥梁修筑史上,被誉为“东方铁路第一桥”“地中海漂来的金桥”“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铁路”。
这条铁路山大壑深,峰峦迭蟑,桥隧相衔,坡陡弯急,火车走起来如耍龙灯一样摇摇摆摆,整体来看滇越铁路像条飘带似的,海拔从河口63米到昆明2100米方向爬行,而北端昆明与南端河口两地海拔高程相差25倍,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铁路之一,恰似一条500公里的天梯,架在千山万水之间,以每公里上升三公尺的节律爬行到山顶昆明。2003年夏天法国人冲着滇越铁路而来,拍了一部电影。蓝眼睛所到之处总是在追寻着他们祖先的足迹,他们惊叹的说:的确象一条登天的路,于是把电影称之为“天国之路”。
滇越铁路的通车,虽然是为法帝国主义榨取云南资源效劳的;但却从而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社会走向半封建、半化的进程。这使云南走向世界,触及世界先进文明成为可能。昆明由此同国际和国内重要城市直接挂钩,提高了云南的国际知名度。当时的货物由昆明装载火车,六七天就到香港、九天就到上海。我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水电站在昆明开工,发电机即由滇越铁路运进的。1911年云南选送的赴欧美留学生,就是取道滇越铁路出国。西方科技文化如书报、电影、仪器、新医药等都由此逐步输入云南。1915年底蔡锷沿滇越铁路北上与唐继尧部会合,发起了震撼全国的护国运动,使云南由落后的边疆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前沿。
随着抗日战争局势日益严峻,1940年国民党政府为避免日军入侵而拆除了碧色寨至河口段的铁路,从此中断了碧河线达18年之久。1950年春人民解放军进军云南,昆河铁路从此获得了新生。奉党中央指示,铁道兵入滇,于1957年12月修复了碧河段178km铁路,从此恢复了中断18年之久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云南地处西南边睡,交通不便,在贵昆铁路通车前,米轨铁路是云南唯一的而且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铁路。五六十年代里,云南要运到内陆的出省客货运,只有通过越南的铁路到达我国的广西凭祥,再在凭祥转标准轨运输至内陆,米轨铁路为加强云南与祖国内陆的经济联系曾做出了贡献。直到1966年夏天贵昆铁路建成通车才改变了这一运输方式。
1970年国家对滇越铁路改造工程完成,使古老的米轨铁路焕发了青春,全线淘汰了轻杂钢轨,换上了43公斤/公里的重轨;1983年底米轨准轨铁路蒸汽机车全部改换为内燃机车,全部实现牵引动力内燃化,并换上了新型客货车辆。使米轨铁路运输质量得到了改善,货运量,客运量比法营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了很大的增长。随着云南铁路建设如火如茶,十条铁路相继通车,彻底改变了云南铁路交通闭塞状况,昆明到河口的旅客列车已经于2003年6月正式停运,但这条铁路在并未沉沉睡去,滇南货运一直在办理。
今天我们值得用平静的心去体验它,从它身上获得新的人文启发。“滇越铁路”遗留下来的种种建筑,对研究演越铁路史和我国铁路史均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把昆河线等建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铁道部长来视察,全程坐了这段路,他说:“这条铁路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一定要把它用到最后一天。”
滇越铁路明信片,真实记录了当时实况和历史背景,它以最直观的形式,讲述云南的历史。让人们穿越时空的阻碍,阅读百年历史沧桑…成为今天人们共同分享的回忆,使人们感受到深沉厚重的百年历史。昆明南站建筑样式、特等站碧色寨的风采、人字桥建筑雄伟、隧洞和弯道……在历史的星空里诠释了滇越铁路“上高入地、通江达海”永恒的亮点,向人们显示着云南铁路沿线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灵气,凸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屈的气势。今天看来感到十分珍贵,令人回味,令人向往。(王益群 作者系昆明东站退休工程师)